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草书献上人归庐山》题画诗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孟郊

狂僧不为酒,狂笔自通天。

将书云霞片,直至清明巅。

手中飞黑电,象外泻玄泉。

万物随指顾,三光为回旋。

骤书云霮,洗砚山晴鲜。

忽怒画蛇虺,喷然生风烟。

江人愿停笔,惊浪恐倾船。

孟郊(751—814),唐著名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终身穷困。近五十岁方中进士,任溧阳尉。诗风寒苦,与贾岛齐名。苏轼评为“郊寒岛瘦”。有《孟东野集》。

诗题是孟郊送一位善于草书的和尚回庐山去,但这不是送行,全诗的内容都是赞美和形容献上人的草书艺术的。

发端两句连用两个“狂”字,说明这位献上人不是“酒狂”而是“书狂”,并且用“狂笔自通天”这样极度夸张的语言来强调他草书艺术的精湛,草书成就的巨大。这两句起到了先声夺人的作用,也是全诗的总冒。

总赞以后,进入具体描写,诗人按照“行为——形象——效果”的顺序,对献上人的草书艺术进行两度渲染。

“将书云霞片,直至清明巅。”是第一次行为描写。献上人是出家人,如孤云野鹤,去留无踪;现在要回到庐山巅顶寺庙中去练他的草书去了。庐山巅顶清明而高朗,云霞飞绕,上人伸手即可采得,这云霞不正是他练习草书的好材料么? (这两句是倒置句,按顺序应为“直至清明巅,将书云霞片”。)古代纸张很贵,古人为了节约,有利用树叶来练书法的。现在诗人居然设想和尚用云霞片来练书法,真是想入非非了。但又是无理合情的。用云霞片作为练习草书的材料,既能显示这位庐山高僧的不同凡俗,又暗示其草书艺术的精湛,因为古人赞美书法有“霞飞满纸”的说法,现在则更进一步,简直是“飞书于云霞”了。而且这样写,跟上文“狂笔自通天”的夸张句取得了联想上的统一性。

“手中飞黑电,象外泻玄泉”两句,是对献上人草书形象的第一次具体模写。像从手中突然飞出的黑色闪电,像从天外直泻而下的黑色飞瀑。这两个比喻性准确极了,也生动极了,献上人草字的活泼飞动、夭矫变化姿态,立刻好像展现在我们眼前了。不仅如此,而诗人赞美之情也充溢在字里行间。

“万物随指顾,三光为回旋”则是诗人对献上人草书效果的第一次描写与赞扬。 “万物随指顾”是说他写字时得心应手,和尚随手挥洒,在指顾之间(即顷刻之间),模写万物的草字便出来了。 “三光为回旋”意思是说,当这些草字一旦形成,天上日、月、星辰发出的光辉都围绕它在旋转,而不忍离去。这一惊人的想象和夸张,更是把献上人草书艺术的效果写足了。

诗如果到此为止,本也可以了。但诗人意犹未止,情犹未足,于是,又作了二度浓笔渲染。

“骤书云霮,洗砚山晴鲜”,意思是说,当和尚奋笔疾书时,庐山上的云雾便显得更加幽深暗昧;而当和尚洗砚停书时,则庐山上乌云顿时一扫而空,显得特别地新鲜和晴朗!这是多么出色的惊人之笔!它极度夸张也极其真切地再次描写了献上人的书法行为。第一次设想和尚采下云霞当纸片用,第二次设想云霞为之聚散和变色,联想既有连贯性、统一性,又有发展和变化。

“忽怒画蛇虺,喷然生风烟”,意思是说,献上人突然发起怒来,笔画像无数条毒蛇,毒蛇嘴里又喷出一股股浓烟。第一次以“黑电”和“玄泉”来形容草字的灵动活泼、夭矫变化,仅使人产生惊奇之感;第二次以“蛇虺”和“风烟”来形容草字的奇形异态、鬼谲险怪,简直要使人产生恐怖之感了。通过浓淡深浅不同的两次渲染,几乎把献上人的草字描写得欲从纸面上飞起来!

最后,以“江人愿停笔,惊浪恐倾船”两句第二次渲染和尚草书的艺术效果之强烈,并趁势将全诗收住,作为全诗的结束,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的余地。江上行船的人希望和尚赶快停笔不要再写了,因为他笔底所形成的惊涛骇浪恐怕会把船只颠翻!真是凿空乱道,怪语惊人!然而,这样的“乱道”,这样的“怪语”,又是多么有味,多么符合艺术的辩证法啊!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