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的知名度自古颇高,至今依然。河西走廊五州列陈,其中便有瓜州。这五州是沙州、瓜州、肃州、甘州、凉州。如今,瓜州只是一个县,隶属于酒泉市,但因地处甘青新藏四省通衢之要冲,是西出东进之枢纽,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探访,依然处处感受到它独特的魅力。
瓜州的瓜
瓜州瓜自古声名远播。有文字记载的,打东汉起,瓜州瓜就作为珍品向皇宫进贡。用当地人的话说,从天庭掉下来的瓜,当然不是凡品。原来这里有个传说,说西王母举行蟠桃盛会时,有个负责送瓜果的仙女因为过于忙碌,不小心把盘子端歪了,里边有个瓜掉出来落到了地上。瓜虽然在地上摔碎了,但瓜子发芽长成瓜秧,结了好多瓜。这瓜不光甜,而且质脆汁多,香甜清爽,口感极佳,瓜州有好瓜也就越传越远,越传越神。传说是美丽的,动人的,但瓜州这地方的半沙性土质,特别适合种植瓜果蔬菜,却是天赐之福。这里下雨极少,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年蒸发量却达到了3000多毫米,这种极干旱的天气,使这里每年的光照时间特别长,日温差和年温差也特别大,日温差达到16摄氏度以上,年温差在36摄氏度以上。这么大的温差,对瓜的糖分转化非常有利,所以瓜州瓜特别甜,特别爽脆。当然,最关键的一点还是这里水源比较充足,这在极干旱的大西北是很难得的有利条件。发源于祁连山的第二大河疏勒河,在辗转近400公里以后,瓜州成了其归属之地。当地老乡既开玩笑又颇有含义地说,疏勒河神看中了瓜州这个好地方,走到这里就住下不走了。疏勒河和榆林河是注入瓜州的两条主要河流,年径流量达4亿多立方米,瓜州的双塔水库,蓄水量达2.4亿立方米 ,是甘肃最大的水库。瓜州的地下水储藏量也极为丰富,有不少地段地下泉水涌出形成小河,瓜州真的是一块风水宝地。
我们在金秋时节到了瓜州,正是瓜果上市的时候,我们的车子一进瓜州地界,公路两边及地头上,卖瓜的摊子一个接一个不断溜儿,好多瓜摊儿的瓜堆成小山一样,真的是“货卖堆山”啊。我们拐下了公路,到了一个停车场,好家伙,这个停车场里三面环绕的瓜棚连在一起,得有1000多米,瓜棚里面人流络绎不绝很是热闹。
我们在一个摊位前坐了下来,摊主是一个皮肤略黑、潇洒漂亮的妹子,只见她把一圆一椭圆两个瓜放在案板上,拿一把长长的明晃晃的大瓜刀,手起刀落分别将两个瓜劈成两半儿,然后又娴熟地“咔咔咔”将瓜切成小块儿,每一块大小都很均匀,刀法之精准令人叹为观止。她先不问客人买不买瓜,只是很平静又很诚恳地招呼我们吃瓜,说吃着好再买。有个旅友开玩笑说,我吃了可不一定买。这瓜妹子依然很平静,说,那有啥关系,你可以再到别的摊子上吃,什么时候吃着满意了再买,就是不买也不打紧,该吃就吃,留个想头儿也好嘛。好爽快的瓜妹啊。随后我们也了解到,在这里你只要是光顾田头路边集市上这些瓜摊儿,摊主不管你买不买都会热情地切瓜给你吃。只要你愿意吃,肚皮能撑得了,就尽管吃,摊主是绝不会要钱的。
为了好带,我在这个瓜妹的建议下买了一些“瓜干”,这也是瓜州特产,内地的瓜太“水”,是晒不成瓜干的。其实,为了储存,瓜州人除了晒瓜干还有许多别的办法,至今有些农户还在用。如冬天把瓜埋在粮囤里,外皮结一层薄霜,瓜瓤依然新鲜得很,冬食霜瓜可把人爽得一塌糊涂。有诗这样赞瓜州瓜:“冰泉浸綠玉,霸刀破黄金;凉冷消晚暑,清甘洗渴心。”相传张骞出使西域,在瓜州一病不起,当时正值隆冬,主人将冬藏霜瓜取出,让张骞食之,张骞吃瓜后顿感神清气爽,很快痊愈。因之,当地人说霜瓜有舒筋活血、顺气化痰、清热解毒、散结祛瘀之功效。瓜州的瓜甜又美,瓜州人质朴又善良,瓜州甜蜜的瓜产业,让瓜州这块戈壁荒漠中的绿洲,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人头疙瘩
