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觝牛鸣马》注释,意译与解说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刘基·觝牛鸣马》注释,意译与解说

卫懿公好禽。见觝牛而悦之,禄其牧人如中士。宁子谏曰: “不可。牛之用, 在耕, 不在觝 。觝其牛, 耕必废。耕, 国之本也, 其可废乎? 臣闻之: 君人者, 不以欲妨民。”弗听。于是卫牛之觝者,贾十倍于耕牛。牧牛者皆释耕而教觝,农官弗能禁。邶有马,生驹不能走,而善鸣, 公又悦而纳诸厩。宁子曰: “是妖也。君不寤,国必亡。夫马,齐力者也,鸣非其事也。邦君为天牧民,设官分职, 以任其事; 废事失职, 厥有常刑。故非事之事, 君不举焉, 杜其源也。妖之兴也, 人实召之, 自今以往,卫国必多不耕之夫、不织之妇矣,君必悔之。”又弗听。明年,狄伐卫,卫侯将登车,而御失其辔;将战,士皆不能执弓矢。遂败于荥泽,灭懿公。

——《郁离子·灵丘丈人》

【注释】

①卫懿公:春秋时卫国君主。《史记·卫康叔世家》说:“懿公即位,好鹤,淫乐奢侈。” ②觝牛:喜斗的牛。③宁子:卫大夫宁庄子。④邶:当是邶字之误,地名。邶原是殷商京畿的一部分,殷灭后,周称其地为邶国,后归附卫国。⑤齐:迅速。齐力,意为奔跑的力量。⑥荥泽:古泽名,故址在今河南郑州西北。

【意译】

卫懿公喜欢禽兽,看见善斗的牛特别高兴,给饲养牛的人以中士待遇。宁子进谏道:“不能这样。牛的用处是耕田而不在斗。如果让牛与牛斗,那么农耕就要荒废。耕种是国家的根本,怎么能荒废呢?我听说:作为人君,不能以自己的欲望妨碍百姓。”卫懿公不听。这样,卫国善斗的牛,价值是耕牛的十倍,养牛的人都放弃耕作而教牛角斗。负责农事的官吏无法禁止。邶国有匹马生了只小驹,不会跑但善鸣叫,卫懿公又高兴地收进马房。宁子说:“这是妖怪。您如果不醒悟,国家就要灭亡。马奔跑有力,嘶叫不是它的本份,国君替上天治理百姓,设官分职,让他们各行其事。如果玩忽职守,就有一定的刑罚处置。所以不该做的事情就不能做,国君不去提倡,从而杜绝坏事的源头。妖怪兴风作浪,实际上是人们自己招来的。从今以后,卫国将有愈来愈多的不会耕种的男人,不会纺织的妇女,到时您就要后悔了。”卫懿公又不听。第二年,狄人攻打卫国,卫懿公要登车督战,但驾车人找不到马缰绳。将要交战,士兵不会使弓箭。结果卫兵在荥泽被打败,卫懿公也被杀死。

【解说】

上有所好则下有所效。居于高位者的言行举止常常会成为普通人的行为的指挥棒。卫懿公作为一国之君主喜欢觝牛鸣马自然而然要在举国上下产生影响,正如宁子所言“牛之用在耕不在觝”,“马齐力者也,鸣非其事也”。但卫懿公却以牛觝马鸣为乐事,荒淫耽乐。《史记》载“懿公即位,好鹤,淫乐奢侈。”当卫懿公随心所欲、“以欲妨民”时也就在削弱自己的国力并充当起自己的掘墓人。废耕废牧(当然不仅如此)势必有在荥阳一败涂地的结局。玩物丧志致亡国,这是所有荒淫无度的昏君的下场。而大凡昏君又通常是执迷不悟一直“昏”下去的,清醒的宁子将事理剖析得那样透彻,但卫懿公就是充耳不闻, 岂不使人伤心。

【相关名言】

君好之, 则臣为之; 上行之, 则民从之。

—— 《礼记·乐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