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了命工作是为了什么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拼了命工作是为了什么

女人对社会最大的贡献,是培养好儿女。反过来,女人最大的过失,是把儿女教坏。许多人都会说,女人得工作啊,不工作,拿什么对儿女好?于是,许多女人拼了命地在外工作,顾不上孩子,问她们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她们会异口同声地说: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未来,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可到头来,发现孩子心理不健康,生活能力不强,最可怕的是,到最后生活也不能自理。孩子的成长,特别是上大学之前,就如小树,要精心施肥、剪裁,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一旦错过最佳教育时期,就很难纠正过来。

有位朋友给我讲了一件真事儿。

有一位妈妈为了孩子放弃工作,全心培养孩子,终于把一个走上歧途的孩子拉回正路,并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才。

这位妈妈是位会计,丈夫由于工作性质,常年在外。所以他们的女儿从小学就托管,在小学,孩子表现还不错。上初中后,孩子没办法在学校吃午饭,她就给孩子钱,让她在外面吃饭。这位妈妈每天下班就很晚了,有时还要加班。因为工作累,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她几乎没精力过问。初一第一学期结束,孩子成绩就成了班上最后几名。这还不算什么,班主任打电话,说女儿上课时打睦睡,作业完不成,据同学反映,还谈恋爱、旷课,下午放学后,还约同学去看电影。

她知道后,在家狼狼地批评了女儿,女儿只是低着头不吭声。初二第一学期结束之后,老师找她谈话,说女儿竟然逃学,每门功课大多在20多分,老师批评从不改正,希望她认真考虑,把孩子转走。她回家后心情沉重,一夜未眠。她想,女儿为什么会成了这个样子?最后终于找到了病根,问题出在她这个妈妈身上。她每天早出晚归,女儿无人管,放学无人盯,她也发现女儿特喜欢看肥皂剧,但一直听之任之。她有一位同事,人家自孩子出生后就不看电视,理由很简单,电视的内容对小孩子的成长弊大于利。人家两口子,每天中午必有一个赶回家给孩子做饭,晚上陪孩子学习和聊天。人家的孩子不但成绩优秀,假期还勤工俭学。她以前不以为然,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与父母关系不大。现在看来,是自己错了,一个人如果从出生就不用人教,那要父母干什么?要学校干什么?那些监狱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学习,学习,到底学什么啊?仅仅是知识吗?学校主要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把一切交给学校,显然是不行。

想来想去,为了女儿,她决定把工作辞掉。丈夫考虑到实际情况,也勉强答应了。工作辞了之后,早上六点她就起来给女儿做饭,吃完饭,陪女儿到学校。刚开始她发现在校门口有一位小男生,想跟她女儿说话,但发现她,就躲开了;下午她去接女儿时,发现那个男生已等在校门口不远处。她猜测,他就是老师所说的,与女儿谈恋爱的男孩。想到女儿的这些不良行为是自己以前不关心的结果,她决定冷静处理这件事。

她平静地走到那个男孩子面前,微笑着对他说:“你是谁,我已经知道了。我女儿已经告诉我了,你很优秀,我非常感谢你一直以来接我女儿,以后就由我接她。我已经把工作辞了,你还小,希望你好好成长,你们成人了再来往好吗?”那男孩一直低着头,最后怯怯地说:“谢谢阿姨,我会记得您的话!”说完就飞也似的跑了。就这样,她每天接送女儿上学,那个男孩子再也没出现过。

为了让女儿走出来,她在家也不看电视了,每到周末就带女儿去女监,有一个亲戚在那儿工作。连续去了十几次。在那儿,女儿受到了极深刻的社会人生教育。许多女犯人都是极聪明的,因为爱慕虚荣,无人管教,过早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有些因为过早谈恋爱,被人诱骗而走上犯罪的道路,也有吸毒的,为了情人甚至杀人……每次带女儿去那儿,女儿都板着脸,不说话,但从亲戚及别的警察对犯人的讲述,女儿已受到极大的教育。

两个月后,老师打来电话,说女儿不再逃课,上课听讲也认真了,月考主课竟然及格了。这对女儿确实是好消息,她借此鼓励女儿再向前进一步。为了提高女儿的成绩,她亲自辅导,数学从初一开始补。每天早上在上学路上让女儿背单词,晚上睡觉前,让女儿把老师当天讲的所有主课内容给自己重复一遍,一天不落。结果初二的第二学期结束,女儿的数学竟然考了全年级第一,总分全班第二,当然老师再也不打电话提女儿转学的事了。

她知道,女儿的成绩提高了并不算什么,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做人的德性更重要。以前她上班,就知道给孩子钱,养成了孩子花钱大手大脚、不知感恩、不知节俭的坏习惯。为了让女儿知恩节俭,体验生活的不易,她放暑假就把女儿带到孤儿院,让女儿在那儿做义工一个月。没想这一个月回来后,女儿抢着帮她做饭洗衣服,还让她教自己做饭,晚上提前预习功课。

那个暑假后,每到假期她都会让女儿到熟人的公司打工,打工挣的钱由女儿支配。女儿用这笔钱给她和丈夫买了衣服,余头捐给了慈善事业。故事到这儿就该结束了,这个女孩子中考时,以全校第一考上了重点高中,高中毕业考取了一所重点大学,大二就考上了研究生。

试想当初妈妈对女儿放任自流,恐怕后果不堪设想,而现在呢,一家人都收获了幸福的人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