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赋《洛神赋》原文与翻译、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散文赋《洛神赋》原文与翻译、赏析

[三国魏] 曹 植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说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11)。尔乃税驾乎蘅皋(12),秣驷乎芝田(13),容与乎阳林(14),流眄乎洛川(15)。于是精移神骇(16),忽焉思散(17),俯则未察,仰以殊观(18)。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19):“尔有觌于彼者乎(20)?彼何人斯(21),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也(22),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23),婉若游龙(24)。荣曜秋菊(25),华茂春松(26)。彷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27)。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28);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29)。秾纤得中(30),修短合度(31)。肩若削成(32),腰如约素(33)。延颈秀项(34),皓质呈露(35)。芳泽无加(36),铅华弗御(37)。云髻峨峨(38),修眉联娟(39)。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40),靥辅承权(41)。瑰姿艳逸(42),仪静体闲(43)。柔情绰态(44),媚于语言。奇服旷世(45),骨像应图(46)。披罗衣之璀粲兮(47),珥瑶碧之华琚(48)。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49),曳雾绡之轻裾(50)。微幽兰之芳蔼兮(51),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52),以遨以嬉。左倚采旄(53),右荫桂旗(54)。攘皓腕于神浒兮(55),采湍濑之玄芝(56)

余情悦其淑美兮(57),心振荡而不怡(58)。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59),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兮(60),羌习礼而明诗(61)。抗琼珶以和予兮(62),指潜渊而为期(63)。执眷眷之款实兮(64),惧斯灵之我欺(65)。感交甫之弃言兮(66),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恃(67)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68)。神光离合(69),乍阴乍阳(70)。竦轻躯以鹤立(71),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72),步蘅薄而流芳(73)。超长吟以永慕兮(74),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遝(75),命俦啸侣(76),或戏清流,或翔神渚(77),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78),携汉滨之游女(79)。叹匏瓜之无匹兮(80),咏牵牛之独处(81)。扬轻桂之猗靡兮(82),翳修袖以延伫(83)

体迅飞凫(84),飘忽若神。凌波微步(85),罗袜生尘。动无常则(86),若危若安。进止难期(87),若往若还。转眄流精(88),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89),令我忘餐。

于是屏翳收风(90),川后静波(91),冯夷鸣鼓(92),女娲清歌(93)。腾文鱼以警乘(94),鸣玉鸾以偕逝(95)。六龙俨其齐首(96),载云车之容裔(97)。鲸鲵踊而夹毂(98),水禽翔而为卫。

于是越北沚(99),过南冈,纡素领(100),回清扬(101)。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102)。恨人神之道殊兮(103),怨盛年之莫当(104)。抗罗袂以掩涕兮(105),泪流襟之浪浪(106)。悼良会之永绝兮(107),哀一逝而异乡(108)。无微情以效爱兮(109),献江南之明珰(110)。虽潜处于太阴(111),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112),怅神宵而蔽光(113)

于是背下陵高(114),足往神留(115)。遗情想象(116),顾望怀愁(117)。冀灵体之复形(118),御轻舟而上溯(119)。浮长川而忘反(120),思绵绵而增慕(121)。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122)。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123)。揽騑辔以抗策(124),怅盘桓而不能去。



