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秦观·浣溪沙》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诗词鉴赏《两宋词·秦观·浣溪沙》秦 观

秦 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释 ①漠漠:弥漫广布貌。②无赖:无聊,可厌。穷秋:深秋。

东篱秋色图 【宋】 李相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鉴赏 这首小词是宋词的名篇,历来为词家所叹赏。全词借景抒情,表现了作者细致幽微的心灵世界,它的意象清丽,境界幽深,空灵蕴藉。词的写作时间约在元祐时期,此时作者正供职朝中,生活安逸,心情也比较舒适。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提到:“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可见,王国维首先认为这首词的境界是“小”的。我们看它的首句,“漠漠”是淡薄弥漫的样子,“轻寒”是轻微的寒冷,“小楼”是精致窄小的阁楼,这些意象无一不体现出境界的“小”来。但是境界之“小”并不等于境界不“美”,无边无际的薄薄春寒,弥漫着浸入了词人居住的小楼,这韵味何等清婉幽雅!

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下,作者有了“晓阴无赖似穷秋”的独特体验。“晓阴”是指早晨阴霾的天气,这也是上句“漠漠轻寒上小楼”的原因,加上作者此时百无聊赖的闲愁心态,使得这个春日阴霾的早上,仿佛深秋一样萧瑟落寞。“无赖”二字既是词人对“晓阴”的厌恶情绪,也是作者自己心态的写照。唐韩偓《惜春》诗有“节过清明却似秋”,与此境相似。本词的这一句曾得到前人赞赏,称为“奇语”(梁启超),但也有人贬斥它,以为“鄙”(《续编草堂诗馀》)。是“奇语”还是“鄙语”,读者自能体会。词人无聊地坐在小楼上,茫然四顾,唯见画屏之上的一幅淡烟流水图,它在此时轻寒的气氛中显得分外幽冷。屋外的轻寒,楼内的寂寥,画屏的幽冷,这种种意象都暗示着词人此时心中生起的淡淡春愁。

过片一联,妙绝千古。“飞花”“丝雨”乃是作者眼前所见的实景,但“飞花”前冠以“自在”二字,便寄托了词人的感情。“自在”与“梦”相联系,再以“轻似”描摹其相似性,又抓住了二者关联的神髓。“丝雨”之前的“无边”二字,既与前文“漠漠”呼应,又暗喻下文“愁”的广大无边,以无边之丝雨与无边之春愁相联系,再以“细”字作修饰,同样极为准确。这两句词的妙处在于,它用具体的意象,把难以言传的愁绪写得委婉缠绵,让人几乎能够触摸到作者纤细而敏感的神经。这两句词的奇处在于,一般词人往往会写梦似飞花,愁如细雨,而秦观偏反其道而行,写飞花似梦、细雨如愁。它表面上虽然还是在写飞花,在写雨,可梦与愁的感觉却比直接描摹显得更加强烈。这就是借景抒情、以景代情的高妙境界。二句对仗极为工整,对仗中又能互相关联,我们仿佛能够看到、体会到“自在飞花”穿行于“无边丝雨”之中的那种清幽、寂寞和惆怅。末句以屋内的一幕静态场景做结,一个“闲”字把整首词的感情收束起来。“宝帘”“银钩”乃是花间词家最喜用的意象,故陈廷焯说它是“温韦嫡派”。然而意象虽同,意境却大不相同,花间词家的冶艳在秦观笔下却成了隽永。(姚苏杰)

集评 明·卓人月:“‘自在’二句,有南唐席。”(《古今词统》卷四)

清·陈廷焯:“宛转幽怨,温韦嫡派。”(《词则·大雅集》卷二)

链接 词的境界之说。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界”原为佛家语,《俱舍论颂疏》说:“功能所托,名为‘境界’,如眼能见色,识能了色,唤色为‘境界’。”后被用来论诗,《人间词话》通篇以“境界”说论词,如云:“沧浪(严羽)所谓‘兴趣’,阮亭(王士禛)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王国维认为“境界”说最能说明词的艺术本质,要求“意与境浑”“能写真景物、真感情”。又将其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类,其所产生的审美效应为“壮美”“优美”两种。此说对后人论词产生广泛影响。(据王兆鹏、刘尊明《宋词大辞典》)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