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开国小言》诗词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开国小言

1949年10月

天安门上望,城下人如海。

举头红五星,共庆山河改。


天安门上望,京阕焕新采。

忆众大革命,流血三十载。


天安门上望,红旗翻作海。

万岁涌潮来,军民真主宰。


元首耀北辰,元戎雄泰岱,

群英共检阅,盛业开万代。


人民庆开国,宇内浸狂欢。

幽燕秋花发,从此岁不寒。


一九四九年,国际庆伟观。

东方红日起,光焰照人寰。


革命久从戎,胜利不自期。

盛典今眼见,此生信不虚。


奇景要大作,开国待雅言。

拙句何足数,避席让群贤。

注释:

京阕——阕:指古代宫门外左右对称的城楼,常用来指皇宫或京城。京阕,诗中指京城北京。

焕——照耀焕发光彩,放射光芒。

新采——新的光彩。采:同“彩”。

载——年,岁。

主宰——掌管;支配。(元)杜本《和何得之见寄》:“春风谁主宰?客梦自清安。”亦指处于支配地位的人和事。

元首——领袖。

北辰——诗中寓指北斗星。

元戎——最高军事指挥官。

盛业——盛大的伟业。盛:兴隆;盛大。

幽燕——河北省北部一带,战国时属燕国,唐时属幽州,故“幽燕”常指代河北省。

人寰——人间、人世。

从戎——从军。戎:军旅。

盛典——盛大的典礼;大规模的、隆重的仪式。

雅言——本意指我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诗中指佳作。

拙句——笨拙之句。

避席——古时人们一般席地而坐,避席,即离开座位。

赏析: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陈毅同志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会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10月1日下午3时,陈毅同志出席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不禁感慨万千,心情十分激动,挥笔写下了这组诗歌。

这组诗共八首。前三首围绕着一个“望”字展开。诗人的视角先是俯视,继而仰视,由“城下人如海”到“举头红五星”;紧接着,诗人又左右观看了两边城楼张灯结彩的情景,感叹“京阕焕新采”。“京阕”本意指宫门外两边对称的城楼,这里寓指北京城。“焕新采”含义深刻,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成立。诗人抚今追昔:“忆众大革命,流血三十载。”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正好是三十年;三十年来,我党、我军和我国人民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才赢得了新中国的胜利,这个胜利来之不易。此时此刻,诗人一边观看,一边听闻,那些震耳欲聋的“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声,让诗人领略了“万岁”的真谛,那就是人民群众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蒋家王朝,真正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国家主人;“万岁”二字,是人民大众对党中央、毛主席最真挚的拥戴。“军民真主宰”,既是现实的摹写,也是诗人内心真情的流露。

第四首的上联,诗人借用“北辰”、“泰岱”,歌颂了毛泽东和朱德等领导同志的丰功伟绩。诗人用“元首”寓指毛泽东,用“元戎”寓指朱德。下联“群英共检阅,盛业开万代”,是对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那些来自各条战线、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重大贡献的英模和代表,他们也是参加此次检阅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离不开他们的奉献,他们与中央领导同志一道,共同庆贺盛世的到来。此时此刻,诗人万分激动,感叹“盛业开万代”,如此伟业必将盛行千代、万代!

第五首和第六首,是对前三首中“望”的承接和续写。诗人由所见所闻到所思所感,先写实,再写虚。“人民庆开国,宇内浸狂欢”是写实。不仅北京在庆祝,举国上下也在庆祝,甚至全世界都在庆祝呢!“宇内”指整个世界,诗人寓指全世界都在“浸狂欢”呢。诗人接着写虚。用“幽燕秋花发”来寓指秋天的美丽。“幽燕”,代指河北省,与北京市紧邻,“10月1日”正值秋天,也是“秋花发”的美好时节,秋花的盛开,象征着新中国的美好。下句“从此岁不寒”紧承上句,寓指苦难的日子从此一去不复返了。诗中将“岁寒”寓指苦难的日子。“秋花发”与“岁月寒”形成强烈对比,使诗的意境更加鲜明、幽深、悠远。“一九四九年,国际庆伟观”仍是写实,指1949年10月1日中国北京举行的开国大典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国际友人也在欢庆中国的胜利。诗人的思绪已由国内延伸到国外:“东方红日起,光焰照人寰”,这是诗人在写虚。诗人用比喻、象征的手法,寓新中国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它的光芒,必将辉映全世界。“人寰”,诗中寓指全世界。

第七首,诗人将自己融入庆典之中。诗人先写经历,再写感受。“革命久从戎”是诗人戎马生涯的缩写;“胜利不自期”是诗人不自我陶醉、不居功自傲的自律和自省的心迹的写照。诗人通过“盛典今眼见”,感到此生没有虚度年华:“此生信不虚。”诗人说的是心里话,的的确确,诗人的前半生没有虚度。

第八首,除了对前三首进行总体照应外,也是诗人的自谦之辞。诗人用“奇景”寓指开国大典,与前三首“天安门上望”遥相呼应,形成首尾照应。诗人自谦道:“拙句何足数”,认为自己写的是“拙句”,不足以出彩,可见诗人是多么谦逊啊。于是,诗人起身“避席让群贤”。我们从这一句中,不仅读懂了诗人的谦谦君子作风,更读懂了一个革命诗人的博大情怀。这首诗上联用“奇景要大作,开国待雅言”作伏笔,为下联“拙句何足数,避席让群贤”作铺垫;下联其实是对上联的承接和回应,显得贴切、严谨。

这组诗用笔凝练,层次清晰,由所见所闻,到所思所感,情与景自然交融,显得清新流畅,读后令人振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