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大捷
1947年2月
淄博莱芜血战红,我军又猎泰山东。
百千万众擒群虎,七十二崮志伟功。
鲁中霁雪明飞帜,渤海洪波唱大风。
堪笑顽酋成面缚,叩头请罪詈元凶。
注释:
淄博——黄河沿岸的一座城市,位于山东省中部鲁中山区与鲁北平原交接地带,南接泰山,北靠黄河,西接济南,东临潍坊。
莱芜——地处山东南部,历来为兵家争夺之地,春秋时期这里曾发生过“长勺之战”。
猎——本义为猎取禽兽。诗中指擒敌之意。
七十二崮——沂蒙山有七十二座较大的山。崮:四周陡峭,顶端较平的山。
鲁中——山东省中部,鲁:山东省简称。
霁雪——雪霁。霁,本义指雨止,引申为风雪停、云雾散,天气放晴。
渤海——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的海域。
唱大风——高唱胜利之歌。汉高祖刘邦有《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堪笑——可笑。
顽酋——负隅顽抗的敌首。诗中指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李仙洲。
面缚——两手反绑,即成为俘虏。《左传》中有“许男面缚衔璧”之句。
詈元凶——骂蒋介石。詈:骂。元凶:首恶,最大的敌人。
赏析:
1947年1月底,国民党军在苏北、鲁南连败后,蒋介石派其参谋长陈诚前往徐州指挥。陈诚等人认为,华东解放军在鲁南战役后,主力集结在临沂地区休整,而临沂是山东解放区首府,解放军必然固守;于是,陈诚制订了一个“鲁南会战”计划,采取南下北上夹攻的方式,企图在临沂附近或沂蒙山区置解放军于死地。“北上”,即由整编第十九军军长欧震指挥,以整编第十一、第六十四、第五十九、第二十五、第六十五、第七十四、第八十三师及第七军共二十个旅,自陇海路东段台儿庄至城头一线,分三路进攻临沂。“南下”,即以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员李仙洲指挥第十二军、第四十六军、第七十三军共九个师,由胶东南下,企图直插解放军在莱芜、新泰、蒙阳的后方基地,一时形势非常地危急。
陈毅遇事冷静、沉着,经仔细研究后,他决定采取古人的“增灶撤军”战术,声东击西,放弃临沂,主力北上,追击李仙洲部;并留守少量部队,采取宽正面防守战术,全面阻击敌人,布置地方武装向兖州佯动,并在黄河岸边找船,在运河上架桥,造成解放军主力企图在泰安、兖州渡黄河的假象;与此同时,陈毅同志率主力隐蔽北上,将经由博山等地进入莱芜地区的李仙洲部团团围住。战斗从2月20日开始到23日下午结束,歼灭国民党的一个绥靖区指挥部、两个军部、七个师共约5万多人;并乘胜解放了博山、淄川等十三座县城,使渤海、鲁中、胶东解放区连成一片,取得的莱芜战役的伟大胜利。
首联:“淄博莱芜血战红,我军又猎泰山东。”诗人起句描述了这场血战惊心动魄的场面:战旗翻飞,吼声如雷,枪炮齐发,尸横遍野,血染山野。下句紧承上句,“又猎泰山东”,写得形象、逼真,由于淄川、博山、莱芜等都在泰安市东面,泰安市又在泰山脚下,诗人用“泰山东”一句,比较真实地反映出作战的具体地点。那个“猎”字,本义为猎取禽兽之意,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将其寓指擒获敌人之意,为尾联“堪笑顽酋成面缚”作了铺垫。“我军”,当然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啊。诗人用一个“又”字,充分肯定了解放军再一次取得的胜利,是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钢铁之师。
颔联上句:“百千万众擒群虎”,是对首联战事的承接和续写。诗人继续描述广大军民协同作战,英勇杀敌,取得了莱芜大捷,活捉李仙洲等人的场景。“百千万众”中既有解放军战士拼杀的英姿,也有人民群众在身后支持的身影,诗人用“百千万众”四个字,寓指百千万众的军民早已筑起了钢铁长城,成为抗击顽敌的基础。诗人真切地表达了我党、我军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正是有了这种密切的鱼水关系,才使我党、我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下句紧承上句,诗人用拟人的手法,让沂蒙山区的七十二崮如人一般见证了莱芜大捷的伟大胜利,记下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一笔。“七十二崮志伟功”中的“志”字,在这里应该理解为“记”字;“崮”,是指顶端较平、四周陡峭的山。诗人用“七十二崮志伟功”,其实是寓指沂蒙山区的人民群众均见证了这场伟大的胜利,连沂蒙山的七十二崮也记下了显赫战功呢!
颈联“鲁中霁雪明飞帜,渤海洪波唱大风”,写广大军民欢庆胜利的场景。这一联对仗工整,“鲁中”对“渤海”,点明战争发生在山东省境内;“霁雪”对“洪波”,衬托了取得胜利后的欢快、明亮的心境;“明飞帜”与“唱大风”相呼应,一个用“明”映衬红旗的鲜艳,一个用“唱”抒发心中的豪情,十分贴切和形象。“唱大风”系诗人用典,意指当年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荣归故里——今江苏省沛县以东,与乡亲们喝酒时击筑而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兮守四方!”以庆贺取得的胜利。诗人在此借典,同样是在抒发取胜后的心中豪情。
尾联“堪笑顽酋成面缚,叩头请罪詈元凶”,是写实。战斗结束后,李仙洲等顽酋被活捉,他们为了减轻罪恶,不停地叩头谢罪,昔日的威风一扫而光,让人觉得可悲、可恨、可气、可叹、可笑。詈,为骂的意思。“詈元凶”,指李仙洲等人在骂人民公敌蒋介石。“堪笑”与“叩头”相照应,“叩头”是因,“堪笑”是果,我们从“堪笑”之中,看到了我军民取胜后的豪情壮志和必胜的信心。
这首诗所描写的莱芜大捷,与宿北战役、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同为战略防御阶段,陈毅同志亲自指挥的四大战役,均有诗为证。这首诗为七言律诗,对仗工整,比兴手法运用巧妙,把莱芜大捷表现得酣畅淋漓,读后令人深受鼓舞。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