当地人说的人头疙瘩是指布隆吉乡的一处雅丹地貌。这是瓜州的又一“特产”。瓜州有好多处雅丹地貌,人头疙瘩是很另类的,就是放在大西北的许多雅丹地貌中看,那也是蛤蟆不长毛——独自一种。
这个地方的土丘基本都各自独立,拔地而起,造型独特,面积又特别大,因而被载入中国名胜大辞典。布隆吉镇自古就是一处关隘要冲,曾经是古丝路上的政治文化军事贸易重镇。在人头疙瘩四周,有风景如画的双塔葫芦河、苍茫的布隆吉草原、壮观的胡杨红柳林和东汉古墓群,而人头疙瘩在这里却像是一片望不到边的千年荒冢,令人有些恐惧。史料记载,左宗棠赴疆平叛时,曾经在此滞留。左公在此发动军民植树并操练部队后,才奔西北入疆,经离此很近的哈密西征而去,至今这里还留有一棵“左公榆”。著名记者范长江,亦曾在此下榻,对当地作过人文、地域等相关方面的考察,其中就包括人头疙瘩。
雅丹地貌实际就是一种风蚀地貌,一般是沙土高地有了裂纹以后,雨雪之水进入裂纹,慢慢侵蚀,加之大风不断把裂纹中的沙土吹走,这样长年累月地打磨,就会分离出一个个形态各异的土包,有的墩形,有的柱状,有的兽态,有的人样,各有千秋。瓜州的风特别大,号称世界风都。当地人说,这里是全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因风能资源极其丰富,如今这里有成片成片的发电风车。这异常硬朗的风象刻刀,至今仍然在不断雕刻着这些人头疙瘩。我们请来的向导说,看这些东西,就是三分像七分想,走进去近距离观赏,可以丰富人的想象力。经他这么一说,我们实践起来,还真是这么回事。这些土疙瘩,一个个就像用土夯出来的,却又各不相同,各展风姿,越是想象着看,越是各有奇妙,大自然的造化真是太神奇了。土堆子之间的沟沟坎坎,也是在这些荒丘间绕来绕去,不像别处只能顺着一些主道参观。这样的一种情形,人少了走进里面,还真有些瘆人。我们在这些土丘之间跑来跑去,一会儿和“蘑菇”拍个照,一会儿和“金字塔”打个招呼,一会儿又朝“烽火台”点点头儿,一会儿再和“驼队”道个别,忙得不亦乐乎。
不过随后,我了解到这种地形地貌的形成,与人为破坏生态环境也是很有关系时,心里又一阵阵发紧。据悉,凡是能形成这样地貌的地方生态都很脆弱,一经受损,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能恢复,敢情这些土疙瘩组成的立体画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为的伤心之作呀。因此,当我们看到附近一些挣扎求生势单力薄的骆驼刺、棘棘草、沙蒿、蓬蓬棵、沙柳等植物,在那里硬撑着伸展自己羸弱的身躯时,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保护好这些弱小的绿色生命,其价值真是不可估量啊。
万佛峡
向导向我们介绍的万佛峡,就是榆林寺的榆林石窟。这些石窟开凿在榆林河两岸的崖壁上,分上下两层,由“之”字形楼梯相连,看这些石窟,就像上下楼,很有意思。
