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梅说》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梅之冷,易知也。然亦有极热之候。冬春冰雪,繁花粲粲,雅俗争赴,此其极热时也。三、四、五月,累累其实,和风甘雨之所加,而梅始冷矣。花实俱往,时维朱夏。叶干相守,与烈日争,而梅之冷极矣!故夫看梅与咏梅者,未有于无花之时者也。

张谓《官舍早梅》所咏者,花之终,实之始也。咏梅而及于实,斯已难矣,况叶乎!梅至于叶,而过时久矣。廷尉董崇相,官南都,在告。有夏梅诗,始及于叶。何者?舍叶无所为夏梅也。予为梅感此谊,属同志者和焉,而为图卷以赠之。

夫世固有处极冷之时之地,而名实之权在焉。巧者乘间赴之,有名实之得,而又无赴热之讥,此趋梅于冬春冰雪者之人也,乃真附热者也。苟真为热之所在,虽与地之极冷,而有所必辨焉。此咏夏梅意也。

(《隐秀轩集》)

注释①粲粲——鲜艳貌。②维——语助词,无义,用于时间名词之前。朱夏,夏季。古时称夏天为朱明,又叫朱夏。③张谓——唐代诗人。其《官舍早梅》诗云:“阶下双梅树,春来画不成。晚时花未落,阴处叶难生。摘子防人到,攀枝畏鸟惊。风光先占得,桃李莫相轻。”④廷尉——大理寺卿,掌管刑狱之事的官员。董崇相,董应举,字崇相,作者的朋友,当时任南京大理寺丞。⑤南都——今江苏省南京市。明太祖朱元璋曾在此定都,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这里称为南都。⑥在告——在休假期间。当时董应举任南京吏部考功郎中,告假归家。⑦无所为——即“无所谓”。⑧属(zhu)——同“嘱”,嘱咐。和(he),和诗,依照别人的诗的意思或格律而写诗。

赏析自古以来,咏梅者夥矣!然所咏之梅不外冬梅和春梅,咏夏梅者几稀。本文作者和友人们写了夏梅诗,画了夏梅图,又作了这篇《夏梅说》,可谓独好夏梅,别具只眼了。仅此一点就不同凡响,格外引人注目。

从来的咏梅诗文或表现其斗霜傲雪、逆境奋争的精神,或赞美其孤芳自赏、不合流俗的品格,或歌颂其无意争春、甘作陪衬的情操,无论如何,其中的梅花都是一种象征,可视为作者的自况。本文因为说的是“花实俱往”、“叶干相守”的夏梅,所以作者没有也不可能采用这一传统主题,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作者说夏梅也是自况。

文章开头对梅之“冷”、“热”作了新的解释。作者认为,冬春之季的梅花鲜艳灿烂、独领风流,无论雅俗之人都争相观赏,故而虽处极冷,实为极热之时;而夏季之梅花实俱落,唯有黯然失色的枝叶与烈日抗争,无人问津,所以虽处极热之时,实为极冷之候。由此可见,作者巧妙地偷换了论题,表面上是在说“梅”,说梅在不同时节的不同遭际,实际上是在说“人”,说赏梅者态度的冷热变化。这样,文章最后对社会上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进行批判也就顺理成章了。作者对趋炎附势者的揭露可谓入木三分,切中要害:“巧者乘间赴之,有名实之得,而又无赴热之讥,此趋梅于冬春冰雪者之人也,乃真附热者也。”所谓“巧者”,是指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善于趋炎附势者,他们很会选择趋附的对象,总是去巴结那些有权势地位,或有金钱财富的显要,这样既能得到名利的实惠,又因有权势者们的庇护,而不会,至少是暂时不会,或表面不会受到世人的讥讽,这就像冬春之季的赏梅者一样。应该说,只有对人情世态有着深刻体验和感受的人才可能有这样深邃不凡的见解。

作者此说,完全是“不平则鸣”,有感而发。经考,钟惺作此文在万历四十六年戊午(1618),是年夏天,考选仍未下。屈指算来,钟惺自进士及第以来,为行人八年,又拟部二年,一直沉浮于闲曹,未曾做得热官。本文中遭受冷遇的夏梅就是其苦涩的自况,他为夏梅的不幸遭际鸣不平,实际上是自怜自爱、孤芳自赏的一种表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