〔注释〕

①本篇选自《文选》。洛神,洛水女神。②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曹植朝京师乃黄初四年,此云三年,大约是刊误。黄初,魏文帝曹丕年号。③京师,魏都洛阳。④济,渡。洛川,洛水。⑤宋玉有《高唐赋》、《神女赋》,记楚襄王梦遇巫山神女之事。⑥藩,诸侯封国。曹植于黄初三年立为鄄城王。四年徙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东藩指雍丘。⑦伊阙,山名。在洛阳南,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经此北流。⑧轘辕,山名,在今河南偃师东南。⑨通谷,谷名,在洛阳东南。⑩陵,登。景山,在今河南偃师南。(11)殆,坏。烦,劳。(12)税驾,解马卸车。蘅皋,长满杜蘅的水边高地。(13)秣,喂养。驷,驾车的马。芝田,长着芳草的田地。(14)容与,悠然安闲的样子。阳林,地名。一本作杨林,泛指多杨树之林。(15)眄(mian免),旁视。(16)移,变。骇,乱。(17)忽焉,精神恍惚的样子。(18)殊观,奇异景象。(19)御者,赶车的人。(20)觌(di敌),见。(21)此为《诗经·小雅·何人斯》成句。斯,语尾助词。(22)君王,指曹植。(23)这句形容洛神体态轻捷,翩翩然如鸿鹄惊飞。(24)这句,形容动作柔和,如游龙蜿蜒而升。(25)这句,谓颜色美丽,胜于秋日之菊。(26)这句,谓肌体丰盈,如茂郁的青松。(27)流风回雪,谓肢体婀娜,有如风卷雪花回旋飞舞。(28)皎,明亮,洁白。(29)灼,鲜明的样子。芙蕖,荷花。渌(lu路)波,清澈的水波。(30)秾(nong农)纤得中,肥瘦适中。(31)修短,长短。合度,合乎标准。(32)削成,形容两肩狭窄而下垂,俗谓美女肩。(33)约,束。腰如约素,谓腰细而圆。(34)延、秀,都是长的意思。(35)呈露,显现。(36)芳泽,芳香的油脂。(37)铅华,化妆用的粉黛。弗御,不用。(38)云髻,发髻卷曲如云。峨峨,高耸的样子。(39)联娟,亦作“连娟”,微曲的样子。(40)睐,顾盼。(41)靥辅,颊上酒涡。权,今作“颧”。承权,意谓在颧骨之下。(42)瑰,美石。此指美好的姿容。(43)仪,仪态,举止。闲,通“娴”,文雅。(44)绰态,谓绰约多姿。(45)旷世,世所未有。(46)骨像,骨法,人像。应图,合于图像。意谓如同图画上所画的一般。(47)璀粲,鲜明的样子。(48)珥,插。瑶碧,玉名。华琚,雕有花纹的佩玉。(49)远游,履名。文履,有花纹的鞋。(50)雾绡,轻细如云雾的绢。(51)芳蔼,香气。(52)纵体,轻举。(53)采旄,以五彩羽毛附于竿首,下垂流苏。(54)桂旗,结桂以为旗。(55)攘,推,谓推手使前。(56)湍濑,石滩上的急流。玄芝,黑色的芝草,传说为神草。(57)淑,善。(58)怡,乐。(59)诚素,真诚的意愿。(60)信,确实。修,善。(61)羌,发语词。(62)抗,举起。琼珶(di弟),美玉。和,答。(63)潜渊,深渊,洛神所居。期,期会。古人指水为信。(64)眷眷,恋恋不舍。款实,诚实。(65)斯灵,指洛神。我欺,欺我。(66)交甫,郑交甫,李善注引《神仙传》说:郑交甫在汉水边,遇见两仙女,赠其玉佩。他受而放在怀里,才走几步,发现玉佩没有了。回顾二女,亦不见。弃言,失信。(67)申,同“伸”。礼防,指礼教所谓的“男女之别”。(68)徙倚,留连徘徊。(69)离合,时聚时散。(70)乍阴乍阳,谓时隐时显。(71)竦,耸。鹤立,似鹤而立。(72)椒,花椒,有浓郁的香味。涂,通“途”。道路。(73)蘅薄,杜蘅丛生之地。(74)超,高。永慕,久慕。(75)杂遝(ta踏),纷纭、众多的样子。(76)命俦啸侣,呼叫同伴。(77)渚,水中高地。(78)南湘二妃,相传舜南巡,死于苍梧,他的娥皇、女英两妃自投湘水,遂为湘水的女神。(79)汉滨游女,汉水的女神。即郑交甫过汉皋所遇赠佩之二女。(80)匏瓜,星名,一名天鸡,在河鼓星东。无匹,指匏瓜星不与它星相接。(81)牵牛,星名。它与织女星各处天河之旁,故云“独处”。(82)袿(gui圭),女子的上衣。猗靡,精妙之意。(83)翳,掩,遮蔽。延伫,延颈伫立。(84)凫,水鸟名,亦称水鸭。(85)凌波微步,在水波上轻步行走。(86)常则,固定的规则。(87)难期,难以预期。(88)转眄流精,顾盼有神。一说精即“睛”。流精,目光移动。(89)婀娜,轻盈柔美。(90)屏翳,传说中的风神。(91)川后,水神。(92)冯(ping平)夷,河伯名。(93)女娲,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皇。据说乐器笙簧系她创制。(94)文鱼,神话中能飞的鱼。警乘,车乘的警卫。(95)玉鸾,系在马辔两旁的玉制鸾铃。偕逝,同往。(96)六龙,传说载太阳的车用六龙。这里指众神驾六龙车。俨其,俨然,庄严高昂的样子。齐首,谓六龙一齐昂首而行。(97)云车,神以云为车。容裔,即容与,舒缓安详的样子。(98)鲸鲵,鲸鱼。雄的叫鲸,雌的叫鲵。踊,一作“涌”,浮出。夹毂,夹护着车驾。(99)沚(zhi止),水中小块陆地。(100)素领,雪白的脖子。(101)回,运转。清阳,眉目清秀。(102)交接,男女交往之道。(103)殊,不同。(104)盛年,壮年。无当,无偶。(105)抗,举。袂(mei妹),袖。(106)浪浪,泪下的样子。(107)良会,嘉会,美好的聚会。(108)这句说,悲,这一去就天各一方了。(109)无,一作“抚”,持。效爱,致相爱之意。(110)珰,耳饰。(111)潜处,深藏。太阴,众神所居的地方。(112)悟,察觉。舍,止。(113)宵,通“消”,消逝。蔽光,隐去光彩,蔽其形容。(114)背,离。背下陵高,言从山上下来。(115)足往神留,脚往前走了,心还留在那里。(116)遗情,情思留恋。想象,回想洛神的神情容貌。(117)顾望怀愁,频频回首,不愿离去,心中惆怅若失。(118)灵体,即神体,指洛神。复形,重现。(119)御,驾。上溯,逆流而上。(120)长川,大河,指洛水。(121)绵绵,思绪不绝的样子。增慕,益增思慕之情。(122)耿耿,心不宁贴。曙,天明。(123)东路,指返雍丘的道路。(124)騑,或称“骖”。此泛指驾车的马。辔,马缰绳。抗策。扬鞭。



