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鉴赏·海内五经·海内经》鉴赏
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曰朝鲜①。
天毒②,其人水居,偎人爱之。
西海之内,流沙之中,有国名曰壑市③。
西海之内,流沙之西,有国名曰氾叶④。
流沙之西,有鸟山⑤者,三水出焉;爰有黄金、璇瑰、丹货、银铁,皆流于此中⑥。又有淮山,好水出焉。
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⑦、司彘之国⑧。黄帝妻雷祖⑨,生昌意⑩。昌意降处若水⑪,生韩流⑫。韩流擢首⑬、谨耳⑭、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⑮,取淖子⑯曰阿女,生帝颛顼。
流沙之东,黑水之间,有山名不死之山⑰。
华山⑱、青水之东,有山名曰肇山,有人名曰柏高⑲,柏高上下于此⑳,至于天。
〔注释〕①朝鲜:已见《海内北经》注释。②天毒:又称“身毒”、“天竺”,即今印度。③壑市:袁珂注:“《水经注·禹贡山水泽地所在》云:‘流沙在西海郡北,又迳浮渚,历壑市之国。’”④氾叶:其地不详。⑤鸟山:袁珂注:“《水经注》云:‘流沙历壑市之国,又迳于鸟山之东。’”⑥皆流于此中:鸟山是著名的商品集散地。⑦朝云之国:即黄帝族的缙云部落。⑧司彘之国:该族以猪为图腾,或者负责管理与猪有关的事项。⑨雷祖:又作“累祖”、“嫘祖”等,相传嫘祖发明养蚕缫丝织帛。 ⑩昌意:因此,朝云国或即缙云氏与雷祖联姻之后裔,亦即此处的昌意。⑪降处若水:迁徙到若水流域,此处若水通常认为即今四川岷江支流若水。⑫韩流:乃昌意与若水女子通婚的后裔。⑬擢首:当指拉伸头颅使其变长,而颛顼之名亦有头骨变形之意。⑭谨耳:当指对耳朵的人工装饰或造型,其状应如猪耳,此处谨字可能有误。⑮豕喙、麟身、渠股、豚止:韩流的扮相是长颅骨、大耳朵、猪嘴巴、动物皮毛、粗壮的大腿、猪样的蹄脚,而这正是他具有“司彘”(负责管理养猪工作)身份的象征。⑯取淖子:即蜀山氏女。《初学记》卷九引《帝王世纪》:“颛顼母曰景仆,蜀山氏女,谓之女枢。”⑰不死之山:郭璞认为此处不死之山即员丘。⑱华山:或即今西岳华山。⑲柏高:又名“柏子高”、“伯高”、“伯成子高”,为古代著名部落或巫师。⑳柏高上下于此:肇山是柏高进行巫术活动的圣山,具有与神沟通的天梯性质。
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①,后稷葬②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③。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灵寿④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⑤。
南海之外,黑水青水之间,有木名曰若木⑥,若水出焉。有禺中之国⑦。
有列襄之国⑧。有灵山⑨,有赤蛇在木上,名曰蝡蛇⑩,木食。
有盐长之国⑪。有人焉鸟首,名曰鸟氏⑫。
有九丘⑬,以水络之⑭,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⑮,百仞无枝⑯,有九欘⑰,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暤爰过⑱,黄帝所为⑲。
有窫窳⑳,龙首,是食人。
