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夷令·贼何不复来》注释,意译与解说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张夷令·贼何不复来》注释,意译与解说

乡居有偷儿夜瞰公室。公适归,遇之。偷儿大恐,弃其所衣羊裘而遁。公拾得之,大喜。自是羊裘在念。入城,虽丙夜必归。至家,门庭晏然,必蹙额曰:“何无贼?”

——《迂仙别记》

【注释】

①公,即迂公。“迂公”在明代是一个流传较广的典型人物,在《雅谑》、《谐语》等书中,都有以迂公为主人公的寓言笑话,通过迂公形象的研究,可以窥见明代社会心理。②丙夜:三更,夜半的时候。

【意译】

乡里住着个偷儿,夜里到迂公家偷盗,迂公正巧外出回家遇到小偷。偷儿非常害怕,慌忙丢下自己穿的羊裘衣服逃走了。迂公拾起衣服非常高兴。从此,他一直想再度得到羊裘。进城,即使夜半也一定返回。回到家,一看未出一点事,总要皱起眉头说:“为什么没有贼呢?”

【解说】

迂公当然可笑:意外得点小财,便天天想入非非,希望再有一次,是傻到家的傻猫儿!迂公没想到:回家碰上小偷,已经很巧,而小偷丢下一件羊皮袄,更是巧上加巧,哪里会有这么多巧事天天等着他?但迂公所以如此却不可笑,他的思维习惯带有普遍性。迂公的想问题的习惯之一,便是一厢情愿地专往好处想。他所以希望天天碰到小偷,是因为他没有想到胆大的小偷会狗急跳墙——拔出刀来宰了他。而驱使迂公陷入片面性的,便是一般人都有的趋利心了。趋利避害,是人类本性之一。但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 人们知道利与害是往往同时存在,无法躲开的,于是通过自己的种种努力,克服其害或化害为利。如果丢掉利害并存的认识, 只望、只想一切皆利,不仅可笑, 往往要导致惨痛的教训。

【相关名言】

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即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希腊·伊索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