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朱审寺壁山水画》题画诗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柳公权

朱审偏能识夕岚,洞边深墨写秋潭。

与君一顾西墙画,从此看山不向南。

这是一幅题咏朱审水墨山水画的诗,作者柳公权(778—865),唐代书法家、诗人。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他在元和三年(808)进士及第,同年又登博学宏词科。文宗朝,任中书舍人、谏议大夫,宣宗时,官至太子少师。柳公权工书法,正、楷体势秀劲,自成一体,与颜真卿齐名,世称“颜、柳”。他三入翰林院,迭掌纶诰,又善诗,可惜传世的诗作仅五首, 《题朱审寺壁山水画》一诗,为我们保存了唐代山水画家朱审的一些事迹以及当代人对他绘画艺术的评价。

驰名于唐德宗建中时代的山水画家朱审,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一说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善画山水,朱景玄很推崇他,将他的山水画列名于“妙上品”,并说: “其峻极之状,重深之妙,潭色若澄,石文似裂,岳耸笔下,云起锋端,咫尺之地,溪谷幽邃,松篁交加,云雨黯淡,虽出前贤之胸臆,实为后代之楷模也。” (《唐朝名画录》)他的画,或画于卷轴,或画于壁障,从京师到各地,人家都珍藏着。本诗是柳公权题咏他画在寺院墙壁上的一幅山水图,根据诗的第三句所说的“西墙画”,很可能就是画在“唐安寺讲堂西壁” (《唐朝名画录》有记载)的那一幅,因为这是他的“最为得意”的画作。

诗的首句先讲朱审的审美能力, “偏能识夕岚”,傍晚夕阳照射下的群山,云烟迷漫,暮霭沉沉,形成空蒙、沈静的夕岚,景观十分美妙。朱审对这样的山水景色,有着独特的审美感受,所以说是“识”。他“应目会心”,精心取舍、提炼,经过一番艺术加工,便将夕岚创造成艺术意境,写于毫端。接着,诗句便落到画面上, “洞边深墨写秋潭”,在夕阳西照“忽成岚”的大背景里,画家着意描绘了一个山洞以及洞边幽邃的水潭。潭水用深墨“写”出,产生一种寒意,故云“秋潭”。诗的三、四句,写出诗人观画的感触,说是看了西墙上这幅画,从此不必再到终南山去观赏山景了。 “向南”,即是朝向终南山,因为此山在长安城的南面。

这首题画诗写法很别致,能脱出窠臼。并不是先从画面谈起的,却把朱审从观察山水、捕捉夕岚的美学特征进而将美景表现在壁画上的艺术创作全过程,用短短二句诗,简练地反映出来,足见诗人具有惊人的艺术概括力量。尾句用真山水衬垫朱审山水画巧夺天工的艺术造诣,也比一般题画诗常用的“以画作真”的表现手法深进一层,更有艺术魅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