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龙标野宴》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沅溪夏晚足凉风(2),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3),青山明月不曾空(4)

 

【注释】

(1)龙标:唐县名,古属巫州潭阳郡治所,即今湖南省黔阳县(安江镇)西南旧黔阳。

(2)沅溪:即沅江。上承贵州省清水江,流经湖南西部及黔阳,至常德市东,流入洞庭湖。

(3)弦歌:一面歌诵一面奏弦乐。远谪:贬官至离京城很远,又很偏僻荒凉的地方。

(4)“青山”句。不曾空:没有空闲。全句是说,青山明月并没有空闲,更不嫌弃这群远谪者,一直都在陪伴着我们欢度时光啊。

【赏析心得】

据唐朝与王昌龄同时人殷璠记载:昌龄为人,“仁有余也。奈何晚节不矜细行,谤议沸腾,再历遐荒,使知音者叹惜”。殷谓之事,正是王昌龄任江宁丞之日,恰是“谤议沸腾”之时,不久,即于天宝六载(747)自江宁贬至龙标,任县尉。此时王已届半百知天命之岁。作者于天宝七载(748)春抵达贬地龙标,入夏之后,邀友于沅江之畔乘凉,饮酒,弦歌,悠然自得,欢乐在翠竹之中,并写出这首夕阳之作。

王昌龄被贬至龙标荒僻之地,这是十年前,即开元二十五年(737)秋,被贬岭南之后的第二次放逐。按常人理解,他一定是垂头丧气,一蹶不振。可在这首中,我们找不到二度迁谪的丝毫沮丧,看到的却是毫无暮气、旷达乐观的形象。诗人被流放至此,不仅没有消沉,反而邀友聚会,弦诵欢歌。“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诗人告诉人们,你听,我们在竹丛中奏诵出的弦歌,不仅没有半点远谪的忧愁,反而连当地静寂的青山和天上的明月都带动起来,陪伴一道欢度这美好凉爽的仲夏之夜。这首绝句,就是以充满生气、放达豪放的不屈姿态,表达了对朝廷腐败和黑暗政治压抑人才的不满。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