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舆》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于我乎,①   唉,我呀!

夏屋渠渠,②  从前住的大厦高楼,

今也每食无余。 如今每餐勉强吃够。

于嗟乎!③   哎呀呀!

不承权舆!④  当初排场哪能讲究!

于我乎!    哎,我呀!

每食四簋,⑤  从前每餐四碗打底,

今也每食不饱。 如今每餐饿着肚皮。

于嗟乎!    哎呀呀!

不承权舆!   再也没有当初福气!

(程俊英译)

【注】①于:繁体作“於”,同呜,叹词。于我乎:即呜呼我(用高亨说)。②夏:大。夏屋:大屋。渠渠:高大的样子。③于:借为吁。吁嗟:叹词。④权舆:开始,当初。⑤簋(gui):古代食器,圈足,两耳,也有四耳方座,带盖的。青铜或陶制。

这是一首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留恋当年生活而自伤的。诗虽有短短两章,每章又仅仅有五句,但却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没落贵族的形象。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剧烈变革的时期。奴隶制开始走向崩溃,新兴地主阶级正在走向历史舞台。奴隶主贵族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逐渐消亡,世袭制正在废除,政治上的特权也不复存在。面对历史的大潮,他们只有哀叹而已。重温昔日的“红楼之梦”,他们哀叹“于我乎”!哀叹往日失去的天堂。从前,他们靠着贵族的特权,世袭的禄位,祖传下来的土地、奴隶,“不稼不穑”,“不狩不猎”,整天过着十足的吸血鬼生活。他们住的是高楼大厦(夏屋渠渠),吃的是每顿四碗打底(每食四簋)的美味嘉肴。面对残酷的现实,他们哀叹“于嗟乎”!哀叹今不如昔(不承权舆)。他们没落了,他们失去了昔日的天堂。一夜之间,他们成了不名一文的穷光蛋,生活上没了保障。他们连糊口都成了问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今也没食无余),甚至还要饿肚子(今也每食不饱)。在一章短短的五句中,竟然有两句描写他们的哀叹,可谓长叹复短叹。

历史上一切没落的剥削阶级都是这样,没落贵族阶级的思想情绪,代表了一切没落的剥削阶级的思想情绪。“无可奈何花落去”,他们只能在重温昔日的旧梦中得到一点可怜的精神满足。他们越是怀念过去,也就更加增添现实的痛楚感,他们将永远轮迥于怀旧——痛楚——怀旧的恶性循环中。他们的下场只有两个:一个是象岸边的贝壳一样,被大海默默地抛弃;一个是由于憎恨的累积而变成复辟狂,正因为越发疯狂因而下场也更加可悲。也有人说这首诗是秦国人民讽刺秦康公的诗,恐未必正确。因为住“夏屋渠渠”吃“每食四簋”的人绝不是奴隶和平民,而是奴隶主贵族。从诗中所流露出的思想情绪看,是没落贵族的怀旧情绪,而不是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

诗为叠咏体。两章在意义上是平行的,内容则是前后互补。前一章说从前住的是“夏屋渠渠”,后一章说吃的是“每食四簋”,两章合起来正好说的是从前吃的和住的。吃住问题最能代表人生的富裕程度和享乐程度,所以贵族阶级在感叹“今不如昔”时,往往拿吃住做对比。与诗的内容相适应,本诗采用了咏叹的修辞手法,充分揭示了没落奴隶主贵族哀怨的思想感情。《诗经》的语言,对汉语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产生了成千上万的新词和成语,丰富了汉语的词汇,本诗中“权舆”一词就是这样。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