〔注释〕①都广之野:都广或作“广都”,杨慎《山海经补注》云:“黑水广都,今之成都也。”曹学佺《蜀中名胜记》认为在今成都附近的双流县境内。②后稷葬:《海内西经》亦记有后稷葬所。③冬夏播琴:都广之野的农作物一年多熟;播琴即播种,古楚方言读冢(种)如琴。④灵寿:吴承志认为即昆仑山的寿木。郭璞注:“木名也,似竹,有枝节。”灵寿即邛竹,节长、实心,可为杖,因老年人用杖,故称灵寿木。⑤冬夏不死:灵寿草木终年常绿。⑥若木:已见于《大荒北经》,两者所指地理方位非一处。 ⑦禺中之国:禺,猿猴类动物,禺中之国可能有供奉猴神的习俗。⑧列襄之国:列襄国名或有集体行动、彼此相助之意。⑨灵山:《大荒西经》记有灵山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袁珂认为此处灵山与其地望相当。⑩蝡(ruǎn)蛇:蝡蛇“木食”之树即灵山的百药神树,蝡蛇亦即《大荒南经》巫山伺机偷食帝药之玄蛇。⑪盐长之国:郝懿行注:“《太平御览》七百九十七卷引作监长,有上有西海中三字。”⑫鸟氏:前文记有“流沙之西,有鸟山者,三水出焉”云云,此处鸟氏或即鸟山之民。⑬九丘:九丘之名,陶唐为帝尧之号,昆吾为著名部落(诸侯)之号。郝懿行注:“叔得、孟盈盖皆人名号也。孟盈或作盖盈,古天子号。”⑭以水络之:即用水渠(象征血脉)将九丘环绕或连络起来。⑮建木:部落联盟聚会标志物,具有巫术天梯性质。⑯百仞无枝:所谓建木“百仞无枝”与“三桑无枝”类似,具有某种巫术象征意义。⑰九欘(zhú):指建木有九个枝干,它们实际上是分别指向九丘的路标,并非普通树枝。⑱大暤爰过:大暤又称“太昊”,亦即伏羲。袁珂认为,大暤爰过不是寻常的经过此地,而是在此举行“上下于天”的巫术活动。⑲黄帝所为:袁珂注:“言此天梯建木,为宇宙最高统治者之黄帝所造作,施为者也。正如七仙姑撒下一粒仙种、顷刻长成天梯然。”⑳窫窳:《海内南经》记有“建木在窫窳西弱水上”。此处九丘建木“以水络之”,亦与“窫窳龙首”相邻,或许连络九丘之水可称为弱水。
有青兽,人面,名曰猩猩①。
西南有巴国②。大暤生咸鸟③,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④,后照是始为巴人。
有国名曰流黄辛氏⑤,其域中方三百里,其出是塵土⑥。有巴遂山,渑水⑦出焉。
又有朱卷之国⑧。有黑蛇⑨,青首,食象。
南方有赣巨人⑩,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⑪,唇蔽其面,因即逃也。
又有黑人⑫,虎首鸟足,两手持蛇,方啖之。
有嬴民⑬,鸟足。有封豕⑭。
有人曰苗民⑮。有神焉,人首蛇身,长如辕,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⑯,名曰延维⑰,人主得而飨食之,伯天下⑱。
有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鸟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膺文曰仁、背文曰义⑲,见则天下和。又有青兽如菟,名曰菌狗⑳。有翠鸟。有孔鸟㉑。
〔注释〕①猩猩:是一种相貌最接近人类的动物。②巴国:周时巴国都邑在今重庆市巴县,巴人之名当得自大巴山,其活动区域包括大巴山以及长江巫峡至重庆一带。③大暤生咸鸟:大暤(包牺)的后裔有咸鸟,咸鸟即帝俊。④乘厘生后照:《大荒南经》称:“有人食兽,曰季厘。帝俊生季厘,故曰季厘之国。有缗渊,少昊生倍伐,倍伐降处缗渊。有水四方,名曰俊坛。”与此处内容对比,“后照”与“少昊”意思相近,“乘厘”与“季厘”字形相近,“巴人”与“倍伐”发音相近,“帝俊”与“咸鸟”的含义相近(帝俊为鸟图腾之先祖玄鸟,咸鸟亦是以鸟为图腾,而咸鸟又与玄鸟音相近)。如果上述对比成立,则表明帝俊源自太昊,少昊源自帝俊,巴人源自少昊。