两岸的石窟共有43个,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洞口通道都比较长,有的得走近十米才进到里面的石窟。因为当地风大,为了保护里面的画像,故意做成这样的。正因如此,这里的壁画保护得特别好。据介绍,3号窟的玄奘取经图,比《西游记》成书早300多年,由此可以推知,玄奘取经的故事,在瓜州是早有流传的。当地传说,玄奘取经的申请,实际上被唐太宗驳回了,未被批准。玄奘一心向佛,是混在流民中逃出长安的。他西去天竺根本不是公差,纯属个人行为,朝廷对此情况很气愤,专门发出缉捕文书捉拿玄奘。玄奘到瓜州以后,因瓜州刺史笃信佛教,便故意将缉捕文书压了下来,敦促玄奘火速离开后,才发出通告缉拿玄奘。17年后,玄奘取经回来路过瓜州,为报当年放行之恩,将带来的极其珍贵的象牙佛雕留在了榆林寺,一直保存至今。民国初年曾有外国特务前来明抢暗盗这件稀世珍宝,但寺中住持及僧众以命相保,使其阴谋未能得逞。
据考证,榆林石窟与敦煌石窟是姊妹窟,有非常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水准,其规模如此壮观,保存如此完好,与当地人的善心义举是分不开的。在洞窟墙壁下方以及甬道里,刻有好多“供养人”的图像,这些“供养人”就是一些为建寺庙石窟出资出力之人。人们为了弘扬他们的善行义举,刻图以记之。这些“供养人”的构图虽然简洁,却很精到,人物形态很是生动,动作也惟妙惟肖,很是到位,展现了很高的艺术性。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这里的人自古就有很高尚的义利价值观。
万佛寺地面不大,榆林河水量也不大,但因是地下泉水涌出而成,非常清澈,在这个荒漠世界里,真难得有这块清凉之地,在这里走一走,的确给人以无形的力量。
祁连山
祁连山的特质与别处是绝不类似的 ,她不是一座或几座山,而是一个庞大险峻的山岭体系,东西长1000多公里,南北宽一般二三百公里,最窄的地方也得几十公里。站在扁都口这个著名的祁连古隘口,选一个高点向南望去,呈现在面前的,是一个苍茫浩荡的峰巅的海洋,那千山万岭如波涛起伏,于天际相接,给人以极强烈的震撼。雄浑壮阔的祁连山,自横空出世,就像一条巨龙,横亘在这大西北的高原草原和沙漠之间,把柴达木盆地的千里戈壁,牢牢地阻挡在身体的南侧,以坚硬不屈的头颅,紧紧顶住西北方库木塔格沙漠,使其再也不能外侵。她成就了青藏高原绿到天涯的草原牧场,润泽着北侧乌鞘岭以西一千多公里的河西走廊,使其成为春华秋实、生机盎然的塞上江南。我们一行四人一车,由甘入青,又由青入甘,自东而西,自南而北,来回翻越祁连山,穿行于悬崖峭壁之上,步行于怪石灌丛之间,或抚摸着直刺青天的褐色危壁,或放眼山坡草甸上自由啃青的牛羊,真是无限感慨。
车到日月山,我们敬拜了文成公主庙以后,还登高参访了日月峰上的日月亭。在这里,文成公主入藏的那些壁画和故事,令人感动之余生发万千思绪。史载,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后,唐太宗实行汉藏联姻,将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大唐的送亲队伍车辚辚、马萧萧来到日月山口,与长途跋涉赶到这里的松赞干布率领的迎亲队伍汇合。在这里,文成公主取出父皇唐太宗御赐宝镜,向东映照,镜中出现长安城的繁华景象;而她翘首西望,则是天高云淡,草原茫茫,思乡之情难以自已。但她沉思过后,毅然将宝镜掷于地上,洒泪西行。宝镜被摔成两半,一半落在东边山头映着太阳,一半落在西边山头映着月亮,日月的光辉映照她西行进藏之路,她的泪水也随之洒在西行之路,形成路旁一条向西流淌的河流。这是我国唯一一条向西流淌的河流,名曰倒淌河。日月山体属紫砂岩,成红色,原先以赤岭名之,山口也称为赤岭山口,文成公主在此驻足后,人们为了纪念她的大义之举,改为现名。文成公主入藏后,将中原的纺织、酿酒、歌舞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带入边陲,极大地促进了吐蕃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她所着力打造的汉藏一家、共融共生的民族大融合,是华夏民族历史上旨深意远的一页。