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子|原文|翻译|赏析|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责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此诗作于东晋安帝义熙十一年(公元415年)。诗人时年51岁,痁疾一度加剧。这时的政局更加动荡,处于朝代更迭的前夜。诗人于极度悲哀失望之中,写下此诗。

诗首二句点出诗人写诗时的病弱衰老。人到暮年,总要为子息的前途命运而筹谋,何况贫病衰弱的诗人,势必产生无穷的忧虑。因此下承二句,写其五子“不好纸笔”,故而责备,以之扣题。渊明五子,俨、俟、份、佚、佟,乳名舒、宣、雍、端、通。中间八句,排列分述,两句一叹,至为感人。阿舒初生之时,渊明作《命子》诗: “尚想孔伋,庶其企而”,盼他长大以后不象自己而成为子思一流的人材,这是望子成龙之意。如今已16岁,尚且为学懒惰,深伤慈父之心,令人读来叹惜。孔子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阿宣行将“志学”(15岁),正是立志苦读之时,而于文术毫无兴趣,常令慈父失望,读者也不禁为之惋叹。 阿雍、阿端年已13,竟然不辨六七,愚笨如此,慈父心灰意冷之态可以想见。阿通将及9岁,只懂寻梨觅栗。四子已然,幼子何望,不觉潸然泪下,令人嗟叹再四。题为责子,责之良深,但终久不失慈父之心,字里行间充满亲切和蔼之情,真可以说是无可奈何的苦笑了。末尾二句以旷达的胸襟结束,更凝聚了诗人的深情。 “天运苟如此”既道出子息命运,无可替代,诗人不能也不屑修儿孙福的心理秉性;更深含着国势衰微,命运难以预卜,即令五子好学,又将何为!忧思难平,姑且借酒浇愁,以求一醉方休。

渊明诗向以自然著称。这首诗叙写平淡,却真情渐露。诗里那种慈父对五子的挚爱之情,是在严厉责备中表露的。而且年龄不同,语气各有差异;由大到小,切责渐成戏谑。语调由严而宽,伤感由轻至重,一片慈父爱子真情,跃然纸上。萧统序之曰: “论怀抱,则旷而且真。”深得渊明诗之旨趣。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