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寰海十章(其二)》原文翻译注释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寰海十章(其二)·魏源
千舶东南提举使,九边茶马驭戎韬。
但须重典惩群饮,那必奇淫杜旅獒。
周礼刑书周诰法,大宛首蓿大秦艘。
欲师夷技收夷用,上策惟当选节旄。

也许这首诗还不能算作《寰海十章》和魏源政治诗中最具功力的篇什,但在魏源的全部诗作、乃至整个鸦片战争爱国诗潮当中,它无疑是最有诗思的深邃性和冲击力的一章。

鸦片战争这场“乾坤之变”使道咸之际的诗风发生了群体性的巨大转变。以战争为观照对象的蒿目时艰、俯仰抒啸取代了先前的吟咏风月,流连山水,一跃而雄踞诗坛主潮。魏源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之一。“昔人所欠将余俟,应笑十诗九山水”(《戏自题诗集》),他先前以写作山水诗自命自任。而战争开始,山水诗急剧减少,以时事为对象的政治诗占了绝大多数。同当时的大多数诗人一样,他以《寰海》、《秋兴》为题创制的数十首组诗,痛斥侵略者罪恶,揭露投降者丑行,针对攻防战守、纳款和议、局势变迁等重大现实问题,或总揽形势,沉痛忧深,或陈义献策,大睨雄谈,或指斥剀切,凌厉飚发,“皆有裨益经济,关系运会”(林昌彝《射鹰楼诗话》),成为鸦片战争爱国诗潮中的强音。

作为近代开风气的卓越思想家,魏源的诗思又迥出众流之上。“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一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著名主张,在他一八四二年完成的《海国图志》中得到集中阐述,但这一主张的最先提出,当首推本诗。

这首诗作于一八四○年战事方殷之际。从文化背景上说,由来已久的“华夏中心主义”,长期闭关锁国的政策,养成了盲目自大的民族心态,根深蒂固地盘踞于民族心灵深处。就现实本身而言,罪恶的鸦片贸易和侵略者暴行正激怒着整个中国社会。传统中的落后保守和现实中的华夷对立,情绪化地掌握了包括诗人们在内的民众心理。大量诗作中那一片“闭关绝市”的强烈呼声,那把“坚船利炮”所代表的西方科学技术一概当作“奇技淫巧”的轻率排斥,正是这样一种民族自卫的正义性与历史落后的愚昧性相交织的情绪化宣泄。

而魏源的这首诗,独以超拔时论的识见,表现出穿越了炮火硝烟后对现实冷峻清醒的理性思考和透过历史并遥指向未来的深邃眼光。首联从“贸易”着眼,同时包括东南海市和西北边市,他认为贸易历来有之,并非可闭之门,重要的在于管理,管理得好,策略适宜,同外部互市通商,交换有无,也是巩固边防的重要军事谋略。这自然是对现实中“闭关绝市”的否定。顺此意脉,颔联两句进一步展开,主张对那些走私贩毒的不法之徒,自然要像《尚书·酒诰》所规定的那样,严刑重典给予坚决处置,但除此以外的舶来品,则不必诬为“奇技淫巧”,视作“旅獒”般的洪水猛兽和使人丧志的玩物,拒而不纳。颈联“周礼刑书周诰法”是颔联首句的照应和具体化;“大宛苜蓿大秦艘”是颔联次句的照应和具体化。两者均举客观史实正面印证前两联提出的主张。像周代,国家政策法令严谨,便社会不乱;而历史上派使臣通西域,用丝绸换回大宛良马,引进良种苜蓿,以及罗马帝国的使者乘船而来,都是正常的国际贸易往来,为中国的繁荣发展作出过贡献。因此,不仅不必担心“奇技淫巧”,当今之计,反而首要在于“上策唯当选节旄”——派使臣出洋。

在群情激愤的闭关绝市的呼声里,如此力排众议,足见胆识不凡。但魏源的着眼点却并不在一般的通商。“选节旄”的目的,乃在“欲师夷技收夷用”,这才是全的结穴。其中包含了十分丰富的战略思想。抵抗侵略以拯救危亡是根本目的,但至关重要的是如何才能有效地抵抗侵略。鸦片战争的失利说明,侵略者坚船利炮所代表的先进科学技术映照了我们自身的历史落后性。拯救民族危机不仅需要“同仇敌忾士心齐”的爱国热情,更要从根本上改变自身的落后。这就首先要“师夷”,否则“收夷用”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但“师夷”必须以承认对方的先进和自身的落后为逻辑前提,正是这一点,对当时尚沉浸于“天朝上国”古老梦幻中的大多中国人来说,格外艰难。这无疑需要正视自身的勇气,摆脱盲目自大的“华夏中心主义”,抛弃狭隘保守的文化心态,拥有开阔的世界眼光。而作到这一切的当务之急,乃在“上策唯当选节旄”——走向世界,了解世界,认识世界。这也就是他两年后在《筹善后》一诗中所说的:“夷情夷技及夷图,万里指掌米沙如”。尽管魏源此处的“师夷”还主要囿于“技”的范围,但这一包含着新的文化因素的战略思想,对中国近代历史所具有的深远启示意义,早已为历史的实践所证明。

诗思的深邃性与对现实历史的巨大冲击力,本身就构成了全诗最突出的审美特征。作为政治诗,它所使用的手法主要是议论。但本诗的议论,却并非枯燥地说理,而是运思于大量的史实典故之中。这不仅使诗境奥衍邈远,笔力深峭,而且于思想家之外,同步显示了魏源作为历史家和古文家的双重特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