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赵令穰秋村暮霭图四首》题画诗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柯九思



远岫千重青似染,平林一望锦成堆

回塘渔艇不归去,溪上数家门半开。

溪上数家门半开,村翁傍晚却归来。

霜林掩映芙蓉色,秋水微茫鸿雁哀。

秋水微茫鸿雁哀,短桥曲渚锦林开。

疏林欲下斜阳色,一抹青山入望来

一抹青山入望来,满林秋色总诗材

宣和当日珍天府,未许骚人费品裁



【注释】

①青似染:语出王建《江陵使至汝州》:“日暮数峰青似染。” ②锦成堆:语出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 ③一抹:画山像涂抹形状,秦观《泗州东城晚望》:“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 ④诗材:即诗料,写诗的材料,因押韵关系换材字。杨万里《过太湖石塘》:“松江是物皆诗料,兰桨穿湖即神仙。” ⑤宣和:宋徽宗年号。天府:即御府,皇宫内的仓库。宋徽宗喜爱绘画艺术品,他的御府内珍藏许多名家字画,《宣和画谱》著录御府所藏赵大年的画有二十四幅。⑥骚人:即诗人,屈原作《离骚》,后代因称诗人为骚人。品裁:品评和裁定。



【评说】

本诗选自《元诗选三集·丹丘生集》。

赵令穰的《秋村暮霭图》,黄公望也曾为之题过诗,并有题记,云“右赵令穰所画《秋村暮霭图》,曾嘱徽庙题识,其为真迹奚疑。令穰,字大年,宋宗室,游心经史,戏弄翰墨丹青,多得不传之秘。笔法精丽,景象旷绝,绝去供奉品格。常闻前人盛称其惯为平远旷荡之景,讵不信夫!偶观此图,不胜仰羡,并系一绝于左:笔下峦霏乍有无,千林萧瑟远峰孤。王孙当日归何处?传得《秋村暮霭图》。”

柯九思用四首绝句诗题写一幅画,描写画面景物极为细致,比黄公望的那首绝句,当然生动具体得多。他像电影摄影师一样,摇动镜头,摄取景物的不同侧面。每首题画绝句,描写画面的一个侧面。“远岫千重青似染”一首,写远景。日暮远处青山色如染,丛林回望树色斑烂,如成堆锦绣,点出“秋”的节令。水塘里的渔舟正忙于捕鱼,还不肯归去,数家柴门半开着,正等候渔翁归来,结句点到“村”上。全诗的思路由远而近,像镜头逐渐推近一般。

“溪上数家门半开”一首,写秋村。门半开,等候主人归来。“村翁傍晚却归来”,与画题“暮”字呼应。远处的霜林丹叶,与村边的木芙蓉花,相映成趣,为全诗描写“秋村”增光添彩,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尾句转到村边回塘,“秋水微茫”,扣合题面“暮霭”,鸿雁哀鸣,给秋村蒙上一层凄清的色彩。

“秋水微茫鸿雁哀”一首,写暮霭。这首诗描写画面上秋村的周边景物:回塘、短桥,曲渚、平林。“秋水微茫”,状薄暮时水气蒙蒙;“斜阳色”欲下“疏林”,状薄暮时林霏迷漫;“一抹青山”,状薄暮时山岚轻浮,这种暮霭烟云之趣,黄公望用“峦霏乍有无”一语概括之,两氏诗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有详略之别。

“一抹青山入望来” 一首,写观感。诗人摇动镜头,由近推远,总摄画面景物,抓装一抹青山”、“满林秋色”,以点概面。诗人以为这些景物清丽旷绝,十分诱人,都是写诗的材料,都能触发诗人的诗兴。可惜得很,赵大年的画,当日珍藏在御府里,外人不获得见,当然不许诗人加以品评。今天,我有幸得见此画,不胜荣幸,因此写出四首诗,“费品裁”,对此画详加评骘,不知说得是否允当? 自然,这一种意想,柯九思在诗里并没有直接说出来,只能在言外求之。

前人评赵令穰画,有共识。《宣和画谱》卷二○云:“画陂湖林樾、烟云凫雁之趣,荒远闲遐,亦自有得意处,雅为流辈之所贵重。”莫是龙《画说》:“赵大年画平远绝似右丞,秀润天成。”董其昌《画禅室随笔·画源》:“赵大年平远写湖天渺茫之景,极不俗。”观柯九思的题诗,确能传达出赵大年画的风貌,他的“品裁”是公允的。

这首题画诗,有两个诗歌创作技巧上的特点,应当拈出:一是这一组诗,总而观之,题写大年的《秋村暮霭图》;分而观之,每诗各写一个侧面,自成一绝。分合观之,均可。二是诗与诗之间,有着内在联系。每首诗都写到“山”、“水”、“林”,有利于前后照应、扣合;仿曹植《赠白马王彪》诗,采用前后诗首尾蝉联的形式,曹植仅用一词,而柯九思已发展为一句。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