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趼人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吴趼人(1866—1910),晚清著名小说家。原名宝震,字小允,后改字茧人,又易为趼人,广东南海人。因居佛山镇,故号为我佛山人。出身于中落的官僚家庭,祖父和父亲虽为官僚,但在吴趼人幼年时即相继离世,遗下孤儿寡母,过着寄人篱下的清贫生活。这不仅使吴趼人对于封建家庭骨肉间的凉薄无情有了深切的体验,而且也磨炼了他的性格,他青年时代即不愿依赖他人,“岸然自异,无寒酸卑琐之气”。出身于官僚之家,却对科举仕途不感兴趣,尤其厌恶宋代理学,而对各种学问和才艺却无所不窥,无所不精。他深感国势危弱,胸怀匡世之志,到上海后先后办起《消闲报》、《采风报》、《奇新报》、《寓言报》等报纸,想以此启迪民智,讽谕社会。1902年梁启超创办《新小说》杂志,他主动投稿,从此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04年,他到汉口任美商英文《楚报》主编。反美爱国运动暴发后,他激于爱国热情,辞职回上海,并且参加上海的反美爱国运动。1906年编《月月小说》。1907年后思想逐渐消沉,“救世之情竭,而后厌世之念生”,极力提倡旧道德,全力办学校,常瓮头寻醉。1910年九月穷困以终。吴趼人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共作小说三十余种,现存二十余种,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其代表作,此外还有《九命奇冤》、《恨海》、《痛史》、《上海游骖录》等。他的小说能以当时发生的重大事件为题材,借以表现其改良主义的思想主张,特别强调小说对恢复传统道德、改造龌龊世风的作用。他的小说,“或奇言之,或正言之,务使导之以入道德范围之内”,“借小说之趣味、之感情,为德育之一助”。吴趼人是一位怀有爱国热情,以小说教育人民、改造社会的小说家。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是吴趼人所作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全书一百零八回,其中内容不少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低回身世之作,根据昭然”。作品通过“九死一生”者(作者自身影子)在二十年中耳闻目见的无数怪现状,勾勒出一幅行将崩溃的清帝国的社会图景。书中重点描写官场人物,也兼及洋场才子、医卜星相、三教九流。吴趼人把这些形形色色人物概括为蛇虫鼠蚁、豺狼虎豹、魑魅魍魉等三类,把清代社会的上层统治者和各种类型的寄生虫的相互勾结、尔虞我诈和为害百姓的种种罪恶暴露得淋漓尽致。这种暴露可以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清王朝和封建社会的腐朽,反映现实具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作品在描写种种畸型丑态的人物的同时,还塑造了“九死一生”者等正面人物形象。“九死一生”者不满现实,正直、善良,有才能,又恪守封建道德,实际体现了作者的改良主义的政治理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情节结构比较集中,全书以“九死一生”者的四处游历为线索,把其二十年间耳闻目见之事串联起来。全书共写一八九件怪现状,多有现实根据,但也有违反真实、不近情理和夸张失实之处。作者大量运用了讽刺手法,但缺乏严谨的作风,影响了作品感人的力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在晚清也有较大的影响,是二十世纪初谴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