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胜寺后,有竹千余竿,独一根秀出,人呼为“竹尊者”,因赋诗。《题李愬画像》宋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崇胜寺后,有竹千余竿,独一根秀出,人呼为“竹尊者”,因赋诗。《题李愬画像》宋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淮阴北面师广武,其气岂止吞项羽?

君得李祐不敢诛,便知元济在掌股。

羊公德化行悍夫,卧鼓不战良骄吴。

公方沉鸷诸将底,又笑元济无头颅。

雪中行师等儿戏,夜取蔡州藏袖里。

远人信宿犹未知,大类西平击朱泚。

锦袍玉带仍父风,拄颐长剑大梁公。

君看鞬橐见丞相,此意与天相始终。

【注释】 ①李愬(773—821):中唐名将,临潭人,字元直,李晟之子,有谋略,精骑射。元和九年(814)九月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反,十二年十月,时任唐、随、邓州节度使的李愬夜袭蔡州,擒吴氏,平淮西之乱。以功封凉国公。新、旧《唐书》有传。②淮阴:指汉淮阴侯韩信(?—前196),是楚汉战争中刘邦一方的名将。北面:面向北方。这是古时卑幼见尊长、臣见君的礼节,后者坐北朝南,接受前者的拜谒。拜人为师也可称北面。广武:指赵国谋士广武君李左车。韩信在楚汉战争中破赵俘李,不杀,待以上宾之礼,虚心请教,李感其诚,遂献攻燕齐之计,韩采纳之,终灭燕齐,孤立了项羽。③李佑:淮西叛镇吴元济手下枭将。后为李愬设计所擒,不杀,用为幕僚,佑为之感动,献袭蔡之计,并引兵先登城头。《新唐书》赞曰:“愬得李佑不杀,付以兵不疑,知可以破贼也。佑受任不辞,决策入死,以愬能用其谋也。”元济:即吴元济,原淮西节度使吴少阳长子,父死自立,不为朝廷所许,遂叛。在掌股:犹言玩弄于股掌之上,比喻易于操纵把握。《国语·吴语》:“申胥谏曰:‘不可许也。……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④羊公:羊祜,晋南城人。晋代魏立,封钜平侯,都督荆州诸军事,十年间,开屯田,储军备,虽意在灭吴,但一直实行怀柔政策,以期人心攸归。逝世后,人们立堕泪碑纪念之。德化:以德感人。《韩非子·难一》:“舜其信仁乎!乃躬藉处苦而民从之。故曰圣人之德化乎!悍夫:勇悍蛮狠的武夫。良:诚然。⑤沉鸷(zhi):深沉勇猛。《新唐书·李愬传》:“愬沉鸷,务推诚待士,故能张其卑弱而用之。”指李愬外示懦庸,而暗中加紧备战,以为骄敌之计。⑥蔡州:唐时州名,即今河南汝南县。藏袖里:犹言探囊取物般容易。⑦信宿:连宿两夜。《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西平:指西平郡王李晟(727—793),李愬之父,唐代名将,讨伐藩镇叛将屡建战功,封西平郡王。朱泚:唐德宗时叛将。建中四年(783)泾原兵变,德宗出奔,变兵拥朱泚为帝,后为李晟等所败,被部将杀死。⑧仍:沿袭,继承。拄颐长剑:谓长剑支地可齐下巴。《战国策·齐策》:“大冠若箕,修剑拄颐。大梁公:指梁国公狄仁杰(607—700)。作者在《谒狄梁公庙》诗中赞颂他:“使唐不敢周,谁复如公者?” ⑨鞬橐(jian gao健高):盛弓和箭的器具。《新唐书·李愬传》:“(愬)乃屯兵鞠场以俟裴度,至,愬以鞬橐见,度将避之,愬曰:‘此方废上下分久矣,请因示之。’度以宰相礼受愬谒,蔡人耸观。”丞相:指裴度,时任门下平章事、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

【译文】 当年淮阴侯以北面之礼师事广武君,他的豪壮气概岂止压倒区区项羽?而从你擒获李祐不加诛戮,便可知吴元济被玩弄于掌股。羊公以德行教化施于蛮勇武夫,闲置军鼓不起战端诚然麻痹了东吴。你还在诸将中深沉地敛抑英雄气概,便已嗤笑吴元济即将失去头颅。雪夜行军直教旁人视若儿戏,夜袭蔡州其容易好比把东西藏进袖里。远方之敌第二天犹未知晓,这种直捣心腹的战术颇类西平郡王击破朱泚。画像上你锦袍玉带俨然继承父亲遗风,身佩长剑神情又如唐初梁国公。看一看你以鞬橐之礼迎接宰相,为国尽忠此心此意自可与天地相始终。

【集评】 宋·许顗:“近时诗僧洪觉范颇能诗,其《题李愬画像》云:‘淮阴北面师广武,其气岂止吞项羽。公得李祐不肯诛,便知元济在掌股。’此诗当与黔安并驱也。”(《诗人玉屑》卷二十引《许彦周诗话》)

清·陈衍:“抵段文昌一段碑文,不啻过之。”(《宋诗精华录》卷四)

今·刘学锴:“运用历史的类比来突出主人公李愬的形象,……这种方法作为整体的艺术构思的主要手段,在全篇中贯串始终。……诗用论赞体,议论的成分很浓,但由于能以议论驱驾史实,议论本身又挟带着浓郁的抒情色彩,读来并不感到抽象枯燥。全诗雄健稳当,有碑版文字气息,所以陈衍评论云云(略)。”(《宋诗鉴赏辞典》第730页)

【总案】 赵宋王朝,重文轻武,后人有积贫积弱之讥,开国起至亡国,外患不断,西夏、辽、金、元递相侵凌。惠洪生活年代基本在北宋,金元之难不及罹,但也深刻感受到宋朝缺乏抗敌破虏的强将,此诗即通过赞扬李愬的智勇双全,忠心为国,表达出希望宋朝也能出现这样的将领的内衷。全诗善于以历史人物如韩信、羊祜、李晟、狄仁杰作类比,表现所题咏主人公的大智大勇。陈衍说这首诗抵段文昌的《平淮西碑》文,是有见地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