〔分析〕

《洛神赋》是曹植的代表作之一。赋前有小序,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

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曹植被封为鄄城(今山东甄城)王,到京都洛阳朝见魏文帝曹丕。在返回封地,再渡洛水时,曹植触景生情,浮想联翩。他想起了伏羲氏之女宓妃相传是溺洛水而死,遂为洛水之神;又联想到战国时宋玉曾有《高唐赋》、《神女赋》,前者写宋玉对楚襄王说先王游高唐,梦与巫山神女交接事,后者写楚襄王梦与神女相遇事。于是,曹植便仿效宋玉,写下此赋。

赋的正文可以分为六个段落。

第一段叙述作者从京城洛阳返回封地途中,在洛水之滨遇见了洛神。

文章由跋山涉水,一路劳顿,乃至“车殆马烦”起笔,过渡到在风光秀丽的洛水河边歇息。行文的节奏由紧张趋向舒缓,人物的心情也由动荡转为宁静,可谓张弛自然,错落有致。长满香草的岸坡,遍植灵芝的田野,森森丛林,泱泱洛水,作者选取这样一些典型景物,构成一种优雅闲逸的意境,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思,从而为下文作了必要的铺垫。果然,正当作者的神志为这恍如仙境的自然风光深深陶醉的时候,他一抬头,惊异地瞧见一位美貌女子正站立在石崖旁边。美人是谁? 怎么这样的美丽? 作者巧妙地运用与车夫对话的形式,引出了全赋描写的主体——洛神。

