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徐陵|原文|翻译|赏析|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寄徐陵

故人倘思我,及此平生时。

莫待山阳路,空闻吹笛悲。

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人。博涉经史,有口辩。在梁,累官至散骑侍郎。庾信亦早年博览群书,15岁即任梁昭明太子的东宫讲读,19岁任梁简文帝萧纲的东宫抄撰学士。庾信的父亲庾肩吾、徐陵的父亲徐摛以及庾、徐本人都曾在梁朝作官,深受宠信。庾信、徐陵的诗文也曾齐名于一时。西魏出兵南侵,陷江陵,杀萧绎。梁亡之后,徐陵复仕于陈,庾信被留于魏。庾信作诗遥寄徐陵,寥寥20个字,却表现了十分深厚的友情。

诗中所说的“故人”,即老朋友,指徐陵。及,趁着……的时候,赶在……之前。平生时,在世之时,活着的时候。前二句实陈,后二句用典。山阳,县名,故城在今河南省修武县。晋代的嵇康和吕安曾在山阳居住。嵇、吕二人被司马氏所害之后,他们的朋友向秀路过山阳,听到吹笛子的声音,便写下了有名的《思旧赋》。序文中写作者经山阳嵇康旧宅时,太阳快落山了,“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嘹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正文中也写到, “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这就是庾信诗中所叙“空闻吹笛悲”的典实。

诗人《寄徐陵》,表达自己对老朋友的思念之情。尽管两地阻隔,南北阔别,还是迫不及待地希望与故友相聚,哪怕是见一面也好。诗人动情地陈述:我是日夜思念着自己的故友徐陵老哥的,老哥你倘若也思念着老弟的话,那末趁着这有生之年,让我们彼此创造条件,争取晤面,共叙心曲。不要等到我死之后,象晋代的向秀在山阳路上闻笛声而感叹,作《思旧赋》悲怀他的朋友嵇康和吕安那样徒然地苦恼和思念……诗歌只用五言四句,形式短小。这种体制不宜写得过份复杂和纷繁,至少字面上的意思要简洁、明快,言外之意则是另一个问题。这里,题面上写得十分简明和集中,前二句从正面立意写出一个“要”字,后二句从反面立意写出“不要”二字,因为“不要”的内容原在“要”的反面而与“要”的内容直接对立,经过说“不要”(莫)而作出否定之后,作为否定之否定,又回到了对“要”的肯定,从相反的方面,有力地补充了“要”的内容。总之, “要”活着见面,不要死后徒然地悲怀。

至于题面之外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从用典中似还可以看到作者对动乱时势的忧虑。向秀的朋友嵇康和吕安都不是正常死亡的,相反都死于西晋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庾信和徐陵所处的时代也是很不安定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互相交织,南北之间互相对峙,战争频繁不断,各个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有时也白热化起来,王族兄弟之间自相残杀,也每每牵连到许多人。敏感的诗人,既为自己,又为朋友忧虑,常常产生朝不保夕、人命非常的不测之惧。正因为如此,朋友之间的牵念、惦记,亦更胜于安定太平之世。

用短小的体制写诗,除了内容上要求集中、精致,还要力求音韵和谐,读起来顺嘴。本篇五言四句的形式,即使从平仄上推敲,也与唐代的五言绝句没有任何区别了。庾信的创作,为唐代近体诗的形成作了奠基和铺路的工作,无怪清代学者刘熙载说他的创作“为唐五绝、五律、五排所本者,尤不可胜举”(《艺概·诗概》)。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