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友诗|原文|翻译|赏析|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思友诗

鸟嘤嘤兮友之期,

念高子兮仆怀思,

想念恢兮爰集兹。

这是一首展示先行者内心的孤独与热望的诗。

梁鸿原籍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据《后汉书·逸民列传》记载: “初,鸿友人京兆高恢,少好老子,隐于华阴山中,及鸿东游思恢,作诗曰: (略)二人遂不复相见,恢亦高抗,终身不仕。”可见《思友诗》是梁鸿离开故乡东游前所作。梁鸿同高鸿一样都是不满当时政治黑暗,有进步倾向的文人,高恢少好老子,老子虽然“清虚以自守”但“戒多言而时有愤辞,尚无为而欲治天下”(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高恢绝意仕途,用隐居来对抗社会的黑暗。而梁鸿还想寻找机会施展“大济苍生”的抱负,受儒家影响较深,儒家是“欲尽人力以救世乱”(鲁迅语)。

《思友诗》第一句“鸟嘤嘤兮友之期”,是引用《诗经·小雅·伐木》的诗句:“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兮,不求友声。”意思是说那鸟儿还要求朋友,何况人呢!后人往往用“嘤其鸣矣”比喻需要意气相投、志气相同的朋友。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有点类似梁鸿离乡东游。他要到一个陌生的异域去,精神上当然不免有孤寂之感,所以发出期望友声的呼唤,是非常自然的。

第二句“念高子兮仆怀思”,是具体说明梁鸿希望寻找的不是一般文友,而是类似高恢这样不满政治黑暗有进步倾向的友人。 “怀思”包含诗人深深的感慨,在当时高压的氛围中是不大能听到抗争之声的。

第三句“想念恢兮爱集兹”是重复咏叹诉说。诗人并不是说要回到华阴山中高恢身边去或要求高恢同他一块离乡东游,事实上他们也没有再见面,诗人是坚信在陌生异地也会有不满社会黑暗的象高恢这样的人士,所以“爱集兹”——停留在这里,希望会合结交高抗之士,在沉寂的社会中共同发出抗争之声。

所以这首《思友诗》展现了在东汉时期象梁鸿这样有反抗性的进步的先行者的内心孤寂之感与对未来的热望。初唐著名诗人陈子昂有一首《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表达了同一的主题。只要这种社会环境依然存在,这种主题的诗歌就会不断出现。如果说陈子昂的诗是继承了梁鸿的《思友诗》,那未免武断。但说两首在思想情调上有惊人的相同之处是不错的。不过,陈诗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深刻,而梁鸿的《思友诗》却是表现同类主题思想中最早出现的一首。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