⑤流黄辛氏:又名“流黄酆氏”,已见于《海内西经》,位于后稷葬西。⑥其出是塵土:塵是尘的正体字。袁珂赞成清代学者蒋知让的观点,即“塵土”乃“麈”字误断为二字。⑦渑水:渑水或作“绳水”,与若水同属岷江水系。⑧朱卷之国:朱卷其意不详,疑当作“唇卷”,亦即下文赣巨人之国,或者与蛇的卷曲状有关。⑨黑蛇:《海内南经》记有巴蛇食象,并称“一曰黑蛇青首”,当即此处黑蛇。⑩赣巨人:赣为地名,沿用至今,赣水发源于武夷山和南岭交汇处,向北流入鄱阳湖,其上游为贡水。郭璞认为赣巨人即枭阳。⑪见人笑亦笑:与《北山经》山“见人则笑”属于相同情节,系一种憨厚、友善的表情。⑫黑人:此处经文黑人可能与上文赣巨人“黑身有毛”类似,或者是皮肤较黑、体毛发达,或者是将身体涂黑、穿着黑色服装。⑬嬴民:当系少昊或伯益之后裔,擅长驯化和饲养家畜。⑭封豕:嬴民饲养的大肥猪。⑮苗民:此苗邑即今河南省济源县西的苗亭,或许这里就是苗族的老家,与尧、舜的发祥地相邻。后来因苗民反对帝尧传位于舜,与丹朱族一起被迫迁徙到南方。《海外南经》称三苗国在赤水东,《大荒北经》称苗民为颛顼后裔,均表明苗民原本居住在北方。⑯旃冠:旃,纯赤色的旗,通毡,用毛粘压制成的毛毯。⑰延维:又作“委维”、“委蛇”,相传为泽中之神。袁珂注:“闻一多《伏羲考》谓延维、委蛇,即汉画像中交尾之伏羲、女娲,乃南方苗民之祖神,疑当是也。”⑱伯天下:伯天下乃春秋战国之词,或系注入经文。⑲背文曰义:《南山经》丹穴山有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与此处略异,均为春秋战国时人把道德观念寄托在凤凰鸟上,非《山海经》之本义。⑳菌狗:郝懿行注:“《周书·王会篇》载《伊尹四方令》云:‘正南以菌鹤短狗为献。’疑即此也。”㉑翠鸟、孔鸟:洪兴祖补注引《异物志》云:“翠鸟形如燕。赤而雄曰翡,青而雌曰翠,翡大于翠。其羽可以饰帏帐。”袁珂注引《尔雅翼》卷十三云:“孔雀生南海,尾凡七年而后成,长六七尺,展开如车轮,金翠斐然。始春而生,至三四月后雕,与花萼同荣衰。”
南海之内有衡山①。有菌山。有桂山。有山名三天子之都②。
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③,在长沙零陵④界中。
北海之内,有蛇山⑤者,蛇水出焉,东入于海。有五采之鸟,飞蔽一乡,名曰翳鸟⑥。又有不距之山⑦,巧倕⑧葬其西。
北海之内,有反缚盗械⑨,带戈常倍之佐⑩,名曰相顾之尸⑪。
伯夷父⑫生西岳,西岳生先龙⑬,先龙是始生氐羌⑭,氐羌乞姓。
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⑮,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鸟、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尾。有大玄之山。有玄丘之民⑯。有大幽之国⑰。有赤胫之民⑱。
有钉灵之国⑲,其民从膝已下有毛,马蹄善走⑳。
〔注释〕①衡山:五岳之南岳,位于洞庭湖(古云梦泽)南面的湘江西侧。②三天子之都:即《海内南经》三天子鄣山。③舜之所葬:郝懿行注引罗含《湘中记》云:“衡山九疑皆有舜庙。”又云:“衡山遥望如阵云,沿湘千里,九向九背,乃不复见。” ④零陵:其名当指舜墓。⑤蛇山:其地不详。⑥翳鸟:郭璞注:“汉宣帝元康元年,五色鸟以万数,过蜀都,即此鸟也。”⑦不距之山:距,鸡的附足骨,相斗时用刺之,又指钩的倒刺,不距山之名当与巧倕事迹有关。⑧巧倕:巧倕意即能工巧匠,相传曾为神农之臣,又为黄帝之臣、尧臣、舜臣,或谓即舜子商均。实际上,巧倕乃古代工匠氏族,亦为历代管理百工事务之官。⑨反缚盗械:吴任臣注:“《汉纪》云:‘当盗械者皆颂系。’