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林复嶂图》原图影印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重林复嶂图

清·王昱作

纸本浅绛设色

纵九一.三厘米

横五一.八厘米

藏上海博物馆

清初的“四王”高举摹古的大旗,其后“小四王”王昱、王愫、王玖、王宸承其余绪,王昱为王原祁族弟,受影响尤深,其所作亦仿拟宋元诸家,而以黄公望为宗。这幅《重林复嶂图》作于雍正四年(1726),题为“写荆(浩)关(仝)笔意”,其实主要还是取法于黄公望、王原祁。元代黄公望画山水创浅绛淡设色法,清初王原祁画山水注重龙脉之开合起伏,这些技法特征,在王昱的山水画中都有明显的端倪可寻。

作者在题款中标明,这是一幅仿拟前人的山水画;而据所题句“峰回壑转拱天都”推测,此画可能又参酌了黄山天都峰一带的景色。其实这是清代摹古派惯用的手法,也就是取用仿古的模式,而在章法布设上则略取某一实景的新意。从王昱曾著有《东庄论画》来看,作者也并非是纯粹的画匠,他平时喜欢作些理论思考。他作此画明明是学黄公望、王原祁,却标为“写荆、关笔意”,似乎有遮人耳目之嫌,而这可能显示了作者具有与王原祁一样的意愿,那就是要突破南宋人和元人喜欢表现小景致、小情调的格局,把山水画推回到唐宋名家所表现的那种上留天、下留地的大山大水的壮阔境界。在这一点上,王昱这幅画应说已是达到了。

重林复嶂图

不过王昱表现大山水的境界也和他的老师王原祁一样,并未照搬荆浩、关仝的古法,而是巧妙地运用了山水的“龙脉”组合法,也就是把取之于黄公望的树石结构略加改造成为单元性结构,然后将树石的单元结构按“龙脉”的起伏收放开合进行组合变幻,使整个山脉的气势迂回起伏延伸,以显现天地江山之旷遥胜概。也有人对此画法颇不以为然,认为这像是垒石成山,有似盆景。而西方人阿恩海姆倒道出了这种山水画法的奥理:“运用重叠来建构空间,很早以前就是中国风景画所特有的一种手法。在中国画中,山峰与山峰之间、山峰与白云之间在纵深中的相对位置,都是通过重叠的方式建立起来的。那山峰的形体往往被描写成犬牙交错的峭壁或阶梯组成的构架,这样使各个不同深度的平面的重叠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看上去是一个具有复杂的弯曲度的固有物。”(《艺术与视知觉》)

当然,赏析这样的中国山水画,不仅要看其结构布置,还要看笔墨的勾皴及染的适宜到位,即使是同样构造的一幅画,笔墨气息不同,画的精神面貌也会有异。如王昱这幅山水乍看似与王原祁所作差不太多,但细辨他的用笔尚不及王原祁有那种沉厚荒率的表现力度。“小四王”与“四王”相比,毕竟还存在效颦的逊色之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