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洛特曼
尤·米·洛特曼(Юрий Михайлович Лотман1922—)苏联著名文艺学家。塔尔图大学教授,苏联共产党员,苏联结构主义符号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论著除收在《符号体系论文集》 (1964年)中的论文外,其它散见于《塔尔图大学学报》。主要著作有《结构诗学讲义》 (1964年,美国再版后旋即译成德文), 《艺术本文的结构》(1970年,有法、意大利、英、德文译本)。主要以历史哲学为背景,应用符号学观点研究文化、文学史和文学理论问题。写有大量运用结构主义方法研究十八、二十世纪俄国诗歌的论文。
洛特曼的文学观以继承俄国形式主义(特别是勃里克和蒂尼亚诺夫)的理论遗产为主,但在此基础上有独特革新和发展。洛特曼认为,手法即“结构要素及其功能”,或即“在结构中发挥功能的要素”。文学的语义学问题是洛特曼关注的重点,其理由由一个语义学的假设构成,即每个符号都应具有一定意义。但区分形式和意义殊非易事。在文化领域中要将表现和意义区分开来是不可能的。诗艺不仅仅只限于形式。诗歌中作词的重复有其语义学的效果。日常语言中一定的、不具备意义的形式特征在文学本文中也会获得意义。 “符号是内容的模型”。 “美即信息。”艺术形式有其意义,并可以予以阐释。
洛特曼无意断言艺术具有社会联系,或艺术信息有其真理性。艺术是“第三种真空”,它同逻辑和经验真理无关。一个句子是真实的抑或是虚假的,这个问题只同逻辑学家有关,而跟符号学家无关。语言符号有其意义,并能提供有关世界的模型,但这一模型的真实价值无从验证。
文学本文至少是两个叠加的体系的产物。文学和艺术是第二模型体系。文学系统是超语言学的。接受者必须懂得,即语言密码应能用以阐释信息。接受者若不懂得信息发出者所使用的文学密码,他就无法去阐释本文。文学本文是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发挥其作用的。本文符号观既包括语言本文和文学本文,也包括电影、绘画和交响乐。由确定符号表示的是清晰本文。有头有尾的则为有限本文。此外,本文还有作为其内在组织结果的结构,本文符号与本文外结构的符号处于一种对立关系之中。由这种观点出发,洛特曼提出文学本文的内部结构与社会文化背景的构成关系问题,这一思想对于文学研究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被誉为文学研究中的哥白尼革命。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