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第一·序品》经文|注释|译文|赏析|评赞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第一·序品》经文|注释|译文|赏析|评赞

【概说】

自古以来,佛教界对“序”字有多种解释。《法华文句》解释“序”有三义:第一,次序的意思,代表顺序,表示前后,如是等六成就冠于经首,为次序。第二,由序,放光六瑞,为发起之由,是宣讲此经的缘由。第三,叙述,回答释疑,正说法义。此外,《法华义疏》又提出了四义,分别是:“序者渐也,假时托处,动地雨花,为正说由渐,故名为序也。又序者次也,初明缘起后辩正经,盖是义之次第也。又序者谓祥序也,经首列事,祥序可观之也。又序者舒也,欲显事我舒广故云序也。”根据本品的内容划分,多采用第一种说法,本品的结构也正好按照三个意思依次展开。

“品”,一般被解释为两个意思:第一,品类:把类同者聚为一段,分成一类一类的章节,称为品,比如此品为《序品》,把作为序的一类放在一起,后面的每一品也是如此。第二,品别:每一品之间,彼此章段,义理差别,故名品。《法华文句》中说:“品者,义类同者聚在一段,故名品也。”

佛门常说,法不孤起,仗缘而生。佛陀讲经说法也有一定的缘由。说明这些缘起内容的经文称为序。后世弟子集结经典的时候在每一部佛经的开头都对此经的缘起做了交代,使此经的来龙去脉和佛陀本意更加明了。

序有通序和别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与某大众俱等等,这六件事情是所有的佛经都会有的,作为佛经的缘起六要素,此是通序。又因为《法华经》不同于别经,讲经的缘由,听经的众生等也必然有所不同,所以又有不同于其他经典序分的别序部分。

从本品经文来看,可以按照上文所解释的序字三层含义依次展开分析。首先是次序,冠于经首的六成就,即六种证信,也叫六种证信序;其次是佛陀讲了《无量义经》之后入定,接着又出定,放光现瑞,众人不解,欲请解答,作为发起《法华经》的一个缘由;最后文殊与弥勒之间通过问答,来叙述这些放光现瑞的含义。本品就是这样依次进行的。

根据本书所采用的科判,本品经文的划分可以更加详细。首先分为通序和别序,通序交代“六成就”,前五种成就(信成就、闻成就、时成就、主成就、处成就),经文简短,一笔带过。众成就则详细罗列了到场的各种听众弟子,总的说来有三种:声闻众、菩萨众、杂众。每一众又有很多不同类型的众生组成,经文鉴赏中将详细展开。别序从“尔时,世尊四众围绕”到结束,分为五段,分别是:众集序、现瑞序、疑念序、发问序、答问序。这样的划分有助于对经文全体结构的把握和具体内容的深入。

无论是通序还是别序,都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本”、“迹”,通序又叫通序迹本二门,别序则称分别说迹本二门。本经的全体内容均可解释为迹、本二门,所以掌握本迹二门的意趣非常重要。

先对“本迹”二字做一解析:本,根本的意思,又叫本地,显示佛陀之根源、本体。《法华经》中所提到的本门,重点在“如来寿量品”中进行了阐释,释迦之身,生于王宫,成道于伽耶,以至于今,但此佛身非佛之实身,为佛久远实成的法身,为济度众生,显现出成道之应身而已。迹,垂迹的意思,由佛之本有现在伽耶始成正觉的佛陀,以显示佛为教化众生,而自本地应化垂迹,所以又称应迹、影现,是佛菩萨的大智慧和慈悲心之表现。佛由法身呈现化身,观音菩萨现三十三身,都属于垂迹。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