第二段通过回答车夫的发问,塑造洛神美丽动人的艺术形象。

赋这种文体的基本特点是铺陈其事。作者发挥高度的艺术想象力,调动比喻、对偶、排比诸多修辞手段,从仪态、容貌、服饰等多重侧面,放笔描绘,反复渲染,成功地使一个灵秀端庄、绰约多姿的神女形象活龙活现地跃然纸上。她动作轻快,有如疾飞的鸿雁;举止舒婉,恰似舞动的天龙。她光采熠熠,像是金秋的菊花;华丽美盛,正如春天的青松。她若隐若现,好像薄云之间穿梭的明月;飘飘忽忽,如同被旋风吹舞着的飞雪。从远处望去,她像朝霞中冉冉升起的太阳那样光彩耀眼;在近处细看,她又似清涟中傲然挺立的荷花一般鲜艳夺目。这一连串的比喻,精当贴切,形象生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洛神的仪态之美。接着描写洛神的容貌、服饰。她胖瘦适中,高矮合度,肩削腰细,脖子秀长。她皮肤白晰,不施香油脂粉,呈现清纯的本色之美。她发髻高高耸起,眉毛细长弯弯,鲜艳的红唇外露,洁白的牙齿内含。她身穿丝织的衣裙,佩戴雕刻着精巧花纹的美玉和黄金翡翠制作的首饰。洛神聚众美于一身,她是作者心目中尽善尽美的人物典型。

作者还抓住行为动作,来展现洛神的倩姿丽影。你瞧,她正在幽香四溢的兰花丛中,在山崖转角之间,轻灵地舒展身躯,快活地漫游嬉戏。你瞧,她又来到洛水河边,捋起衣袖,伸出洁白的手臂,在湍急的水流中采摘灵芝。如此绘形绘神的描写,读来真是动人心弦。

第三段叙述作者对洛神的爱慕之意。

洛神实在是太美好了,容貌如花,风姿似玉,既识礼仪,又善言辞。作者是那样急切地要向她求爱。没有良媒来作介绍,就眉目传情,秋波暗送,还将自己所佩之玉赠给她作为信物。那洛神呢,也一往情深,倾心相爱。她手指水渊,定下约会的佳期、地点。

这两情缱绻的戏剧如果顺势发展下去,本来是可以有一个圆满的结局的。然而,作者唯恐受骗而显得踌躇不定起来。他想起《韩诗内传》中记载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叫郑交甫的人行至汉水边,邂逅两位美女。美女们赠给他一块珮玉。可是,郑交甫走了十多步,珮玉与美女都不见了。作者不敢相信神女会将爱情赐予自己,于是遵循古训,“发乎情,止于礼义”,收敛笑容,镇静情志,以礼法的规范来约束自己。这一跌宕之笔,无疑使故事情节波澜陡起,急转直下,也给全赋蒙上了一层悲剧的阴影。

第四段描写洛神欲爱不成、恋恋难舍的复杂心理。

作者没有直接刻划洛神的心理活动,而是将浓浓的情思融汇在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之中。她若即若离,徘徊徬徨,轻盈的身躯像仙鹤一样亭亭玉立,显示出要飞而又不忍心飞去的样子。她高声吟咏,抒发长相思之情,歌声是那样的悲哀,那样的悠长。眼看恋爱不成,她变得茫然不知所措,举止行为失去了固定的动态,时急时静,进退两难,像是离去,又像是回头。她双目转动,只觉脉脉传神;话未出口,幽香先已袭人。正是通过这一系列动作神态,我们看到了洛神执着地追求爱情的眷眷之心。

第五段描写洛神含恨离去时的情状。

这一段里包含三个层次。作者先像一位高明的画师,运用他那奇妙的彩笔,描绘了一幅光怪陆离、色彩斑烂的神女起驾图。风神息风,水神静波,河伯鸣鼓,女娲唱歌,文鱼、六龙、鲸鲵、水禽护卫着洛神的云车,从容地离去。这一派神圣庄严的景象,对突出洛神的风韵仙姿起了烘云托月的作用。

接着,作者又细针密缕地刻画洛神离去时的举止神态。她越过沙洲、山岗,正要远走高飞之际,忽然回转洁白的颈项,又送来动人的眼波。她红唇轻启,缓缓道出一番男女交接的妙谛,再次流露出依依难舍的真挚情感。她怨恨人神之道相隔太远,相亲相爱的男女双方正值壮盛年华却不能如愿结合。说到伤心处,她涕泪涟涟,湿透衣襟,其情哀婉凄绝,令人不忍卒读。文章写到此处,已经点出了寄意之所在。洛神痛惜诀别之后将各处异乡,于是献上一对明珠制的耳环,并深切地表示虽然回到了神仙居住的地方,但心灵永远寄托在作者身上,从而将这幕爱情悲剧推向了最高潮。

最后两句写到洛神突然消失了,这跟文章开头洛神不知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一样,完全切合神灵“来无踪,去无影”的特点。

