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跋子瞻和陶诗》宋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黄庭坚《跋子瞻和陶诗》宋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子瞻谪岭南,时宰欲杀之。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注释】 ①子瞻:苏轼的字。和陶诗:苏轼在宋哲宗绍圣元年(1074)被贬到岭南,闲居多暇,曾和陶渊明诗89首,合前在扬州时所和,计109首。②时宰:当时的宰相。指章惇。③惠州:今属广东。渊明:陶渊明。东晋诗人。④彭泽:地名,在今江西湖口东。陶渊明曾在此地作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乡。这里以彭泽指代陶渊明。东坡:苏轼的号。⑤出处(chu储):出,出仕,指做官。处,指隐居不仕。风味:风格和情调。

【译文】 苏子瞻被贬官到岭南,当宰相的想要把他杀死。他饱吃了惠州的饭,又认真地和了渊明的诗。陶彭泽是千古不朽的人物,苏东坡也是百代传名的贤士。苏的出仕与陶的归隐,情况虽有不同,但两人的风格和情味,却是多么相似啊!

【集评】 今·程千帆:“在有人‘欲杀之’的情况下,却仍然饱吃饭,细和诗,寥寥二十字,很能传出苏轼的精神状态……由苏之和陶,指出两位诗人的风味相似,对于了解其人和作品,也极为有益。”(《古诗今选》第519页)

今·周本淳:“这是作者以简驭繁,遗貌取神,探骊得珠之处。而八句之中上下数百年,至少有四次转折,这是山谷短古的刻意求精之作。”(《宋诗鉴赏辞典》第566页)

【总案】 这是一首感情深挚的好诗。它写在苏轼《和陶诗》之后,赞美苏轼胸怀豁达,像陶渊明那样有着高尚的品格。诗中只是不加修饰地叙述,意思也很明白,用平谈的语言去表现深刻的思想感情,正是黄庭坚学陶诗有得之处。苏轼是要用世的,大半生在宦海浮沉,这与渊明的归隐在境遇上当然有很大不同,而黄庭坚却能看出他们的“风味”相似,也可以算是“妙画骨相遗毛皮”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