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赋《五柳先生传》原文与翻译、赏析
[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②,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③。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④。每有会意⑤,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⑥,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⑦。环堵萧然⑧,不蔽风日。短褐穿结⑨,箪瓢屡空⑩,晏如也(11)。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12):黔娄有言(1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14)。其言兹若人之俦乎(15)?衔觞赋诗(16),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7)?
〔注释〕
①本篇选自《陶靖节集》。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而写的一篇自传。②何许,此意为“何处”。③因,凭、据。④不求甚解,不刻意寻求深奥的解释,指不穿凿附会或死抠字眼。⑤会意,领会其意,此指心得体会。⑥造,到、赴。辄(zhe哲),总是。⑦曾不,从不。吝情,吝惜,舍不得。⑧环堵,四周的墙壁。萧然,空荡荡的样子,指穷困无物。⑨短褐(he赫),粗布短衣。穿,穿洞,破损。结,把断裂的麻线打成结,此指打补丁。⑩箪(dan丹),盛饭的竹器。瓢,舀水的器具。(11)晏如,心情平和,安然自在的样子。(12)赞,史传作者对所记人物发表的议论。本文仿照史传体,故用“赞”作评论。(13)黔(qian前)娄,春秋时齐国人,是当时不求仕进,独善其身的清高名士。其妻亦与他同样以安贫守贱著称,事见刘向《列女传》。(14)戚戚,忧虑、感伤的样子。汲汲,竭力求取的样子。(15)兹,此,指五柳先生。若人,那样的人,此指黔娄。俦(chou筹),伴侣,同一类人物。(16)衔觞(shang伤),口含酒杯,指饮酒。觞,酒杯。(17)无怀氏、葛天氏,传说中上古帝王,据说在他们的时代风俗古朴淳厚。
〔分析〕
本文是作者借用他人口吻,仿照史传之体为自己写的一篇传记。古人曾评曰:“渊明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萧统《陶渊明传》)本文当是作者坦露胸襟,抒写志趣的文章,五柳先生的形象,可谓陶渊明的自画像。
大凡传记,不管文字如何简略直简,对于传主之姓名籍贯却决不能有半点含糊,而此传开篇首句却称“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看来主人公不仅隐姓埋名,且根本不重视姓名字号,这显然与当时(晋代)讲究门第的风气截然相悖,可以想见,斯人是被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的一介隐士,而“以五柳为号”更勾勒出斯人不拘形迹、不慕荣利的性格特征。
接着写他的生活和志趣。“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示其房屋之破旧简陋,“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则现其生活之窘迫贫困。先生虽“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但决非浑浑噩噩、虚度年华之辈。他胸怀抱负,志趣高雅:其一是读书,对读书的爱好,达到“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地步,可见其“好读书”并非为了“学成文武艺,贷与帝王家”,只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其二是饮酒,“嗜酒”说明对酒之钟爱,不是三杯两盏的小酌,而是“期在必醉”的狂饮。尽管其“家贫”,亦未改却这一嗜好,因为这位先生只能在一醉方休的梦乡中让心灵得到暂时的平静。其三是写文章,但其著文只是“自娱”,而决非为了求官得禄。这三种志趣显示了斯人的独特个性和高尚追求。
文章结尾亦仿史家笔法,加上赞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是赞语的核心和实质,正好与前文的“不慕荣利”遥相呼应,相得益彰,而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之“颇示己志”表达了自己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纵观全篇,这篇自况性自传体文,与一般传记体文相比,有着鲜明的特点,这就是它不写具体事件,而是着力于写志述性,全文虽只一百七十余字,但有正文,有赞语,结构端然完整。透过短短的篇幅,人物的个性、情趣、爱好、志向乃至衣食住行都会给人以深刻而强烈的印象,这主要借力于亦叙亦评的写作方法。诸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不求甚解”、“曾不吝情去留”、“晏如也”、“忘怀得失”等等评点性语句插入于叙述之中,其人之洒脱、放浪、率真、澹泊的性格便历历在目。而文后的赞语,将其人比同于贫穷德高的黔娄先生,拟同于上古自然纯朴之民,蕴藏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和桃源生活的理想,在文章中起着点睛的作用。
“乐志”二字是全文的主脑,追求自然是文章的脊梁。自然的个性在自然而不雕琢的语辞中倾泻,放任的志趣在放浪而脱俗的行为中展现。粗略处显示人物概貌;细微处可见人物须眉。不铺不华,不枝不蔓,流畅清通,潇洒澹逸,用字无多,而方方面面皆能顾及,若不匠心熟虑,何能一气呵成,不落凿痕。
〔评说〕
吴楚材等《古文观止》:“渊明以彭泽令辞归。后刘裕移晋祚,耻不复仕,号五柳先生。此传乃自述其生平之行也。潇洒澹逸,一片神行之文。”
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不矜张,不露圭角,淡淡写去,身分自见,亦与其诗相似,非养深者不能。此在文中,乃逸品也。前辈之文,颇有似此者。《辑注》评不肯仕宋,自是先生大节,然读此文,不必计此。但看他突然而起,悠然而结,叙出事迹,了无异人,味之却有大本领在。通篇结构,总画出个‘不知何许人’意,若曰:知先生者,先生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