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许孩子做自己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允许孩子做自己

纪伯伦在其诗《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里有这样一段描述: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诗人的境界,正是我们普通父母需要不断去提升和成长努力达到的境界,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孩子只是借由我们而来,但他是他自己的时候,我们对孩子就会生出敬畏心。

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识,孩子自我意识越强,孩子就越想自己做主,如果家长对孩子限制和掌控,让他必须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孩子才会变成父母认为的“不听话”“叛逆”。如果父母少些限制和掌控,多些接纳,就不会对孩子附加太多条件,就会允许孩子有脾气、有性格。我们常见的那些有趣的成人往往都是特立独行的人,如果孩子从小必须按照父母期望的样子去活,他又如何能够成长为一个独特的人呢?

我们在“家庭幸福导师课程”上采访过不少父母,问他们希望孩子是什么样子?答案惊人的相似,大部分父母希望孩子既聪明又听话。这其实很矛盾,聪明的孩子往往有自己的主见,表现出来的就不太听话;反过来,太过听话的孩子往往凡事不敢自己做主,又怎么能够聪明?

可是父母们多希望自己的孩子又聪明,又主动学习,又听话,父母让干啥就干啥——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这样的,但生命是独一无二的!

如果允许孩子天性绽放,就是让树成为树,让花成为花,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孩子这朵开在父母这棵树上的花,是独一无二的。但大部分父母总想让孩子成为该成为的样子,而不是让孩子成为他应有的样子。每个孩子很独特,有的生性开朗,有的内向敏感;有的爱说爱笑,有的喜欢安静;有的反应迅速,有的慢慢悠悠,这一切其实都好,都是最真实美好的状态。

所以,父母要学会接纳孩子,无条件地去支持孩子,生命不存在比较。我们说尊重生命,不是说对他友善,高看他一眼,而是允许他做自己,父母要懂孩子,接纳孩子,爱和相信孩子。

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父母就会少很多自以为是,会静下心来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以期拥有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能力。而不是天天眼里看到的全是孩子的错,而很少想到自己教育能力不够。

如果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那么父母就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会明白当下孩子的问题或许是孩子在某个年龄段该有的特征,而不是发现孩子一有问题就否定孩子这个人,给孩子贴什么“不懂事”“不听话”“不上进”的标签。

如果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那么父母就会拥有共情能力,孩子有进步时能够用欣赏的眼光来对待,孩子遭到挫折则能够给予强大的支持和帮助,而不是走向要么溺爱,要么打击的两个极端。

有了这种心态和价值认知的父母,在生活中对待孩子的方式也就与别的父母有很大不同。

第一,他们会与孩子真诚交流,而不会说“他懂什么”“你只是个孩子”,遇到孩子犯了错也不会用“他只是个孩子”当借口来庇护,而是会给其分析这件事的利与弊,让孩子学会承担符合他年龄的责任。

第二,在孩子面前保持真实的态度,不以家长为大而自居,跟孩子说真话,从小让孩子明白真实的东西最动人。

第三,父母在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因为没有完美的父母,犯了错要能勇敢对孩子说对不起,让孩子知道人人都会犯错,犯错很平凡,选择原谅才了不起。同样的道理,允许孩子犯错,同时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在错误中学习。

当父母开始站在孩子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尊重他的意愿,理解他的感受,分清和面对自己的焦虑,学会在平等的关系中与孩子相处;信任他,尊重他的隐私,分清自己和孩子的需求,努力把握好边界,孩子才能身心健康地成长,活出一个精彩的人生。

天下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在一起,唯有父母的爱是为了分离。如果你还没有做到,请让你的孩子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认真对待这个独立的生命个体。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