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文天祥·满江红》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鉴赏《两宋词·文天祥·满江红》文天祥

文天祥

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后山《妾薄命》之意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曲池合,高台灭。人间事,何堪说。向南阳阡上,满襟清血。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

注释 ①“和王”句:王夫人,名清惠,南宋度宗昭仪(宫中女官),宋亡被俘随宋恭帝等北行往燕京,途中以一首《满江红》题于驿壁,抒写亡国惨痛。文天祥被囚金陵时读到此词,认为其最后二句“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欠妥,便写了这首和词。②庶几:相当、差不多。后山:北宋著名诗人陈师道,号后山居士。《妾薄命》:陈师道作此诗以哀悼其师曾巩。③燕子楼:相传为唐贞元时尚书张建封之爱妾关盼盼居所。张死后,盼盼念旧不嫁,独居此楼十余年。见唐白居易《诗序》。④青年:指年轻岁月。乘鸾仙阙:据西汉刘向《列仙传》载,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萧史吹箫,鸾凤皆来止其屋,穆公为作凤台,后弄玉夫妇皆乘鸾凤而去。此喻指有情人终成眷属。⑤衣带缓:形容憔悴的模样。花钿:镶嵌着金翠珠宝的花形首饰。⑥无端:无缘无故。⑦“曲池合”二句:借用桓谭《新论》所载雍门周说孟尝君语:“千秋万岁后,高台既已倾,曲池又已平。”是王朝覆亡的缩影。⑧南阳阡:据《汉书》,汉人原涉“以先人坟墓俭约,非孝也……乃买地开道,立署曰南阳阡”。⑨妾身:借关盼盼之口而实指自己。⑩乐昌:即陈朝乐昌公主。“一段”句:指乐昌公主的丈夫徐德言预料到陈朝破灭后夫妻可能会离散,便将铜镜碎为两半,夫妻二人各执一半,果然陈朝为隋所灭,乐昌公主委身于隋朝大臣杨素(灭陈后封为越国公)。但最终乐昌因破铜镜,得以与驸马徐德言“破镜重圆”。菱花:即菱花镜,镜多为六角形或背面刻有菱花。

古今百美图之盼盼 【清】 吴友如

鉴赏 该词作于文天祥囚居金陵时。少时苛严的家教,童年对忠臣故事的钟爱,养成文天祥一身肝胆、正气凛然的强烈个性,虽历尽凶险,面对社会风气的江河日下,他始终断然拒绝同流合污;正因此,在见到本朝子民出现妥协归顺的念头时,便金刚怒目,与之水火不容。当他途经汴京夷山驿,看见昭仪王清惠书题在驿壁上的词作末句“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便认为句中仿佛可见些许的怯懦与苟且不妥,感到不太满意,说“惜哉,夫人于此少商量矣”(明沈雄《古今词话 ·词话上卷》),遂挥毫和其韵重作两首,其一便是这首《满江红》,横贯长虹之气可谓昭昭。

