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明清之际思想家、史学家。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其父黄尊素为“东林”名士,因弹劾宦官魏忠贤而被杀害。黄宗羲受父遗命从学于刘宗周,19岁入京讼诉,以铁锥毙伤仇家。曾领导“复社”成员开展反对阉官权贵的斗争。清兵南下,他召募义兵,成立“世忠营”武装抗清,鲁王任为左副都御史。明朝灭亡后隐居不仕,专心著述。学识渊博,于天文、历法、算术、乐律、经史百家及释道之书无所不通,尤精于史学。著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南雷文案》等。其中《明儒学案》为我国第一部学术史,首开浙东史学研究风气,影响很大。
经历了明清交替的社会变动,黄宗羲不仅对明末统治阶级的腐朽有了深刻的认识,而且对清初统治者的残暴也有痛切的感触,这使他对于封建社会制度的某些方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他说《明夷待访录》中有《原君》一篇,对封建君主专制政治进行了激烈抨击,认为封建皇帝把天下当作自己的私产,残酷压迫和剥削百姓,乃是天下大害之源,因而作出了“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大胆结论。又有《原臣》一篇,提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的命题,认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指出臣出仕为官是“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这些体现早期民主主义思想特点的激进的看法,标明黄宗羲论文的思想深度,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具有进步的意义。黄宗羲还作了不少传记散文,这些散文往往能直抒胸臆,不事雕琢,表扬抗敌民族英雄和爱国节义之士,鞭笞封建统治阶级的虚伪和残忍,爱憎分明,真切感人。他的诗歌多抒写故国之悲、怀旧之感,表现他的民族气节和斗争意志。在清初遗民诗文作家中,黄宗羲的诗文以思想深刻、感情激越而占有重要地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