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有人脉的人,找工作不一定去招聘会
小贺是某家私营企业的行政经理,之前是凭借着工作中的人脉关系,才顺利跳槽到现在这家公司。“我之前在一家大型国企做采购,虽然工作安定,收入也凑合,但是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在两年的工作中,由于要与供货方多次接触,她结识了不少行业内其他企业的朋友。“在工作中,我们是竞争对手,但是生活中,却是可以互相交流的好朋友。”
在一次网络聊天中,一位朋友跟她谈起自己忙碌的工作和丰富的生活,使她动了跳槽的念头。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向朋友们打听是否有合适自己的职位。结果不到三个月,就有人带来了好消息。一心想要抓住跳槽良机的小贺,经过几轮面谈,最终获得了如今的职位。
小贺说:“虽然工作忙了很多,但是现在觉得生活很充实,也能学到很多东西。不是这位朋友的话,我也不可能得到这个难得的机会。”
如果能在面试之前,对目标公司“知己知彼”,比如知道该职位的发展前景、公司的氛围等情况,那求职的成功率一定会高多了。但是这些情况绝对不是靠读书、学习能得来,而是靠朋友的口口相传,靠你的人脉网络。
那些善于利用各种人脉资源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取新的机遇。有国外的研究机构调查发现,超过九成以上的人力资源主管和求职者,是通过人脉关系找到适合的人才或工作。对于大多数的求职者来说,人脉是寻找职业发展机会时最有效的方式。
那么,究竟哪种人脉是求职者最依赖的资源呢?近期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对200多名职业人士以及人力资源从业者进行调查后发现:有近一半的人认为在试图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时,朋友会是其依靠的首选人脉关系;另外猎头与上司的推荐也是重要的方式。
对于一些想要跳槽的求职者来说,巧用“关系圈”可能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在这方面,求职者需要从以下两点把握好自己的人脉:
应届生要充分利用校园人脉
一位在某世界500强企业工作5年的刘小姐,回忆起自己当年的求职时光:
“毕业那年,也是直到3月还没有拿到一个满意的Offer。无奈之下,我只能找高一届的一个学姐讨教求职经验。没想到她直接就帮我引荐,让我在现在的公司实习。”
也正是通过长达3个月的实习,刘小姐在毕业前的一刻,拿到了录用函,让不少同班同学都羡慕不已。她表示,自己最近正在联系在校读博的同学,推荐优秀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到公司实习。“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希望能有优秀的学妹、学弟能够像那时的我一样,通过引荐,最终找到合适的工作。”
刘小姐认为,运用校园中积累的人脉,对于应届生求职来说是一种较快捷的途径,而且这也有助于公司通过在职者全面、深入地对应聘者进行了解,节约成本。
我们再看胡小姐的例子。在多家外企具有丰富实习经验的胡小姐,在去年10月时已经有多个Offer到手。“大多数都是以前工作过的公司。面试时考官都认识我,自然比其他求职者更具有优势。”她透露,自己当初之所以能够去那么多家知名公司实习,也主要是靠学长、学姐或者朋友的引荐:“比如在某家快速消费品公司里,职员几乎都是复旦和交大等几个学校毕业的,然后再一届接一届地介绍新人来实习。”
胡小姐表示,自己在求职时,并没有像其他应届生那样海投简历,或者疯狂地参加招聘会,仅仅向仍在公司就职的学长取经,就获得了不少宝贵的信息。“我一直觉得,大学四年获得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校园中的人脉资源。无论是求职还是其他方面,好好地巩固它,今后一定能帮助自己成长。”
跳槽者要充分利用社会关系
对于想要换一个环境的求职者来说,社会关系的作用就更加显而易见。很多公司都可能会通过熟人介绍,获得较适合的人才。熟人过多可能会形成拉帮结派的现象,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讲,这也是用尽可能小的人力资源成本、获得良才的最好方法。
在各类企业中,职员依靠人脉关系跳槽,成功率都要比一般的求职途径高。而企业只要具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就可以将这种用人方法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总之,对于每一名求职者来说,社会关系的拓展广度,是获得更好职业发展的衡量指标之一。
过来人的点拨
工作不仅可以到招聘会上去找,还可以通过熟人介绍。熟人的介绍可能更可靠,效果更好。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