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鉴赏·五藏山经·中山经·中山十经》鉴赏
中次十经之首,曰首阳之山。其上多金玉,无草木。
又西五十里,曰虎尾之山。其木多椒椐,多封石①。其阳多赤金,其阴多铁。
又西南五十里,曰繁缋之山②。其木多楢杻,其草多枝勾③。
又西南二十里,曰勇石之山。无草木,多白金,多水。
又西二十里,曰复州之山。其木多檀,其阳多黄金。有鸟焉,其状如鸮,而一足彘尾④,其名曰跂踵⑤,见则其国大疫。
又西三十里,曰楮山⑥。多寓木,多椒椐,多柘,多垩。
又西二十里,曰又原之山。其阳多青雘,其阴多铁,其鸟多鸜鹆⑦。
又西五十里,曰涿山。其木多榖柞杻,其阳多㻬琈之玉。
又西七十里,曰丙山。其木多梓檀,多弞杻⑧。
凡首阳山之首,自首山至于丙山,凡九山,二百六十七里。其神状皆龙身而人面,其祠之:毛用一雄鸡瘗,糈用五种之糈。堵山,冢也,其祠之:少牢具,羞酒祠,婴用⑨一璧瘗。騩山,帝也,其祠:羞酒,太牢具⑩,合巫祝二人儛⑪,婴一璧。
〔注释〕①封石:郝懿行注引《本草别录》云:“封石味甘,无毒,生常山及少室。” ②繁缋(huì)之山:缋,指成匹布帛的头尾,又通绘,亦为绣。此山以繁缋为名,或可表明当地纺织业发达。③枝勾:即桃枝钩端。④彘尾:或作彘毛。⑤跂踵:跂音歧(qí),多出的脚趾;又音企(qǐ),踮起脚尖;又音气(qì),垂足而坐,脚跟不及地。踵,脚后跟。此处跂踵是一种以老鼠为食的鸮类,它的出现表明当地发生鼠害,很可能导致传染病流行。⑥楮山:或作渚州之山。⑦鸜(qú)鹆:即鸲鹆,俗称八哥。⑧弞(shěn)杻:长杻。⑨用:经文误作毛。⑩具:经文误作其。⑪巫祝二人儛:巫与祝都是祭祀和巫术活动的策划者或主持者,巫者传达神意,祝者代表祭祀人。
【鉴赏】中山十经即中部山区第十条山脉的考察记录,共记述有9座山,0条河流,0处地望,11处矿物,17处植物,2处动物,当地居民供奉龙身人面图腾神。
众所周知,山西省永济县境内的首阳山,海拔400米,又称雷首山。史传,孤竹君王子朝死后,伯夷、叔齐投奔周。周武王兴兵伐纣,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暴易暴,于是兄弟二人叩马阻谏。武王灭殷后,他们以食周粟为耻辱,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直至饿死在首阳山。第1节中的首阳山,与山西永济县境内中条山西南端的首阳山同名,但是两者并不是同一座山。或许,此处中山十经的首阳山之名,乃是在暗指这里也曾经发生过类似伯夷、叔齐的故事。
第9节丙山之名,表明当时已有天干的概念,已在使用天干字符。丙,十天干之第三,因而常用于代称第三。在金木水火土五行里,将十天干的丙丁划归属火,因此丙又成为火的代称。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五藏山经》26条山脉里,唯独《中山十经》没有记录任何一条水系,也没有记述相关的地望标志点,而且它也是考察总里程距离最短的一条山脉,因此长期以来无人知晓其地望所指。在山海经艺术地理复原图里,《中山十经》诸山被画在今日河南省的南阳地区,王子朝携周室典籍奔楚后即定居此地,众多记录着中国上古文明信息的周室典籍从此神秘失踪,只有很少的图书外传,并被孔子整理成《尚书》、《诗经》等著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