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巴之东巴东山(2),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3),瞿塘险过百牢关(4)。
【注释】
(1)《州歌十绝句》为大历元年(766)所作,时杜甫在州。
(2)中巴:《华阳国志》,刘璋分垫江以上为巴郡,居巴西、巴东之中,曰中巴。《唐书》:州,本信州巴东郡。“中巴”:谯周《巴记》:“刘璋分巴,以永宁为巴东郡,垫江为巴郡,阆中为巴西郡,是为三巴。”按:中巴即垫江所属的川东一带。“巴东”:指夔州,唐时属巴东郡。
(3)三峡镇:白帝城旧为巴东郡治所在,故称“三峡镇”。
(4)百牢关:在今陕西省沔县西南,是入蜀要道。《唐书》:汉中郡西县,有百牢关。《图经》云:孔明所建。两壁山相对,六十里不断。汉江流其间,乃入金牛益昌路也。
【赏析心得】
这首诗为《虁州歌十绝句》的第一首,描绘了虁州山川形胜。东汉末年,刘璋据蜀,将全境分为三巴:东巴、中巴、西巴。虁州为巴东郡,在中巴之东。巴东山即指大巴山,横亘在川、陕、鄂三省交界处。“中巴之东巴东山”,即交待了虁州特殊的地理位置。诗中“江水开辟流其间”,更显出其形成特点,它是长江之水浪打击穿,将其辟成两半而形成的,既显示了大自然的威力,又给虁州蒙上了一层古老、险要而又神奇的面纱。“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突出了虁州地形上的“高”和“险”。白帝城屹立于虁州之东北岸高峰,雄视三峡,故为“三峡镇”。“百牢关”为入蜀要道,汉江流经其中,两岸绝壁对立,绵延长达六十里,但与瞿塘峡的高江急峡相比,其险要形势仅是小巫见大巫。
(二)
白帝虁州各异城(1),蜀江楚峡混殊名(2)。
英雄割据非天意(3),霸王并吞在物情(4)。
【注释】
(1)异城:古白帝城在州城之东,两城不在一起,故称“异城”。
(2)殊名:瞿塘峡,旧名西陵峡,与荆州西陵之名相乱,故曰“混殊名”。
(3)“英雄”句:指公孙述、刘焉等辈割据的失败,山水之险不足恃。
(4)“霸王”句:指刘邦、刘备兼并巴蜀的成功,原因在于政策正确与民情拥护。
【赏析心得】
这一首为绝句组诗的第二首,写虁州如此险要,历为兵家必争之地,但成败结果不同。“白帝虁州各异城,蜀江楚峡混殊名。”是讲有些野心家,心术不正,依仗山水之险,就想入非非,称帝割据。如东汉公孙述,曾为蜀郡太守,恃其地险众附,自立蜀王,建都成都,进称天子,聚甲兵数十万。他在虁州之东建造白帝城,有意与虁州互为东西,各成异城。又如蜀江楚峡,弄出两个西陵峡,取名雷同,有意弄乱。“异城”“殊名”手法不一,目的一个,就是依仗山水之险,分裂割据,尊王称帝。“英雄割据非天意,霸王并吞在物情。”是讲四川素称天府之国,多少所谓的“英雄”,如公孙述、刘焉(刘璋之父)等,垂涎三尺,依据天险,分裂割据,但他们统统以失败告终,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不符合天意民心。但也有并吞成功,霸业成就的,如刘邦依据巴蜀,进取天下;先主刘备,驱逐张鲁、刘璋,统一全川,联吴抗魏,建立蜀汉。成功的原因在于“物情”,即他们政策正确,获民心,顺天意。作者在这首绝句中,辨古迹,论往事,讲清了一个道理:称王者,在德而不在险。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