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胡服骑射
【溯源】
西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赵武灵王)曰:“不疑胡服也,吾恐天下笑我也。狂夫之乐,智者哀焉;愚者所笑,贤者察焉。世有顺我者,胡服之功未可知也。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遂胡服矣。
【释义】
穿上胡人的服装,骑着战马张弓射箭。形容在改革中,应排除传统旧势力、旧观念对人的影响。
【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中原的军队作战的时候一般使用兵车,人们还不习惯于骑马,所以在善于骑射的游牧民族骑兵面前,车战有着不够灵活机动的明显缺陷。
战国时期的赵国北部与匈奴、林胡等少数民族相邻,虽然相互之间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但经常受到他们的侵扰。胡人骑兵身穿短衣长裤,作战骑在马上,行动迅速,战斗力强,而赵军兵车笨重,官兵所穿都是宽大的衣服,行动极不方便,与胡骑交战时经常处于不利地位。而且当时楚秦还在交战,如果秦国战胜,赵国就会直接受到秦国的威胁。赵武灵王目光远大,为了达到北御匈奴、西防秦国的目的,决定改革国家制度,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
一天,赵武灵王对大臣楼缓说:“咱们东边有齐国、中山,北边有燕国、东胡,西边有秦国、韩国和楼烦。我们如不发愤图强,随时会被人家灭掉。要想强大,就得好好来一番改革。我觉得咱们穿的服装,长袍大褂,干活打仗都不方便,不如胡人的短衣窄袖,再加上他们脚穿皮靴,要比咱们灵活得多。我打算仿照胡人的风俗,把服装改一改,你看怎么样?”
楼缓听了很赞成,说:“咱们不如既仿照胡人的穿着,也学习一下他们骑马打仗的本领。”
赵武灵王说:“是啊!咱们打仗全靠步兵和马拉战车,就是不会骑马打仗。我打算学胡人的穿着,就是要学胡人那样骑马射箭。”
这个改革想法一传开去,就有不少大臣反对。赵武灵王又跟另一个大臣肥义商量:“我想用胡人的服装和骑马打仗的方法来改革咱们国家的风俗,可是大家反对,怎么办?”
肥义说道:“要办大事不能犹豫,犹豫就办不成大事。大王既然认为这样做对国家有利,何必怕大家讥笑?”
赵武灵王听了很高兴,说:“我看讥笑我的是些蠢人,明理的人都会赞成我。”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赵武灵王就穿着胡人的服装走了出来。大臣们见到他短衣窄袖的胡人穿着,都吓了一跳。赵武灵王把改穿胡服的事向大家讲了,可是大臣们觉得做这件事太丢脸,很多人都不愿照办。赵武灵王有个叔叔公子成,是赵国一个很有影响的老臣,但是头脑十分顽固,他听说赵武灵王要让大家都改穿胡服,就干脆装病不上朝了。
赵武灵王下定决心,一定要实行改革。他知道要推行改革,首先要说服公子成,于是亲自上门找公子成,用大量的事例跟公子成反复地讲穿胡服、学骑射的好处,终于使公子成同意穿胡服。赵武灵王立即赏给公子成一套胡服。
大臣们一见公子成都穿胡服了,没有办法,也只好跟着改了。
赵武灵王看到条件已经成熟,就正式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改变服装样式,让所有的人都穿胡服,没过多少日子,赵国人不分贫富贵贱,都穿起胡服来了。有的人刚开始觉得有点不习惯,后来觉得穿了胡服,做事行动实在方便得多。
赵武灵王接着又命令大家学习骑马射箭。不到一年,赵国就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公元前305年,赵武灵王亲自率领骑兵打败了经常侵扰赵国的中山国,又收服了东胡和临近几个部落。到了实行胡服骑射的第七年,中山、林胡、楼烦都被收服了,赵国向北方开辟了上千里的疆域,成为当时的“七雄”之一。
【智慧语林】
赵武灵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军事改革的第一人,他没有以中原大国自居,而是勇于学习胡人先进的东西,为我所用,所以才成就了独霸一方的大业。
一个人的成功,又何尝离开过雄才大略,胆略超群。如果做人固步自封,把自己囿于一片小天地里,像井底之蛙一样得意着,那你的事业只会一事无成。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