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鉴赏·五藏山经·中山经·中山九经》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山海经鉴赏·五藏山经·中山经·中山九经》鉴赏

中次九经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其上多石涅,其木多杻橿,其草多菊��。洛水出焉,东注于江,其中多雄黄。其兽多虎豹。

又东北三百里,曰岷山。江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良龟,多鼍。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珉。其木多梅棠,其兽多犀象,多夔牛,其鸟多翰鷩

又东北一百四十里,曰崃山。江水出焉,东流注大江。其阳多黄金,其阴多麋麈。其木多檀柘,其草多薤韭,多药、空夺

又东一百五十里,曰崌山。江水出焉,东流注于大江。其中多怪蛇,多䲀鱼。其木多楢杻,多梅梓。其兽多夔牛、羚㚟、犀兕。有鸟焉,状如鸮而赤身白首,其名曰窃脂,可以御火。

又东三百里,曰高粱之山。其上多垩,其下多砥砺,其木多桃枝、钩端。有草焉,状如葵而赤华,荚实白柎,可以走马。

又东四百里,曰蛇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垩。其木多栒,多橡章。其草多嘉荣、少辛。有兽焉,其状如狐,而白尾长耳,名��狼,见则国内有兵。

又东五百里,曰鬲山。其阳多金,其阴多白珉。蒲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江,其中多白玉。其兽多犀象、熊罴,多猨蜼。

又东北三百里,曰隅阳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其木多梓桑,其草多茈。徐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江,其中多丹粟。

又东二百五十里,曰岐山。其上多白金,其下多铁。其木多梅梓,多杻楢。减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

又东三百里,曰勾檷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黄金。其木多栎柘,其草多芍药。

又东一百五十里,曰风雨之山。其上多白金,其下多石涅。其木多棷椫,多杨。宣余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江,其中多蛇。其兽多闾麋,多麈豹虎,其鸟多白鷮。

又东二百里,曰玉山。其阳多铜,其阴多赤金。其木多豫章、楢杻,其兽多豕鹿、羚㚟,其鸟多鸩。

又东一百五十里,曰熊山。有穴焉,熊之穴,恒出神人。夏启而冬闭,是穴也,冬启乃必有兵。其上多白玉,其下多白金。其木多樗柳,其草多寇脱。

又东一百四十里,曰騩山。其阳多美玉赤金,其阴多铁,其木多桃枝、荆、芭。

又东二百里,曰葛山。其上多赤金,其下多瑊石。其木多柤栗、橘柚、楢杻,其兽多羚㚟,其草多嘉荣。

又东一百七十里,曰贾超之山。其阳多黄垩,其阴多美赭。其木多柤栗、橘柚,其中多龙脩。

凡岷山之首,自女几山至于贾超之山,凡十六山,三千五百里。其神状皆马身而龙首。其祠:毛用一雄鸡瘗,糈用稌。文山、勾檷、风雨、騩之山,是皆冢也,其祠之:羞酒,少牢具,婴毛一吉玉。熊山,帝也,其祠:羞酒,太牢具,婴毛一璧;干儛,用兵以禳;祈,璆冕舞

〔注释〕①海:此处“海”当指一处沼泽湖泊,可能即若尔盖沼泽湿地;或者“海”字有误。②鼍(tuó):即扬子鳄,俗称猪龙婆,体长约2米,以鱼、虾、鸟、鼠为食,冬季蛰居穴中,皮可蒙鼓。先夏时期负责击鼍鼓的乐官名鱓,此处鱓同鼍,《吕氏春秋·古乐》记有:“帝颛顼乃令鱓先为乐倡,鱓乃偃寝,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英。”③夔(kuí)牛:体重数千斤的野牛。④翰鷩:翰,野鸡,山鸡,文翰即赤羽山鸡。此外,翰亦指长而硬的鸟羽,或指白马。⑤崃山:即今日邛崃山,为岷江与大渡河的分水岭。⑥大江:即今日长江。⑦空夺:寇脱。⑧怪蛇:郭璞注:“今永昌郡有钩蛇,长数丈,尾岐,在水中钩取岸上人、牛、马啖之,又呼马绊蛇,谓此类也。”钩蛇即水蟒,永昌郡始设立于东汉,位于今日云南省保山一带,与缅甸接壤。⑨䲀(zhì)鱼:未详。⑩楢(qiū)杻:或谓柔木,可用于钻木取火;或谓刚木,可制车轮。⑪窃脂:此处窃脂是一种食取树木分泌油脂的鸟类,故可减少山林失火。郭璞注:“今呼小青雀曲嘴肉食者为窃脂,疑非此也。”⑫蛇山:位于今日大巴山,“巴”即大蟒蛇,相传巴蛇可以吞象。蛇山所出橡章疑原作“豫章”。⑬��(sì)狼:狐狼。⑭鬲山:鬲音利(lì),先夏时期饮器,陶制,圆口,三空心足;又音革(gé),阻隔;又音厄(è),同轭,车辕前端驾在牲口颈上的横木。⑮蒲之水:音薨(hōng)。⑯勾檷之山:檷音弥(mí),又音你(nǐ),络丝工具。⑰棷椫(zōushàn):棷,麻干,聚草,可作薪柴;椫,白理木,古时用以制杓,以素色为贵。⑱文山:或作“汶山”,即岷山。⑲帝:经文误作“席”。⑳璆(qiú)冕舞:璆,同球,美玉,亦指玉器,玉相击声;冕指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璆冕舞即持玉冕冠而舞,属于文舞。