注云:‘凡以罪著械皆得称盗械。’”⑩带戈常倍之佐:“带戈”与“把戈”意相同,亦即《海内北经》所说的“有人曰大行伯,把戈”。“常倍”与“操柸”音相近,倍或即柸,亦即《海内北经》所说的“蛇巫之山,上有人操柸而东向立”;据此所谓大行伯“把戈”、蛇巫山有人“操柸”,以及“带戈常倍之佐”,当指押解犯人的捕快或行刑的刽子手。 ⑪相顾之尸:即被押解的犯人,其状大约是反缚犯人双手,然后用绳索将犯人两个两个一组串连起来。⑫伯夷父:郭璞注:“伯夷父颛顼师,今氐羌其苗裔也。”郝懿行注:“《周书·王会篇》云:‘氐羌鸾鸟。’孔晁注云:‘氐地之羌,不同,故谓之氐羌。’”⑬西岳生先龙:西岳的后裔有先龙。⑭氐羌:秦汉时期,氐族居住在今甘肃武都、酒泉一带,为西南夷之一。羌族为三苗后裔,帝舜时被流放到三危,汉时分为东羌、西羌,其后散居在今甘肃临漳、岷县和四川的松潘、茂县等地。⑮幽都之山:与大玄之山同类,均为露天煤矿。或谓地狱幽都。⑯玄丘之民:疑是采煤工。⑰有大幽之国:此处五字疑当在“北海之内”四字之后,其他内容都是描述大幽国的。大幽国乃远方异族之一种,并非后世所说的阴曹地府。⑱赤胫之民:疑是烧煤工。⑲钉灵之国:古代中国西北地区的丁零族,是最早使用并擅长制作马掌、马镫的部落。⑳马蹄善走:袁珂注:“《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云:‘乌孙长老言,北丁令有马胫国,其人音声似雁鹜,从膝以上身头人也,膝已下生毛,马胫马蹄,不骑马,而走疾马。’即此钉灵之国也。”
炎帝之孙伯陵①,伯陵同吴权②之妻阿女缘妇③,缘妇孕三年,是生鼓④、延⑤、殳⑥。始为侯⑦,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
黄帝生骆明⑧,骆明生白马⑨,白马是为鲧⑩。
帝俊生禺号⑪,禺号生淫梁⑫,淫梁生番禺⑬,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⑭,奚仲生吉光⑮,吉光是始以木为车⑯。
少昊生般⑰,般是始为弓矢。
帝俊赐羿⑱彤弓素矰⑲,以扶下国⑳,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
〔注释〕①伯陵:袁珂注:“《国语·周语》云:‘大姜之姪,伯陵之后,逢公之所凭神。’《左传·昭公二十年》云:‘有逢伯陵因之。’即此伯陵。然韦昭、杜预均注云‘殷之诸侯’,则与此经所谓‘炎帝之孙’不合,或正以见神话与历史之殊涂也。”②吴权:不详。③阿女缘妇:缘,衣服的镶边;缘妇可指擅长织带绣边的女子,亦即织女,或系黄帝妃嫘祖的族裔。④鼓:伯陵与阿女缘妇偷情所生后裔之一。⑤延:伯陵与阿女缘妇通淫所生后裔之二,与鼓共同发明乐器钟和乐风。⑥殳:伯陵与阿女缘妇通淫所生后裔之三。⑦侯:袁珂注:“经文始为侯上疑脱殳字。侯,射侯也。”射侯即箭靶。⑧骆明:黄帝族后裔。⑨白马:袁珂认为指野生动物白马,与《大荒北经》黄帝后裔白犬相似,可能是同一神话之分化。⑩白马是为鲧:疑原应作“白马是生鲧”,亦即鲧是白马部落的后裔。⑪禺号:此处禺号为帝俊族的后裔。⑫淫梁:或作“经梁”,禺号的后裔。⑬番禺:淫梁的后裔,所谓番禺“是始为舟”的记述,当指番禺在舟船的制作上又采用了新的技术。⑭ 奚仲: 番禺的后裔。奚,意为奴隶。《说文》:“车,夏后时奚仲所造。”袁珂注引《元和郡县图志》:“奚公山在(滕)县东南六十六里,奚仲初造车于此。”⑮吉光:奚仲的后裔。⑯以木为车:最初的车轮是由石头做成的,此处可能是说吉光发明了用车辐制作的木头车轮。⑰般:少昊族的后裔,发明或改进了弓矢。⑱帝俊赐羿:此是一种巫术仪式,即采取重大行动前,当事人要向先祖拜祭,以求先祖之神赐给自己行事的权力和力量。⑲彤弓素矰:朱弓和白羽箭。⑳以扶下国:郭璞云:“言令羿以射道除患,扶助下国。”
