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注释】
(1)刘禹锡仿作川渝东部民歌《竹枝词》。原有序,说明这些歌词是他于唐穆宗长庆年间(约公元822—824年)任州刺史,贬官寓居期间,在建平(三国时吴国郡名,旧治在今重庆市巫山县)观看民间里中儿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纵情欢唱,歌词含意婉转,犹如卫国(春秋国名)民歌那样艳丽,内容广泛,多写当地山川、风土、人情和恋情。诗人仿屈原居沅湘间所作《九歌》,分别作《竹枝词》九篇和二篇,共存十一篇,今选三首。
(2)这首为《竹枝词九首》中的第二篇。
(3)上头:指山上面。
(4)拍山流:滚滚波涛拍打着两岸山石,一江春水向东流去。
(5)花红易衰:指男子的感情似易衰花红,不长久、不稳定、不可靠;郎:指女子所爱的男子。
(6)侬:我,指女子自己。
【赏析心得】
这是一首兴比的恋情诗。先以情意浓浓的桃花和春水起兴,再以花红易衰比喻男子的感情,唯恐不长久、不稳定、不可靠;再以水流无限,比喻女子的忧愁,生怕失去自己心上人的爱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恐是由此点化而来。
这首诗将一个处于热恋中的少女,刚刚体验到爱情的甜蜜,又忧心爱不能持久,其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描绘得真实细腻,十分传神。姑娘抬头望去,岭上是山桃遍布,红花似火,感情丰富鲜艳热烈,犹如男女之间的恋情,那是多么幸福的感觉啊!然而,姑娘朝脚下一看,山崖下的江水滚滚,拍打着江岸,向东奔去。清脆的“拍”岸声让姑娘猛然一惊,花开花谢,花红易衰,倘若热恋中的男子变心怎么办?那侬就像对山依恋的流水,一拍而过啊!转而一想,双方之间鲜花一般热烈的爱情,坚如磐石,不会这样脆弱吧?少女之心就在这样既幸福,又忧愁,复杂矛盾、爱怨交替之中,滋生了缕缕清愁,犹如山下的长江,流水无限,没有穷尽。以前诗歌往往用花来形容女子,这里却用来比喻男子,更有一层深意,花红易衰,象征男子感情炽烈而不能持久。
身处偏僻山区的谪居诗人,忽然联想到了自己,不是同热恋中农家少女的遭遇一样吗?永贞年间(805),顺宗李诵即位,自二月至七月,韦执谊、王叔文主持政务,刘禹锡与永贞革新集团诸人奋起改革弊政,废五坊、罢官市、免赋税、出宫女、黜宦官、抑藩镇、整顿盐铁官营事业,召回被谗远贬官吏等,搞得轰轰烈烈,全力挽救唐王朝颓势。实现建功立业的宏愿,就像山桃红花那样热情似火。然而,花红易衰、风云突变,好景不长,不久革新就告失败。刘禹锡等八司马被远谪流放,诗人屈指一数,已近二十年了。真是“水流无限似侬愁”。庙堂之变、民间之恋,何等相似!前者之痛,更胜后者,令人不禁感慨万端。
(二)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注释】
(1)这首为《竹枝词九首》中的第七篇。
(2)瞿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重庆市辖区内,西起奉节县白帝城,东至巫山县大溪,两岸悬崖陡壁,峡中有十二处险滩,水流非常湍急。嘈嘈:形容湍急水流下滩的响声很大。
(3)等闲:普通、寻常。有时还可理解为无端,即俗语说的“无事生非”。
【赏析心得】
与上首相同的是,这一首以农村少妇埋怨的口气,讲的仍然是人心。但与上首以石比喻人心不同的是,这首却是以水喻人心了。冲破高山束缚、巨石拦阻,一路奔流怒号,经过瞿塘险恶的十二滩,江水好不容易注入平地。哪知人心竟不如水,到了平原,江流缓慢后,无事生非,平地上掀起波澜。在这里,就不是农妇所埋怨“郎的心”了,而是诗人胸中郁闷已久的积愤,讽刺那些惯会兴风作浪的政治小人,“等闲平地起波澜”,排挤诬陷忠良之人,使诗人来到这偏远山区,长期受到不公正的贬谪。永贞革新,为的不就是挽救唐王朝的颓势,保持国家统一、长治久安,让百姓享太平、过好日子吗?这些小人为何要跟着宦官俱文珍起哄,反对革新呢?撼动唐王朝大厦,对谁都没有好处!弥久日深,诗人并未因时间流逝而消解胸中的愤懑之情。
(三)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注释】
(1)这首为《竹枝词九首》中的第九篇。
(2)云间:指云雾缭绕的山头。烟火:山村的炊烟。
(3)钏:手镯;钗:首饰。“银钏、金钗”,为戴着饰物的少数民族妇女的代称。负水:用器皿背水。
(4)“长刀短笠”,指佩着长刀,戴着短笠的少数民族男子。“烧畲”:少数民族的刀耕火种。我国西南地区山中的少数民族的耕作方法通常是烧草木积灰来肥田。
【赏析心得】
这首诗短短四句,每句一景,各自成画,合起来又构成一幅完整的人景合一,乡土风味浓郁的优美风俗画,充分表现了巴东山区的春光里,少数民族人民刀耕火种、辛勤劳动、欢乐歌唱的生活情景。
第一句“山上层层桃李花”,语出不凡,奇景难觅。本来是“桃花开,李花败”,桃李不同开。可在这里,却是桃花、李花同时盛开。之所以有这奇景,是山区上下落差导致温差大,层层山坡的气温是上寒下暖,花开是上李下桃,满山遍野,桃李并艳,色彩绚烂。
第二句“云间烟火是人家”,诗人在费力登山中途,遥望山顶,只见白云缭绕,其中升起了缕缕炊烟。诗人推断,上面一定有人家。一个“是”字,肯定方向找准了,刺史要探访的就是这些“烟火人家”。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诗人探访途中所见:层层桃李花开,美景吸引着自己爬上一坡又一坡;山头的袅袅炊烟指引着方向,人家就在那云间深处。
后两句即是描写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生活劳动景象。戴着银钏金钗首饰的青年妇女,背水做饭;戴着短笠的壮年男丁,长刀或佩在腰间,或握在手上,按着祖先留下的传统耕法,到田间地头去放火烧荒。“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成群的青壮年男女忙忙碌碌、热热闹闹,呈现出山区人民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少数民族特有的劳动场面。负水妇女的嬉笑和欢歌,烧畲时火光冲天和男声吆喝,那些美妙的画外之音和画外之景,则留给读者以无限遐想的广阔空间,自己则省却不少笔墨。诗人贬谪巴山湘水,失中有得,让他走近了人民(甚至包括山区的少数民族),了解了南国的风土人情,激荡了诗情,开阔了视野,特别是吸收了丰富的民间艺术养分,增加了审美鉴赏力和表现力。所以,苏东坡闻黄山谷咏《竹枝词》第一篇时,即叹曰:“此奔轶绝尘,不可追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