第六段叙述作者对洛神的追恋。

洛神终于消失了,作者像从梦中醒来一般,追悔不已。他登上高处,飞步追寻,脑海里纵情回顾着刚才与神女相会的情景,心胸中充塞着痛失心上人的哀怨。他渴望洛神的形象能再度出现,于是驾着轻舟,在洛水中逆流而上,忘情追踪。但是,事与愿违,神女最终没能重现,作者的相思之情却愈来愈深。他心烦意乱,彻夜难眠,天亮之后只能备好马车,返回封地。笼罩全赋结尾的是对爱情的强烈渴望,是这种渴望无法实现而遗留下的深深惆怅。

关于《洛神赋》的主题思想,历来有不同的说法。

一种为“感甄”说。唐人李善在注《文选》时引用《记》曰:曹植追求甄逸之女甄氏,结果未能如愿,因为其父曹操作主,将甄氏许配给了曹丕。曹植甚为不满,日夜思念甄氏,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曹丕称帝之后,甄氏被郭后谗毁致死。黄初年间,曹植入朝,曹丕将甄氏的遗物玉镂金带枕赠给他。曹植睹物伤情,不觉哭泣。在返回封地,途经洛水时,曹植正思念甄氏,忽然遇见一位披发遮颜而自称甄氏的女子。她向曹植倾诉衷肠后,便隐去不见了。曹植于是写下《感甄赋》一篇。后来魏明帝曹睿(系甄氏所生)见了此文,改为《洛神赋》。

另一种为“寄心君王”说。《离骚》中有“我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句,系屈原表明不得志于君后所作的追求。曹植假托宓妃(洛神),以寄寓对其兄曹丕的思慕,这与屈原的志向是相同的。

再一种说法是:此赋的序文明言“感宋玉对楚王说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文选》也将它归于赋中的情类,因此,其主题思想无疑是写男女情事。

据《三国志》等史书记载,甄后生于汉灵帝光和五年(公元182年),曹丕生于中平四年(公元187年),曹植的生年则为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甄氏原为袁绍儿媳,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曹操平定冀州后,因貌美而为曹丕所纳。这时,曹丕十九岁,甄氏长其五岁,为二十四岁,而曹植不过是个年仅十四岁的少年,恐怕情窦尚未全开,怎么会去向甄氏求婚呢? 此乃小说家附会之谈,实不足信。

至于“寄心君王”说,也觉牵强。曹植跟曹丕虽为同胞手足,但处处受其猜忌压迫。很难想像,作者对之一往情深的洛神形象,会与曹丕之间有什么联系? 同时,我们也无法解释赋中所表现的洛神对作者的缱绻之情。

如果循着作品序文的提示,我们应该将此赋看作是一个寓言式的爱情故事,其中充满着对真挚的男女恋情的热烈向往。联系作者长期遭受迫害,壮志难以施展的境遇,我们又可以认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爱情题材故事。作者在自己倾注满腔热情所塑造的爱恋对象洛神身上,其实是寄托着对理想、自由和美的执着追求,而人神爱情的受挫,则反映了这种追求的失败。

《洛神赋》的艺术风格,从整体上来说是充满着浓郁的浪漫主义精神。人神相爱的故事情节是超现实的,它使全赋始终弥漫着迷离恍惚的神秘气氛。此赋构思巧妙,想像奇特,比喻贴切,描写细腻,不论是静态的自然美景,还是动态的神仙神物,无不色彩缤纷,鲜明生动,构成一幅幅瑰丽琦玮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评说〕

刘克庄《后村诗话》:“《洛神赋》,子建寓言也,好事者乃造甄后事以实之。使果有之,当见诛于黄初之朝矣。唐彦谦云‘惊鸿暂过游龙去,虚恼陈王一事无’,似为子建分疏者。”

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即《洛神》一赋,亦纯是爱君恋阙之词。其赋以‘朝京师,还济洛川’入手,以‘潜处于太阴,寄心于君王’收场,情词亦至易见矣。”

浦起龙《古文眉诠》:“规抚宋玉,似降一格;然缘情绮靡,仙骨珊珊,尚有凌虚御风之气。”

刘熙载《艺概》:“曹子建《洛神赋》,出于《湘君》、《湘夫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