帝俊生晏龙①,晏龙是为琴瑟。
帝俊有子八人②,是始为歌舞③。
帝俊生三身④,三身生义均⑤,义均是始为巧倕⑥,是始作下民百巧。
后稷是播百谷⑦。稷之孙曰叔均⑧,始作牛耕。大比赤阴⑨,是始为国⑩。
禹鲧是始布土,均定九州⑪。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訞⑫生炎居;炎居生节并⑬,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⑭。祝融降处于江水⑮,生共工⑯;共工生术器,术器首方颠⑰,是复土壤⑱,以处江水。共工生后土⑲,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⑳。
〔注释〕①晏龙:帝俊的后裔。②帝俊有子八人:《朝鲜记》云:“舜有子八人始歌舞。”袁珂指出:“是迳以帝俊为舜也。”③始为歌舞:或作“始为歌”,无“舞”字。此处所谓是始歌舞当指教化之歌舞。④三身:“三身”当指其人心灵手巧、一人胜三人。⑤义均:义即古仪字,仪指测量仪器,引申为仪式、法度、准则,因此“义均”之名当指测量仪器的发明者和使用者。⑥巧倕:倕实际上是一种管理手工业的职务。 ⑦后稷是播百谷:中国古代农神,一是神农,二是后稷。后稷在农业发展上的突出贡献是“播百谷”,亦即大幅度扩展了粮食作物的品种。⑧叔均:后稷的后裔,已见于《大荒西经》。叔均在农业发展上的突出贡献是“始作牛耕”。⑨大比赤阴:又名“赤国妻氏”,系后稷族供奉的大地母亲,其原型是后稷族老祖母姜原。⑩是始为国:指首创国家结构,此处“国”指有围城的方国或诸侯城邦。⑪均定九州:此处经文“禹鲧是始布土,均定九州”十字原应在后文“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之后。⑫赤水之子听訞(yāo):听訞是居住在赤水流域的部落,在《山海经》里赤水通常指黄河上游。 ⑬炎居生节并:炎居是听訞的后裔。⑭戏器生祝融:戏器是节并的后裔,祝融是戏器的后裔。⑮祝融降处江水:祝融部落迁徙到江水流域。此处“江水”可能是“共水”或“洪水”之误(共与洪通)。⑯共工:祝融的后裔有共工。⑰术器首方颠:术器是共工的后裔。所谓术器“首方颠”,疑是一种特殊的具有巫术色彩的测绘动作,用于测定堤防的水平、高低、走向,只有这样才能对付洪水泛滥。⑱是复土壤:阻挡洪水,恢复耕地。⑲后土:后土是共工的后裔,又名句龙。⑳噎鸣生岁十有二:噎鸣是后土的后裔,他发现了木星十二年绕太阳一周的天文历法,并为每一年的岁星命名。
洪水滔天①。鲧窃帝之息壤②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③。鲧复生禹④。帝乃命禹卒⑤布土⑥以定九州⑦。(禹鲧是始布土,均定九州。)
〔注释〕①洪水滔天:洪水泛滥。②息壤:郭璞注:“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开(启)筮》曰:‘滔滔洪水,无所止极,伯鲧乃以息石息壤,以填洪水。’汉元帝时,临淮徐县地踊长五六里,高二丈,即息壤之类也。”其实,土地暴长乃一种地质运动现象,与神话传说的息壤并不相同。③祝融杀鲧于羽郊:羽郊又名羽山,郭璞注:“今东海祝其县西南有羽山,即鲧所殛处。”其地或说在今山东蓬莱东南,或说在今山东郯城东北(郯国为少昊后裔);亦有人谓羽山即委羽山,位于北极之地。④鲧复生禹:“复”通“腹”。郭璞引《开筮》:“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⑤禹卒:疑原应作禹鲧。⑥布土:又称敷土,敷即布。布土即填平土地。或者“布土”原作“步土”,即用步测量土地。⑦以定九州:把天下划分为九大区域。
