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札记·《弹歌》浅释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古代歌札记·《弹歌》浅释

断竹,续竹;

飞土,逐肉。

这首《弹歌》最早见于东汉人赵晔写的《吴越春秋》卷五。它描写了上古人民制作弹弓、弹射禽兽的整个过程,反映了原始社会的射猎活动,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歌之一。歌辞虽短,却有些费解;必须先弄清古代弹弓是怎样制作的,才能理解诗意。据《太平御览》卷七五五引《谈薮》说:“弹状如弓,以竹为弦。”原来弹弓和弓差不多,不过最初是用竹子作弦的。这在东汉人李尤写的《弹铭》里说得更清楚:

昔之造弹,起意弦木。以丸为矢,合竹为朴。漆饰以霑,不用筋角。

所谓“弦木”,可能是指有弹性的、能够弯过来的木条。弹弓的弧,正是把直木用火烤得能弯过来,然后制成的。“朴”,本指细小的木条,这里疑即指弦。“合木为朴”,即指把细竹条连接在木弧上当弦用。“漆饰”两句,则言这种原始的弹弓,只用漆涂饰在上面,不像后世的弓是用兽角作弧、兽筋作弦的。这就使我们懂得,《弹歌》里的“竹”是指弦,“土”是指弹丸——这种弹丸是用泥土搓成的,到后世改用金属,就可以致人死命了。但是“断竹,续竹”这两句应该怎样讲呢?《太平御览》卷七五五里也引了这首《弹歌》,而个别字句不同,“续竹”二字是作“属木”的。这个异文帮助我们解决了问题。“属”是“连缀”的意思,“属木”是指把竹弦连缀在木弧上。比照“属木”句类推,则“续竹”的“续”也应该是连缀的意思。“续竹”等于说“续弦”。这样,我们不妨把《弹歌》语译一下:

把竹子砍下来,

然后把它连缀在弹弓的木弧上(当弦用);

弹丸从弹弓上飞射出去,

直奔禽兽的肉体。

这首歌形象很突出。头两句说弹弓制作很简单,装上竹弦就能把弹丸射出去。第三句形容弹丸离弦后像飞一样,第四句的“逐”,本是“追”的意思,这里是说禽兽见人要伤害它,就赶快逃走,而弹丸一下子就把它追上,命中它的肉体。这不仅写出弹丸的飞速,也描写了发射时的准确性,文辞虽简,概括力却是很强的。

附:俞平伯先生来信

说弹弓“以竹为弦”,说“续竹等于缀弦”,皆是。但引《御览》以“续竹”为“属木”,恐未是(类书引文每不甚可靠)。“断竹”、“续竹”最能写出弹弓之情状。它以竹为弦并非整的,如果是整根的竹子,怎么能拉?应是把竹子分为一般长的两小段,而中间用牛筋之类连起来,最中间有一小圆槽,以安放弹丸。始断竹而后续竹,工序十分明白,非此不可。至于把这根竹弦与弧连属,这是当然的,似用不着写在歌里。只有八个字,把弹弓的要点完全写出了。这最古的歌谣,确是很概括。

今按:关于弹弓的制法,俞先生来信所说确较鄙见精详可信,故附于后以纠拙文之失。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