全词属代言体,模拟女子口吻抒写胸中之志气。夏承焘《宋词系》说“此借关盼盼自喻”,是以唐贞观尚书张建封之爱妾关盼盼从一而终的贞节自比。“燕子楼”一语双关,既指关盼盼所居之楼,又用“燕”字暗指自己被囚于燕京的岁月。“又捱过、几番秋色”,可见世事艰难,厮守不易,“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唐白居易《燕子楼》),凄苦之境更衬托出词人信念之坚。接下几句所指甚丰,表面上是关盼盼在追思豆蔻年华,与张尚书双双乘鸾登仙,其实是而今人去楼空、相思苦涩、肌玉暗消,衣带渐缓、只能终日以泪洗面的情景与远去的美好时光的对比;实际上,相对应的大概是词人在回想年轻时中状元出仕宋朝的青年美事,然而好景不常在,形势急转直下,几年牢狱生涯,生活突遭变故,词人为国矢志不渝,但也因此尝尽了青灯独对的苦味。“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唐白居易《燕子楼》),其志也笃,其情也专,但等来的只有“龙虎散,风云歇”,“曲池合,高台灭”。往昔还是“晕潮莲脸君王侧”(王夫人《满江红》),现在却面对着朝廷的分崩离析。曾经的情深意切,到如今却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对此,王夫人悲泣道:“千古恨,凭谁说”,文天祥仿佛洒脱相劝:“人间事,何堪说。”既然是自己的选择,便承担到底,像关盼盼一样,“衣带渐宽终不悔”,无须向任何人诉说。“南阳阡”喻指祖先坟墓所在的故国,而文天祥便自拟于陈师道《妾薄命》,直接化用其诗中“起舞为主寿,相送南阳阡”“有泪当彻泉”的句子,意谓故国虽亡,故人不弃,正好似美人向旧主的墓阡上倾泻千行的血泪。“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是词中的精华之笔,也明明白白道出了一片清晰可见的赤胆忠心,任凭他人各攀高枝、阿谀新主,词人绝不翻云覆雨,而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文字之外,文天祥以实际行动演绎着自己的词句,当忽必烈派人问他“汝何所愿”,他回答说“愿与一死,足矣”,其耿直精忠,不事二主之心决矣!曲末,词人以关盼盼的口吻嘲笑乐昌公主,身为陈朝遗民,乱世中与夫破镜重圆,虽传为一段风流,但已作了隋朝统治的奴隶;破碎菱花固然能够重圆,但背叛的裂痕将永不消失,碎了的镜子不可能再圆满如初,人的气节一旦出卖,再也无从赎买。

文天祥不满王夫人“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之句,当是针对其亡国后不再主动抗争,反寄幻想于月宫嫦娥,要出世过清寂生活的消极思想而言。然而,封建社会中,像王夫人这样一个弱女子,手无寸铁,身无甲兵,没有反抗的能力,若不愿委身求荣,陷于敌人之掌,出家做道士隐遁也就是一种狭窄而切实的选择了。因此后人翻案道:“文山黄冠之志,昭仪女冠之请,先后合从容圆缺语,未可遽贬”(明潘游龙《古今诗馀醉》),同是天涯沦落人,一个百折不挠,一个外柔内刚,山河破碎,文、王若能相见,恐怕还是会相逢一笑罢! (黄小谊)

集评 明·卓人月:“总是铜著铁骨欲吐。”(《词统》卷一二)

清·刘熙载:“词之妙,全在衬跌,如文文山《满江红·和王夫人》云:‘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酹江月·和友人驿中言别》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每二句若非上句,则下句之声情不出矣。”(《艺概》卷四)

链接 文天祥的出生地。民国年间,庐陵县改称吉安县,吉安县和吉水县之间发生了关于文天祥故里的争论。据学界考证,文天祥的准确出生地是南宋江西吉州庐陵县醇化乡富田寨,即今之江西吉安县富田乡文家村。文天祥的先世文时是西汉景帝蜀郡太守文翁的后裔,文翁祖籍庐江,后官居成都。后晋初年,文时由成都迁往江西吉州永新。其四世孙文卿于北宋初移居庐陵永和镇。文天祥的六世祖文炳然从永和镇徙居庐陵富田,至此庐陵文氏始定居富田。庐陵县于秦始皇始置,汉改为桓亭,又改为高昌,梁改高昌为石阳。隋开皇十年(590),仍改石阳为庐陵。历唐、宋、元、明、清相沿未改,均为庐陵,民国三年(1914),始改庐陵为吉安。庐陵在唐时管有二十一乡,南唐保大八年(950),析庐陵河东十一乡置吉水,顺化乡与中鹄乡皆隶属吉水。宋元祐七年(1092),以庐陵之同水乡易吉水之顺化乡,自此顺化乡归庐陵,并改顺化乡为醇化乡(清时避讳又改为纯化乡),至此富田便由属吉水之顺化乡改属庐陵之醇化乡。1236年,文天祥便出生在庐陵县醇化乡的富田寨,因《宋史》不了解行政区之变更而误将文天祥断为吉水人,可谓失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