【鉴赏】《中山九经》即中部山区第九条山脉的考察记录,共记述有16座山,8条河流,10处地望,34处矿物,56处植物,39处动物。《中山九经》的居民供奉马身龙首图腾神(奇怪的是《中山九经》诸山没有一处直接提到马),祭品有雄鸡和精米。其中文山(岷山)、勾檷山、风雨山、騩山是先祖的墓地,祭祖扫墓时要献上美酒、吉玉和羊猪少牢之牲。熊山是祭祀熊神(帝)的地方,祭祀时要献上美酒、美璧,以及牛羊猪太牢三牲。如果举行盛大的万舞,舞者身穿战服手持盾而舞,那是为了预祝战争获胜,或者通过炫耀武力来驱逐灾祸;如果是为了祈求福祥,舞者则身穿礼服手持玉而舞。

本章第1节中女几山与《中山八经》的女几山当是异地同名,类似的情况在《五藏山经》里多处出现。今日四川省西部邛莱山山脉南段的四姑娘山,在3500米的距离内有四座雪峰南北排列,宛若四少女头披白纱,其海拔6250米,为青藏高原东部最高峰,或即此处所述的女几山,而所谓洛水东注入之江当指岷江。

第2节的岷山、第3节的崃山、第4节的崌山均记述有“江水出焉”,这种情况在《五藏山经》中极为特殊,如果不是有文字讹误,那么就可能是极其特殊的地形地貌。岷山、崃山、崌山和第6节的蛇山、第7节的鬲山均位于今日四川盆地的岷山和大巴山一带,距离著名的三星堆、金沙文化遗址不远。值得注意的是,在《五藏山经》考察撰稿时期,这里还栖息有大量的犀牛和大象,说明当时的气候要比今日温暖许多;而在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了数量可观的象牙,可证明《五藏山经》的记述具有很高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11节中的风雨山,顾名思义,其地形地势应多风雨。今日大巴山山脉高峰之一的光雾山,海拔2507米,从这里发源多条水系,分别流入嘉陵江和汉水。俗话说,风有风口,水有水道;实际上,飞云亦有路,而云下不下雨则往往与地形有关。对于我国来说,南方来的风通常都携带着大量水汽,它们在向北移动的过程中,每遇到高山,部分水汽就会转变成降水。具体来说,四川盆地之所以降水充沛,境内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等水网密布,就是因为邛莱山、岷山、大巴山以及秦岭起到了把南来水汽(主要来自南太平洋和印度洋)转变成降水的作用。

第12节的玉山,是《五藏山经》记述的第三座玉山。前两座玉山,一是《西山四经》第11节中西王母所居的玉山,二是《中山八经》第19节中的玉山。此外,《中山十一经》亦提及玉山之名。

第13节的熊山理应多熊,熊有冬眠习性,熊冬季出来活动属于异常现象。众所周知,大熊猫是我国特产,其毛色黑白相间,非常有特色,主要分布在秦岭、岷山、大巴山一带。由于此处熊山位于大巴山山脉,因此这里的熊有可能是指大熊猫。此外,熊神也可能是由当地人装扮成大熊猫的样子,并于夏季在熊穴里举行祭祀熊神亦即战神的活动。因此,如果人们冬季聚集在熊穴里,一定是发生了紧急情况,预示着将爆发战争。

值得注意的是,楚国先祖有名“穴熊”者,表明其以熊为图腾神。《史记·楚本纪》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此后高阳生称,称生卷章(老童),卷章生重黎。重黎之弟为吴回(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纪其世。周文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其后世姓名多用“熊”字。据此,中山九经的熊山、熊穴、熊神,有可能记述的就是楚国先祖“穴熊”供奉图腾神的活动。

第16节的贾超之山出产龙脩,郭璞注谓:“龙须也,似芫而细,生山石穴中,茎倒垂,可以为席。”袁珂认为这是关于黄帝与龙须的神话,《古今注》记有:“世称皇帝(黄帝)炼丹于凿砚山,乃得仙,乘龙上天。群臣援龙须,须坠而生草,曰龙须。”

上述数山按方位在大巴山山脉的东段,亦即神农架一带。神农架主峰神农顶海拔3105米,相传神农在此尝百草,因山势陡峭需搭架才能攀上高峰,故而得名。目前神农架地区有野生植物2000多种,野生动物570余种,还有白熊、白蛇、白金丝猴等多种白色动物,并盛传有野人出没。

中山九经所述区域即今日四川盆地的西部和北部诸山,古称巴山蜀水,是古代巴人和蜀人居住的地方。在这一区域出土有200万年前巫山人的生存遗迹,以及大量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其中,广汉三星堆出土的大型青铜器,至今未在中原见到同类造型器物,显示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古史相传颛顼、鲧禹都曾居住在四川西部,蜀人先王有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鳖灵),巴人先祖有廪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