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长江游泳》诗词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长江游泳

1965年7月30日

平生江海志,今日得稍舒。

一片大空阔,海洋良无殊。

万众竞游跃,吾道诚不孤。

自强到彼岸,何必欲乘桴。

人民事业盛,高潮永不枯。

注释:

舒——伸展。

大空阔——广阔而没有阻碍视线的东西。

良无殊——的确没有什么差别。

吾道诚不孤——古人有“吾道不孤”之说。弟子问孔子:“人皆有兄弟,我独无。”孔子回答道:“德不孤,必有邻。”意指在我现在行走的道路上,不是我孤单一人的,是有志同道合的人与我为伴的。这里的“道”,名词作为动词,指走在路上,后来渐渐演化成追求、信仰。诗中“吾道诚不孤”,是指我们的追求、信仰、主张的确不是孤立的。“诚”,诗中为“的确”之意。

彼岸——彼:那、那个。彼岸:指对岸。

桴——小筏子。《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赏析:

1965年7月30日下午,陈毅同志和周恩来总理陪同缅甸奈温主席和随行的缅甸贵宾在上海吴淞口附近的月浦靶场,观看中国人民解放军驻上海部队和上海民兵军事表演后,来到长江口下水游泳,并挥笔写下了这首五言古风。

首联写长江畅游的感受。“平生江海志”是诗人一生的追求。1919年,18岁的陈毅同志乘船经长江去上海,又从上海乘“麦浪号”货轮远赴法国勤工俭学。“江海志”在年轻时代就刻在了心上。立志救国、报国,是陈毅同志年轻时的志向。“今日得稍舒”是写实,指作者于今天稍有余暇在长江里伸展一下肢体了。“得稍舒”,看似在游泳,但从侧面窥知陈毅同志的日常工作是非常繁重的,因为平日的繁忙,所以今日才“得稍舒”。

次联写景。万里长江一马平川,视野十分开阔,与海洋的确没有什么区别。此时此刻,作者的心胸更加开阔,意志更加坚定,于是就很自然地引出了后三联。“良无殊”与“大空阔”互相呼应,“大空阔”抓住了长江之魂、之灵,既突出了长江的长,也凸现了长江的宽。而“良无殊”从侧面烘托出长江的长与宽。

后三联是借景抒怀,借物言志。“万众竞游跃”是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搏击风浪的场景的再现;后五句则是针对当时国内、国际形势发出的呐喊。一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是不怕孤立的!二是作者用比兴手法,让“吾道诚不孤”和“何必欲乘桴”形成强烈的对比,坚信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精神。我们一定能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建设好自己的国家,到达胜利的彼岸。最后两句是作者对人民的事业的赞美,“盛”与“高潮”叠加,形容人民的事业如同眼前旺盛的江水,高潮迭起,永远也不会枯竭。

这首诗语句平实,写出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作者用游泳励志,又借江水抒怀,其意境深幽,歌颂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