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滁州西涧》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独怜幽草涧边生(2),上有黄鹂深树鸣(3)

春潮带雨晚来急(4),野渡无人舟自横(5)

 

【注释】

(1)这首诗约作于建中兴元年间(784年左右),当时作者任滁州刺史。滁州:唐属准南东道,州治在今滁州市。西涧:俗名上马河,在今滁州市城西。

(2)怜:爱。独怜:最爱。幽草:深深的青草。

(3)黄鹂:黄莺。深树鸣:在茂密幽深的枝桠间鸣叫。

(4)春潮:每年二、三月间,雨水多,河水盛涨,此时雨称“桃花雨”,水涨称春潮,又称桃花汛。

(5)野渡:郊外或乡村渡口。

【赏析心得】

唐德宗建元末、兴元初(784年左右),作者以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此诗应写于这段时间,作者当已进入知天命之年了。这首诗一经传出,即成名篇,并对后世影响较大,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

绝句仅有四句,看似简短,其实并不简单。历来形成三种看法,各执一端,迄无结论。第一种,山水风景;第二种,寓意寄托诗;第三种,山水、寓意相融诗。先谈第一种:山水风景。“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作者一开始就绘出两个画面:涧边青草幽幽,无声无息、傍水而生,但长势十分茂盛;深深树林里,闻声不见身影,黄鹂占据高位枝桠,得意地鸣叫。两个画面,共同构成一个平和而喧闹、各得其所的共容景象。“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渡口出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春潮带雨,晚间更急,水势暴涨,水流湍急。然而,荒郊野渡,却无人问津。任凭潮推浪打,小舟逐波漂荡、横在水面上。诗人描绘的是春游西涧景色和晚雨野渡的所见,通过草低鸟高和雨急舟闲的对比,表达了自己独怜幽草和任舟自横的恬淡平和心情。再谈第二种:寓意寄托。有人说,诗人倾向明显,幽草比喻君子,黄鹂比喻小人,讽刺当时“君子在下,小人在上”的世情,表达了作者安贫守节、顽强生长的精神和无意黄鹂媚时喧闹的政治态度。而在三、四句,更是表达了作者的失落和忧愤。春潮大雨,象征着天下形势的不平静。时局动荡,正是用人之际。可是,现实就像眼前的野渡口,雨急水涨,可以大派用场的渡船却随波上下,悠闲空泊,听任自横于江面上。这就寓示了作者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忧伤和无奈。关于这一点,看看作者另一首诗《寄李儋元锡》就更清楚了:“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难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在这首与《滁州西涧》几乎同时的作品中,他表示了对中唐形势的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愧疚”。他有志改革,却不在其位,无力为之。欲退隐,却又愧对百姓,真是进退两难。而他又生性怡淡,凡事不强求。所以,只好像野渡那样,“舟自横”了,逐波上下、听其自然。最后谈第三种:山水风景与抒情寓意兼而有之,何重何轻听任自赏。这一类意见,首先承认这是一首优秀的春潮风景诗,写景如画、生动活泼、喧寂相容、动静相参,春意盎然。它描绘的意境供人们赏析,给后人以借鉴。如唐张祜的“尽日草深映,无风舟自闲”,宋寇准的“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等名句,都是从韦诗中演化而来。但诗中也确实表达了水涨流急、舟不见用,任其自闲的失落情感。至于幽草、黄鹂的“君子”“小人”之说,就不必生搬硬套“对号入座”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