【鉴赏】《海内经》记述的内容相当丰富,但是也比较凌乱,其中某些内容可能分别属于《海内四经》各章。总的来说,《海内经》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热衷于对历史进行追溯,既包括对著名部落首领及其后裔血缘世系的追思,也包括对重大科学技术创新的记述。
根据《海内经》的记载,在中国东周神庙四壁的壁画上,画着许多远方的故事和历史上的故事。例如,在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国和司彘国,两国长期互通婚姻,曾经生下了一个名叫韩流的人,他是帝颛顼的父辈,还可能也是后来所有韩姓人的祖先。还有一处幽都山,黑水从这里发源;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幽都山实际上是一座大型露天煤矿,因此这里的山、这里的水才会变黑。此外,在九丘上生长着一棵名叫建木的通天神树,当年伏羲和黄帝都在这里举行过登天巫术活动。《海内经》的结尾处也是《山海经》结尾处,记述的是鲧和禹治理洪水、安定天下的故事,这应该寄托了《山海经》一书编纂者的希望。
《海内经》记述的远古部落及其族群后裔主要是大皡族系(包括少昊族系)、炎帝族系、黄帝族系(包括帝颛顼族系)、帝俊族系(包括帝舜族系)、后稷世系,以及氐羌族系等。众所周知,中华民族追溯文明之源,始自伏羲、女娲;追溯历史之根,始自炎帝、黄帝。司马迁写《史记》,首述黄帝,并称炎帝衰而黄帝兴。
在其他古籍里,炎帝主要事迹是改进农业和发现草药,很少提及炎帝的后裔。《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初都陈,又徙鲁。又曰魁隗氏,又曰连山氏,又曰列山氏。”《绎史》卷四引《周书》云:“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作陶冶斧斤,为耒耜锄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兴助,百果藏实。”《拾遗记》云:“(炎帝)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淮南子·修务篇》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对比之下,《山海经》特别是《海内经》对炎帝族群世系的记载恰恰弥补了上述典籍的不足,其历史信息价值更显得弥足珍贵。
毋庸讳言,《海内经》记述的远古部落世系,与其他古籍记述的远古部落世系,都存在着相互矛盾之处。导致先夏时期部落族群世系混乱至少有如下四个方面的原因:其一,与母系社会转变为父系社会的过程有关。其二,与相关古籍资料的流失有关,例如王子朝携周室典籍奔楚事件导致我国周代以及先周国家档案文献的神秘失踪。其三,与古籍文献资料的信息讹变有关,既有文献字句在传抄复制中的讹误,也有后人的误读误解,例如将族名当成具体的唯一的人名。其四,与古人记录历史世系的能力有关。事实上,人类记录历史的能力是逐渐才完善起来的,这涉及对大尺度时间的测量和计算;在此之前,人们叙述历史时总要用“很久很久以前”,就是因为没有掌握记录大尺度时间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种“时间压缩律”的现象,即后人对那些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但又彼此相差很长时间的若干事情,当成了彼此相距很近的都是遥远时代发生的事情。例如,尧舜禹的故事可能是经历了很长历史时期的过程,但是在古史传说的记忆里,他们被描述为几乎是同时代的人,也就是说这个历史过程的时间被压缩了。
