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夏图》原图影印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消夏图

元·刘贯道作

绢本淡着色

纵三○.五厘米

横七一.一厘米

藏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美术馆

元代的人物画,比之宋代相对的衰落了,在卷轴方面,所存无几。因之刘贯道所作人物画便显得突出起来。刘贯道作为宫廷画家,善画人物、道释、鸟兽、花竹,也画山水,以画人物为突出。据文献著录,所画人物有《七贤图》卷、《裕宗御容》、《成宗御容》等。今存作品有《元世祖出猎图》轴、《消夏图》卷、《罗汉图》、《积雪图》等。《元世祖出猎图》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是一件纪实的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作品;《消夏图》则描绘士大夫的闲逸生活。

《消夏图》在图卷中略偏左处,画一士大夫斜倚在床上,右手持麈尾,左手似拄一卷轴,右腿盘在左腿上。床的左方为一方几,上置简册、砚台、花瓶等物,乐器阮咸斜靠在几上。床后摆一大屏风,屏风上画一高士坐床上,床后又画一屏风,上画山水,真是画中有画。两旁种有绿竹、梧桐、芭蕉。画卷右方约占三分之一处,画两女侍者,其一年龄略长,双手捧一包袱;另一略幼,手持长柄扇,似在对语,她们手中所持物与对语内容,显然与士大夫有关,并借此互相联系。这一构图与今传唐孙位《高逸图》、五代周文矩《重屏会棋图》、王齐翰《挑耳图》略为相似而有所变化,可以看出其前后的继承关系。所画士大夫,体态闲适,却又皱眉作有所思的表情,刻画细致。侍女面容神情也娴丽相宜。衣纹属铁线描,而流畅圆熟。从造型到用笔、着彩,都充分表现了作者绘画的高度技巧,是元代人物画的上乘之作。有小书款题“贯道”两字在竹枝空隙处。

此卷后面有明虞谦题云:“猗欤古君子,种竹临溪曲。水清竹亦清,于兹构华屋。遁世身已闲,读书志弥笃。窗虚涵碧阴,夜静响飞瀑。凤羽激凉飚,鱼波漾新渌。渴饮涧中泉,净斸林下玉。澹然冰雪姿,讵能混流俗?我亦斯人俦,开图快心目。愿言一相过,秋风驾黄鹄。”用以表达画面的主题思想。因而后人便以“消夏图”名之。其实《消夏图》并未见文献著录。刘贯道人物画见于著录的仅有《七贤图》(《西清札记》、《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消夏图》中被突出描绘的乐器阮咸和士大夫背倚的隐囊(花垫)以及麈尾、床几等物,都是六朝的器用。士大夫所表现的气质也属“七贤”一类人物。故此图当为刘贯道所作《七贤图》卷的一部分,描绘的士大夫即为阮咸。此图原为清宫所藏,后因故散出,并且只存阮咸一段,后人因虞谦题诗而定名为《消夏图》。如同唐孙位所画《七贤图》卷被宋徽宗定名为《高逸图》一般。

历史上所称“七贤”,是指魏晋间“相与友善,游于竹林”的七个著名文人: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鲁迅曾对他们作过具体分析和评价。阮咸,西晋时尉氏人,少解音律,潇洒不羁,与叔父籍齐名,官至散骑侍郎。独创并善弹一种乐器,后人亦以人名称之“阮咸”(也称月琴)。文献载首创“七贤”之画的为东晋戴逵,顾恺之、陆探微等继之,其后代有制作。今存以南京西善桥南朝宋大墓所出《七贤与荣启期》砖印壁画为最早。刘贯道此作可与孙位《高逸图》等进行对比研究。

此画构图颇有“古典风味”,人物画法接近北宋而与南宋有明显区别,表现了刘贯道的绘画艺术的继承及由金入元的特点。作者十分重视传统,能集诸家之长,临勒之勤,几忘寝食,此卷或原有古本作为依据而加以变化发展;而作为杰出画家的刘贯道,仍能在图中充分表现自己的艺术特色。

消夏图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