《补题李秀才增厚梦游天姥图卷尾》题画诗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龚自珍

李郎断梦无寻处,天姥峰沉落照间。

一卷临风开不得,两人红泪湿青山。

龚自珍(1792—1841),清思想家、文学家。一名巩祚,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官礼部主事。学务博览。所作诗文,极力提倡“更法”、 “改图”,洋溢着爱国热情。散文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诗尤瑰丽奇肆。有《龚自珍全集》。

这首诗是他为题李增厚所作《梦游天姥图》而作的。诗前有序云:

《梦游天姥图》者,昆山李秀才以嘉庆丙子(1816)应北直省试思亲而作也。君少孤,母夫人鞠(养)之,平生未曾一朝夕离,以就婚应试,往返半年,而作是图。图中为梦魂所经,山殊不类镜湖山之状。其曰“天姥”者,但断取字义,非太白诗意也。越九年乙酉,属余补为诗,书于㡧(zheng张开画幅。按《集韵》: “或作直。)尾,时母夫人辞世已年余,而余亦母丧阕(丧服期满)才一月,勉复弄笔,未能成声。

这一序文,点出了这幅画以及这首题画诗的主旨所在,它是进行诗画鉴赏的一个关纽。

唐代诗人李白曾写过著名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表达了他对于自由和理想的追求,其诗中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为梦游所经。但是,李增厚所绘之图,却与此大相径庭,他并未画镜湖山水。原来,这只是借题发挥,非不是李白的诗意画。这位事母至孝的秀才,但取李白诗题之音,借“姥(mu)”为“母”,以抒发思亲之情。这又是以画写意之一法。

龚自珍不愧为鉴赏的知音和杰出的诗人,他的诗作不但联系李增厚当时为思亲而作画的动机,而且紧扣题诗时的现实情状——“母夫人辞世已年余而余亦母丧”来写,因而写得情深意切,凄恻动人。

诗的前两句就催人泪下。 “李郎断梦无寻处”。遥想作画之初,为了就婚应试而离开鞠我养我的母亲,不过尽管思念梦游,尚有见面之机;而今,梦魂已断,无处可寻,这不是更增其悲吗?龚自珍又把浓重的悲哀和画面的意象结合起来描述:“天姥峰沉落照间。”试想,日薄西山,夕阳残照,天姥峰沉,暮色苍茫,这是何等悲凉的画面,何等凄哀的情调!它也可说是诗人内心视象的写照。龚自珍在这里不只是写李增厚的心境,而且也隐然在抒写自己的悲恸之情,因为自己“母丧阕才一月”!

如果说,诗的前两句还是写李郎泪眼中的天姥落照图,诗人仅是隐身其间,那么,诗的后两句中,诗人更直接地把自己和李郎紧密地联在一起了。他泣不成声地写道,天姥落照图难以临风开卷,因为龚、李二人的红泪——带血之泪,已湿透了青山,甚至染红了青山;如此两双泪眼,怎禁得住酸风的劲吹?这是从胸臆流出的感人肺腑的一片至情!

清末诗人黄遵宪在《陈苇庵年伯诗序》中说:“诗之为道,狭隘而不及情,何以感天地而动鬼神乎?”龚自珍的这首题画诗,是以真情拌和着血泪写成的。真像李增厚的《梦游天姥图》不是按照李白诗意而画一样,龚自珍的题诗也不尽是按照李增厚笔下的画面,它不落格套,任情所至,达到了一片神行的境地,真足以动草木,裂金石,感天地而泣鬼神!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