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仪”指的是什么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傩仪”指的是什么

傩仪是古代驱鬼逐疫的仪式,字面意思来看是驱逐鬼疫,除灾呈祥,而真正目的则是通过这种仪式活动来祈求风调雨顺,阴阳调和,五谷丰登,天下太平。这一仪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多种宗教、民俗和艺术相融合的文化形态的体现。

傩仪历史悠久,早在殷墟卜辞中就有记载,盛行于商周。周代的傩仪主要是为四季驱邪逐疫。周人认为人事的吉凶与自然的运转紧密相关。四季变换,寒暑变异,瘟疫流行,鬼魂便会趁机作祟,所以在恰当的时候必须行傩以驱除邪恶。方相氏是傩仪中的主神。两汉时,傩仪中出现了与方相氏相配的十二兽。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方相氏和十二神兽角色,开始由乐人扮演,傩仪随之便加入了娱乐的成分。

傩仪一般在每年的最后一天举行,其形式多样,王室和诸侯代表国家举行的叫“国傩”,全国上下一起举行的叫做“大傩”,民间举行的叫做“傩戏”。其中傩戏带有浓厚的娱乐成分,而国傩最为隆重,场面也最为壮观。由十至十二岁、身着黑上衣、红裤子的男童,身披熊皮、带着四只眼的假面具,一手挥戈,一手扬盾,排成大队从宫室的角落起跳跃呼号,驱逐疫疠,一直轰赶出宫城,埋入大河,以求一年的平安吉祥。民间傩戏一直延续至今,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傩戏非常盛行,既保留了原始的痕迹,也添加了当代人的审美特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