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鸣琴图
元·朱德润作
绢本水墨
纵一二○.八厘米
横五八厘米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展开此图,长天远岫,秋水群鸥,旷淡邈远,不见涯涘。近景处老树乔松下、湖畔坡石上,三人席地而坐,居中者抚琴拂弄,态度萧散,左右两人,凝神谛听,表情神往;一渔翁轻舟孤棹,似系闻声而来……静观画轴,恍惚间一阵阵清越的琴音缭绕耳际,悠然引起观者心灵的回响共鸣。这时,“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庄子·大宗师》)。如在“天风泠然露如洒”的气氛中,颇有不知斯世何世的超越之感。
琴,是中国士林普遍钟爱的一种乐器,几为书斋中必备之物,其目的,不在乎音乐,而在于修身养性之道。《晋书》记陶渊明自称不解音律而置无弦琴一张,每朋酒之会,辄抚琴弄之。无弦琴当然弹不出声音来的,但陶渊明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其胸襟气象之超旷如此,也可见琴在高人逸士心目中之地位了。
朱德润早年仕途得意,深受元仁宗和英宗的赏识,累官浙东行中书省儒学提举,但英宗死后即遭摈弃,回家闲居达三十余年。与朱氏同时代的陈基称其:“东曹兴遂秋风起,长揖齐王归故里。托言鲈鲙与莼羹,远害全身良有以。神交海上陶朱公,遭世虽殊心则同。读书把钓松江尾,仰看浮云行太空。八月严霜下乔木,万里青冥渺飞鹄。为谢长安街上郎,世间何物为荣辱?”(《草堂雅集》)可为此图下一注脚。
朱德润的画艺师承北宋李成、郭熙的画派,同时注重观察自然,师法造化,作为自己创作的素材。自述“于风和日丽、傍花随柳之时,观山川林壑远近之势,感春夏草木荣悴之变,朝清而夕昏,远淡而近浓,凭高览远,亦足以乐天真而适兴焉尔”(《存复斋文集》)。试从《林下鸣琴图》来看,画山皴纹如卷云,写树秃枝如蟹爪,淡冶明净,轻烟梦雾,这些都是李郭的遗范;而以书法篆籀的中锋笔意配合写实的表现,不作纤细的描绘和精致的渲染,又是不同于李郭之处。
本幅上自识“林下鸣琴,朱泽民作”,钤朱文一印。又有王逢所题歌行。此图曾入清内府,钤有乾隆、嘉庆、宣统诸玺,清《石渠宝笈》著录。
林下鸣琴图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