例如,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山海经》的帝俊即帝舜,但是两者并不能完全等同。在古史传说中舜的故事非常多,相传舜的父亲名瞽叟(盲人),而舜却有双瞳,《帝王世纪集校》:“舜,姚姓也。目重瞳,故名重华。”《淮南子·修务训》:“舜二瞳子,是谓重明,作事成法,出言成章。”而舜的原形(图腾)为鸡,《法苑珠林》卷49引刘向《孝子传》:“舜父夜卧,梦见一凤凰,自名为鸡,口衔米以哺己,言鸡为子孙,视之,如凤凰。”《拾遗记》则称尧时,秖支国献重明鸟,双睛,状如鸡,鸣如凤,能搏逐虎狼,袁珂认为或即舜之神话。据此可知,舜的图腾是凤凰,而帝俊的图腾通常认为是燕。有趣的是,凤凰又名鸡,表明十二生肖里的鸡原本应该是凤凰,鸡年应该恢复为凤年。
郝懿行注:“《大荒东经》言黄帝生禺䝞,即禺号也;禺号生禺京,即淫梁也,禺京、淫梁声相近。然则此经帝俊又当为黄帝矣。”袁珂注:“黄帝即‘皇帝’(古籍多互见无别),初本‘皇天上帝’之义,而帝俊亦殷人所祀上帝,故黄帝神话,亦得糅混于帝俊神话中,正不必以禺号同于禺䝞便以帝俊即黄帝也。”这里的问题在于,郝懿行的观点“禺䝞,即禺号也”并不一定成立,禺䝞与禺号(號)的字形相近并不意味着两者是同一个人。
又如,史传炎帝生于姜水,为姜姓,但是《山海经》里无姜水之名,却多处提到赤水。或许姜水即赤水,其名称的改变,可能与黄帝族战胜炎帝族有关;在此之前,同一条水,炎帝族称其为姜水,黄帝族称其为赤水,此后则统称为赤水。与此同时,姜原之名,亦表明其出于炎帝姜姓;而《史记·周本纪》称姜原为帝喾之妃的说法,实际上记录的是黄帝后裔与炎帝后裔之间的联姻。事实上,炎帝神农发明农业,后稷又为农神,这两者本应有传承关系,若后稷为炎帝后裔(同时也是黄帝后裔)则一切都顺理成章。《楚辞·天问》:“稷维元子,帝何竺之?投之于冰上,鸟何燠之?何冯弓挟矢,殊能将之?既惊帝切激,何逢长之?”似乎表明当年黄帝族与炎帝族的联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今山西省万荣县西北8公里稷王山(稷神山)太赵村有稷王庙,相传后稷始教民稼穑于此,后稷出生地名弃里村(翼城)。
炎帝与黄帝原本都居住在北方,例如黄炎古战场在北方的涿鹿,炎帝少女化为精卫的女娃也生活在太行山地区。或许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以及民族势力的消长,炎帝族逐渐迁往南方,炎帝亦被尊奉为南方之帝、夏季之帝。《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今日陕西省宝鸡和湖北神农架地区流传着许多炎帝神农的故事,而炎帝陵相传在湖南的酃县(1994年更名炎陵县)。炎帝陵原建有规模宏大的祠、坊、天使行馆等建筑物,并有名胜洗药池,相传乃炎帝采药在此洗净,陵地古木掩翳,洣水环流。洣水为湘江支流,发源于湖南与江西交界处的罗霄山(即《五藏山经》第一座山的招摇山)。
《海内经》记述的科技发明有鼓、钟、琴、瑟、舟、车、弓、矢、百工、百谷、牛耕、水利工程技术、木星绕日十二年一周的规律,等等。其中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海内经》第41节“祝融……噎鸣生岁十有二”的记载,以及《大荒西经》第28节日月山“颛顼……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的记载,它们表明中国人至少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发现了木星十二年绕太阳一周的运行规律。
