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东次一经》译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东次一经

《五藏山经传》卷四载:“此经所志,今吉林之乌苏里江以西、图们江以北诸山也。”在吕调阳看来,这一卷说的主要是,今乌苏里江源头(发源于吉林锡赫特山脉主峰南段西麓)以西,图们江(在今吉林东南)以北的一系列的山脉。

【原文】

东山经之首,曰樕(sǔ)(zhǔ)之山,北临乾(gān)昧。食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鳙鳙(yòng)之鱼,其状如犁牛(1),其音如彘鸣。

【注释】

(1)犁牛:这种牛毛色黄黑相杂,像虎纹似的。

【译文】

东方第一列山系的首座山,叫做樕山,北面与乾昧山相邻。食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北流入大海。水中有很多鳙鳙鱼,形体像犁牛,发出的叫声如同猪叫。

【原文】

又南三百里,曰藟(lěi)山,其上有玉,其下有金。湖水出焉,东流注于食水,其中多活师(1)。

【注释】

(1)活师:又叫活东,即蝌蚪,头又圆又大而尾巴细小,是青蛙、蛤蟆、娃娃鱼等两栖动物的幼体。

【译文】

再往南三百里,有座山是藟山,山上有玉石,山下有金。湖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食水,水中有很多蝌蚪。

【原文】

又南三百里,曰栒(xún)状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碧石。有兽焉,其状如犬,六足,其名曰从从,其鸣自詨(jiào)。有鸟焉,其状如鸡而鼠毛,其名曰(zī)鼠,见则其邑大旱。(zhǐ)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湖水。其中多箴(zhēn)鱼,其状如儵(chóu)(1),其喙如箴(2),食之无疫疾。

【注释】

(1)儵:鯈鱼,也叫白鲦(tiáo),一种小白鱼。体长只有数寸,侧扁,银白色,腹面有肉棱,背鳍有硬刺。生活在江湖中。

(2)箴:同“针”。箴鱼,生长在东海,在今江东水中也能看到。

【译文】

再往南三百里,有座山是栒状山,山上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有丰富的青石碧玉。山中有一种野兽,形体像一般的狗,却长着六只脚,名叫从从,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字的读音。山中有一种禽鸟,形体像普通的鸡却长着老鼠一样的尾巴,名叫鼠,在哪里出现就会有大旱灾。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湖水。水中有很多箴鱼,形体像儵鱼,嘴巴像长针,人吃了它的肉就可以预防瘟疫病。

【原文】

又南三百里,曰勃亝(qì)之山(1),无草木,无水。

【注释】

(1)亝:古时的“齐”字。

【译文】

再往南三百里,有座山是勃亝山,山中没有花草树木,也没有水。

【原文】

又南三百里,曰番条之山,无草木,多沙。减(jiǎn)水出焉,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鳡(gǎn)鱼(1)。

【注释】

(1)鳡鱼:又名母鲇、竿鱼,食肉淡水鱼,体延长,亚圆筒形,青黄色,吻尖长,口大,眼小,性凶猛,捕食各种鱼类。

【译文】

再往南三百里,有座山是番条山,没有花草树木,有很多沙子。减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北流入大海,水中有很多鳡鱼。

【原文】

又南四百里,曰姑儿之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桑、柘(zhé)。姑儿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鳡鱼。

【译文】

再往南四百里,有座山是姑儿山,山上有茂密的漆树,山下多是桑树、柘树。姑儿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北流入大海,水中有很多鳡鱼。

【原文】

又南四百里,曰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zhēn)石(1)。诸绳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泽,其中多金玉。

【注释】

(1)箴石:又称针石、砭石,是古代的一种用于针灸的石针,用石头磨制而成,可以治疗痈肿疽疱,排除脓血。

【译文】

再往南四百里,有座山是高氏山,山上盛产玉石,山下盛产箴石。诸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湖泽,水中多产金属矿物和玉石。

【原文】

又南三百里,曰岳山,其上多桑,其下多樗(chū)。泺(luò)水出焉,东流注于泽,其中多金玉。

【译文】

再往南三百里,有座山是岳山,山上有茂密的桑树,山下有很多臭椿树。泺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湖泽,水中有许多金属矿物和玉石。

【原文】

又南三百里,曰犲(chái)山,其上无草木,其下多水,其中多堪(xǔ)之鱼。有兽焉,其状如夸父而彘毛,其音如呼,见则天下大水。

【译文】

再往南三百里,是座犲山,山上不生长花草树木,山下多流水,水中有很多堪鱼。山中有一种野兽,形体像猿猴,身上长着猪毛,发出的声音如同人的呼叫,一出现天下就会发生水灾。

【原文】

又南三百里,曰独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美石。末涂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沔(miǎn),其中多(tiāo)(róng),其状如黄蛇,鱼翼,出入有光,见则其邑大旱。

【译文】

再往南三百里,有座山是独山,山上盛产金属矿物和玉石,山下多的是美丽的石头。未涂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东南流入沔水,水中有很多,形体与黄蛇相似,长着鱼一样的鳍,出入水中时闪闪发光,它的出现预示着地方上会遭遇大旱。

【原文】

又南三百里,曰泰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有兽焉,其状如豚而有珠,名曰狪狪(tōng),其鸣自詨。环水出焉,东流注于江(1),其中多水玉。

【注释】

(1)江:应作“汶”。

【译文】

再往南三百里,有座山是泰山,山上盛产玉石,山下盛产金。山中有一种野兽,形体与一般的猪相似,体内有珠子,名叫狪狪,它发出的叫声便是自身名字的读音。环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汶水,水中有很多水晶石。

【原文】

又南三百里,曰竹山,錞于汶,无草木,多瑶、碧。激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娶檀之水,其中多茈(luó)。

【译文】

再往南三百里,有座山是竹山,坐落于汶水边上,这座山没有花草树木,多出产瑶、碧一类的玉石。激水从竹山发源,然后向东南流入娶檀水,水中有很多紫色螺。

【原文】

凡东山经之首,自樕(sǔ)(zhǔ)之山以至于竹山,凡十二山,三千六百里。其神状皆人身龙首。祠:毛用一犬祈,(ér)用鱼(1)。

【注释】

(1):同“衅”,用牲畜作为祭品来向神祷告,想要使神听见。

【译文】

总计东方第一列山系的首尾,自樕山起到竹山止,一共十二座山,绵延三千六百里。诸山山神的形貌都是人的身子龙的头。祭祀的礼仪为:在毛物中用一只狗作为祭品来祭祀,用鱼血图祭。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