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克莱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生卒】:1685—1753

【介绍】:

英国资产阶级哲学家,近代欧洲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鼻祖。出生于爱尔兰的一个贵族家庭,在都柏林的三一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不久任伦登德里的副主教,后来两次到法国和意大利传教,回国后任克罗因主教。主要著作有《视觉新论》、《人类知识原理》、《希勒斯和斐洛诺斯的三篇对话》等。

在政治上,反对游手好闲的土地贵族,认为人民的勤劳是形成财富的源泉。但他主张对人民不仅要进行镇压,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宗教宣传使之内心诚服。他代表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妥协后大资产阶级和贵族的利益,拥护君主立宪制,他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是英国资产阶级走向反动的思想标志。

在哲学上,他从主观唯心主义经验论出发,拚命反对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攻击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污蔑物质是“不存在的本质”,“物质是虚无”,因此主张把物质清除掉,否则就会给人们的思维带来许多麻烦。在他看来,世界上存在的只有我的感觉,物是人的“感觉的复合”或“观念的集合”。正因为这样,就必须有一个感知它们的主体——心灵或自我。于是他进一步断言:事物只能存在于感知它的心中,“存在就是被感知”。由此必然陷入荒唐的唯我论之中。为了摆脱这个困境,他又做了自我辩解:事物如果不被我所感知也能存在,因为有别人的心灵在感知它,或者有一个永恒的、无限的心灵(上帝)在感知它。他还搞了许多其他诡辩,调和他的哲学与科学和人们的常识之间的矛盾,企图使科学服从于宗教。

贝克莱是欧洲近代主观唯心主义的创立者,他的哲学对近代、甚至对现代西方哲学都有很大影响,实证主义、马赫主义、实用主义、逻辑实证主义等都与贝克莱的哲学有渊源关系。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在挖掘马赫主义的理论来源时,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贝克莱的哲学。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