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诗《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①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②
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③
【注释】 ① 飙:暴风。②策:马鞭。高足:快马。津:渡口。此处以“要路津”借指重要的职位。③轗轲:车行不利,引申为人不得志。
【译文】 今日的宴会呵!美妙绝伦,欢乐的场景呵!难于一一述陈。你听那古筝弹得逸响如飘云,新制的乐曲美妙入神。知音识曲的能人在高谈畅论,欣赏乐曲要懂得其中深含的内蕴。他道出了众人心中的感慨,只是平时大家没能表述而深含在心。人生寄托在这庸碌的世界,短暂快速如同飘忽的一粒浮尘。大家何不甩开大步,先去占据那权势的要津?为什么自守贫贱,坎坷失意而一辈子苦辛?
(王 洪译)
【集评】 明·钟惺:“欢宴未毕,忽作热中语,不平之甚!”(《古诗归》卷六)
明·陆时雍:“慷慨激昂。‘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辕轲长苦辛。’正是欲尔不得。”(《古诗镜》卷二)
清·王夫之:“‘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一章,深意于此仿佛。”(《古诗评选》卷四)
清·沈德潜:“据要津乃诡词也。古人感愤,每有此种。”(《古诗源》卷四)
清·陈祚明:“此应是合乐之作,寄意在后六句,欲听者辨之,故曰:‘识曲听其真。’听曲者但知声,未必详其何所诉也。‘齐心’二句,言贫贱之情,人有同感,各有所愿,未获申白,我今代为倾吐,意望听乐贵人闻而接引。盖古‘白石南山’之旨。尘随风飞,其去甚速。”(《采菽堂古诗选》卷三)
清·吴琪:“劈首‘今日’二字,是一篇大主脑,以下无限妙文,皆回照此二字。盖往者亦可追,来者不可邀,所可据以行乐者,惟今日耳。下‘飙尘’之喻,正谓今日之难长保耳。”(《六朝选诗定论》)
清·张玉谷:“此闻豪华之曲,而自嘲贫贱之诗。首四,以得与宴会,乐听新声直叙起;弹筝逸响,是陪笔,新声指曲,乃主笔也。‘令德’四句,即闻曲暗引富贵可欲,却以人虽贵德跌入,又以人心皆然剔醒,曲甚,幻甚。后六,顶上两句,将人生不久、乐富贵厌贫贱、普天下所齐心含意者,尽情倾吐,感愤自嘲,不嫌过直。”(《古诗赏析》卷四)
近·王国维:“‘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可谓淫、鄙之尤。然无视为淫词、鄙词者,以其真也。”(《人间词话》)
【总案】 富贵欲望,人皆有之,多拘束于“君子忧道不忧贫”的儒学教诲而不肯正视罢了。作者的勇气正在于将这“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的意思直接地表白出来。而这勇气是与他对生命短促的迫急之感紧密相联的。生活既多“轗轲”,生命又如此短促,当然只有及时行乐,才不辜负这人生。但行乐需要资财,要及时行乐,自须先追求富贵。故与其长守“穷贱”,倒不如“先据要路津”了。这是激愤不平之语,并非如陈祚明所以为的向听乐贵人的求援歌,也不是沈德潜所说的“诡词”,更非陈沆《诗比兴笺》中所解释的不羡富贵的“反言”。但这又不仅仅是激愤之语,它反映了作者对现实遭际的抗议。相对于文人通常的牢骚和忧愤,它无疑具有一种积极的行动意识。
(蒋方)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