所谓噎鸣“生岁十有二”,岁即木星(又称太阴、太岁),意思是说噎鸣发现了木星十二年绕太阳一周的运动规律,并为每年木星所在天空位置分别用十二地支命名。今天测定的木星绕日周期为11.8年,有可能是古人测定值有误差,也有可能是古代木星周期确实曾经非常接近12年的数值。木星是全天仅次于日月的周期运动亮星,古人发现它的位置对地球生物圈有重要的影响。《计倪子》:“太阴三岁处金则穰,三岁处水则毁,三岁处木则康,三岁处火则旱。”计倪子即计然,乃越国大臣范蠡之师。事实上,中国十二生肖动物,其性喜水喜旱的排序,就符合上述木星对农作物丰歉影响的周期。具体来说,鼠年牛年虎年处于风调雨顺阶段,食草类动物兴旺,食肉类动物也跟着兴旺起来。兔年龙年蛇年是水灾频繁阶段,水族类动物(以龙为代表)兴旺。马年羊年猴年又处于风调雨顺阶段,食草类动物兴旺,俗话说马羊年好种田。鸡年(凤年)狗年猪年是旱灾频繁阶段,鸟类动物(以吃昆虫为主)兴旺,杂食类动物能够更好地适应旱灾年。在某年出生的人,如果能够模仿该年适宜生存的动物,就也能够顺利地成长,这就是生肖动物的本意,肖就是模仿。
值得注意的是,《海内经》亦即《山海经》全书的最后一句话落在“禹定九州”上,这应当寄托着撰写者或编辑者重整山河、统一天下、再创中华民族辉煌兴旺的厚望。从这个角度来说,深入解读《山海经》记录的远古信息,既是重构人类文明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也是建设精神文明、凝聚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奋勇前进的重要工作。
总而言之,《山海经》一书既洋溢着中央四方、天下一统的观念,同时又处处流露出对自得其乐、自给自足的家园小国的赞美和向往。对此,一种合理的解释是,王子朝一行及其后裔,仍然深深沉陷于回忆往昔美好岁月的记忆中,那时周王室虽然只有很小的直辖领地,但在名义上却仍然是天下一统的宗主国,因而能够过着体面尊严、富裕安宁的生活。有趣的是,老子在《道德经》里也向往着小国寡民式的理想社会。或许,王子朝及其后裔之所以编写《山海经》,乃是失国后的一种感情寄托,以便在其中构筑出自己的理想。
袁珂先生在《山海经校注》一书中,采纳清代学者毕沅的分类方法,将全书内容分成《山经》和《海经》两部分,《山经》即《五藏山经》五篇,《海经》即《海外四经》、《大荒四经》、《海内五经》十三篇。《海外南经》方位自西南隅至东南隅,《海外西经》自西南至西北,《海外北经》自西北至东北,《海外东经》自东南至东北。《大荒东经》自东南至东北,《大荒南经》自西南至东南,《大荒西经》自西北至西南,《大荒北经》自东北至西北。《海内南经》自东南至西南,《海内西经》自西南至西北,《海内北经》自西北至东北,《海内东经》自东北至东南,《海内经》方位顺序已难确考。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海外四经》、《大荒四经》、《海内五经》三部分内容撰写于不同时代,其内容多有重复,涉及地域亦多有重叠。大体而言,《海外四经》叙述的地理范围要比《大荒四经》和《海内五经》略小一些。《海经》撰写者所在的地理位置,根据《海经》的内容,其方位约在今渭水、汾水、南北洛水及其与黄河交汇处一带,与《五藏山经》的地理中心大体相当。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