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塘柳色图》原图影印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春塘柳色图

元·朱叔重作

纸本设色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朱叔重(一作叔中)兼擅诗画。明朱存理《铁网珊瑚》说他“每赋一诗,得摹写之妙,辄肆力绘之”,也就是先诗后画,将富于形象的诗转化为生动画面。但他也看到画中有诗的这一方面,曾总结出诗画互用的创作经验:“王维‘水田’、‘白鹭’,‘夏木’、‘黄鹂’,诗即画也;李思训数月、吴道子一日(描绘出嘉陵江三百里景物),工夫学力所到者,画即诗也。”叔重的《春塘柳色图》便是融会诗情、画意、结构、造形,乃成功之作。

春塘柳色图

画家首先有感于居高临下所得的柳塘春景之美,其次丰富了审美想象,终于组织画面空间,运用相应的艺术手法写出细节与整体。由于站得高,坡岸、茅舍、林木聚散、蹊径纡回,以及湖水荡漾、溪流环绕、汀花掩映,尽收眼底,而相互间交织、穿插、或藏或露,更引人入胜,远非平视者所能看到。正是为了这种种妙处,画家运用深层次的艺术构思与艺术形式。例如画面中心大小垂柳向左生发,遮着大磐石,而树梢之间却露出几湾溪流,树头复和彼岸一株向右斜出的树,遥相呼应,从而引向一片湖水,水中一堤更有远有近,显得水势辽阔,得浩渺之趣。对观者来说,这许许多多的景物,经过联结、转搭、辉映而层层推出,不断地触发、丰富、深化审美欣赏。又如右方上端丛林中,一径斜出,随即折向画外,但在右方下端,它于花草掩映中重新折回,并通往板桥,一人(也可以说画家自己)正过桥左行,而竹篱茅舍或许就是他的目的地了。如果沿着此人走过的路,我们也能领略春日湖山之美啊!朱叔重巧使形断意连的手法,大大扩展画面空间,如与赵令穰(大年)的传世名迹《湖庄清夏图》相比,可以看出两位画家从俯瞰与平视的不同角度,各尽造形之能,而未可轩轾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