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薛祥生
壮观东南二百州, 景于多处最多愁。
江流千古英雄泪, 山掩诸公富贵羞。
北固怀人频对酒, 中原在望莫登楼。
西风战舰成何事? 空送年年使客舟!
刘过
这首诗写于南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多景楼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据《京口三山志·北固山志》说:该楼为临江亭旧址,登楼可见扬州月色,瓜步烟痕,江山之胜,萃于目前,故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米芾语)之称。因其地险景美,当时不少抗金志士和墨客骚人,往往登楼“感今怀古,写景叹时”。刘过此诗,是众多的登多景楼感时赋怀的诗词名作之一。
首联总写登楼所感。“东南二百州”,言江南地域辽阔,前边着以“壮观”二字,就把祖国山河壮丽的面貌描写出来了。这一句从大处落笔,写登楼所见,反跌出“景于多处最多愁”的对景伤时之感。“景于多处”,是说登上多景楼,便可“一览江天胜,东南势尽收”,然而“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东南二百州”虽然“壮观”,但究竟是半壁河山。诚如南宋末年柴望《多景楼》诗所说:“关河北望几千里,淮海南来第一楼。昔日最多风景处,今日偏动黍禾愁。”这就是作者登楼赋愁的原因。在“多愁”前边着一“最”字,便把作者登楼时的无限感慨充分表达出来了。这样开篇,就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写景叹时”的基调。
中间两联、紧承“最多愁”三字从多种角度具体叙写登楼所见所感。“江流”二句写古往今来爱国英雄与误国诸公对收复中原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作者登上高楼,俯视大江,不觉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想到自吴晋以来,在那南北分裂的岁月里,不知有多少英雄因中原未复而击楫中流,临江挥泪,在这滚滚东流的江水中,有多少英雄热泪还在和江水一起流淌?而那些主张立国于江南的诸公,却欲凭借长江天险,以保自己的荣华富贵,早把中原置之度外,而屹立于江心的金、焦二山,虽然势欲飞动,并没用作进取中原的前进基地,只不过用以遮羞而已。这两句极悲壮,也极沉痛。“北固”二句写中原未复的愁怅。北固指北固山,它与金、焦二山合称京口三山。京口(即镇江)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他曾“坐断东南”与曹操一决雌雄;南朝宋武帝刘裕出生于此,后来他率师北伐,也有“气吞万里如虎”之势。辛稼轩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缅怀过他们的英雄业绩,刘过的“北固怀人”,当与稼轩“北固亭怀古”同意,想起了孙权、刘裕等英雄人物。他面对这块古代英雄创业的地方,想到自己有心报国却无路请缨,只好频频举杯,借酒浇愁,心里很不是滋味,故接下去说:“中原在望莫登楼”,发出无可奈何的叹息。其实,作者当年路过京口时,曾不止一次登上此楼,“摭奇吊古”,对景赋诗,说“莫登楼”,意在强调登楼不但不能使人心情畅快,反而使人更加伤感,这是一种加倍的写法。尾联宕开一笔,转写登楼所见。他看到江上战舰往来如织,不由即景生情,想到这些战舰并不是去打击敌人,而是年年岁岁护送向敌人纳款进贡的使臣船只,不禁怒火中烧,谴责南宋当国者媚敌投降行为,辞约意丰,堪称动荡见奇之笔。
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龙洲集提要》引岳珂《桯史》说:刘过“开禧乙丑(1205)过京口,相与摭奇吊古,多见于诗。其《多景楼》一篇,广汉章以初(升之)为之大书,词翰俱卓荦可喜,属为刻楼上,会兵起不果云云。今集中诗以此篇为冠,盖由于此。”所云尽管为另一首七古,而此诗与之风格内容相同,同样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