站在日月山斑驳沧桑的台阶上,望着山上插满树枝的“玛尼堆”,我们無不为文成公主的胸襟而深深感动。她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和亲胜过十万兵的平民认知,而且是以柔弱的双肩,担起了华夏民族大团结的历史重担,她以大仁大义大道,体现着对天下安泰的追求。对这位伟大的女性我从内心深深地敬拜。
日月山隘口,不仅是汉藏一家亲的历史见证,其地理位置亦有着独特的含义。这里是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线,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农业区和牧区、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分界线,东侧是农业区季风区外流区,春种秋收,田园阡陌,一派塞上江南景色。西侧则是非季风区和草原牧场,河流内注青海湖,这里天高地广,毡包散落草地,牛羊就像写在天地之间的一些乐符,一派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景色。因为这里是内地进藏的咽喉,又有“西海屏风”“草原门户”的称谓。自秦汉以来,这片广袤的草原上狼烟四起,战马列阵。这里建立过“五凉”政权、西夏王朝,奔驰过匈奴的铁骑,放牧过吐蕃的牛羊,挥舞过月氏、突厥、回鹘等族群的大纛。当然,也有卫青、霍去病汉家铁军扫边陲,令匈奴发出“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的哀歌。当然,在这弯弓横槊,金声玉振里,也伴随和平的风景。日月山下的茶马互市,自汉以降一直声名远播,中原的丝绸、陶瓷、茶、盐等物品,在这里与藏蒙等民族进行牛羊马等互易的同时,也进行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张骞出使西域,就是从这里经过的,并由后人随之,踏出了一条辉煌于世的丝绸之路。北丝路的北中南三条道路中的南路,正是从这里去往敦煌和其他两条路会合。大唐开辟的唐蕃古道,也是从这里去往拉萨,去天竺国取经的僧人,也是从这里西去。
从日月山往前,不同的路段景色差别是很大的,在门源观赏了烂漫于野的油菜花后,我们在路边小憩,看到满山坡是一簇簇的灌木。再往前便是草地,山坡上,山谷里,草甸子里,散落着好多啃草的牛羊,但是很少看到野花竞秀,更没有牧歌悠扬。当我们傍着黑水河跑路的时候,公路两边山上山下,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山间平地的树林里,有若干毡包,空地上还停有不少小轿车,那是自驾游者住宿的“农家乐”了。不管怎么说,祁连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底蕴,是如此丰富多彩,饱满厚实。有人说淮安人吴承恩,是亲历过祁连山的,他在《西游记》中描述的险山恶水,非祁连山别无二处。同行的西宁同行小李,也举了若干例子印证,说《西游记》中叙述的流沙河,就是发育祁连山的大通河,是祁连山的十几条大河之一。特别是书中叙述的山高有神、岭峻生妖、洞幽出怪、涧深冒鬼的情形,便是典型的“祁连俗话”,而天地四时,神性、人性、物性的一致性,又无不体现了鲜明的“祁连风情’。这里有上了年纪的人说,祁连山的夜里,有时会有一团团的淡蓝火苗飘来飘去,那是一些逝者的冤魂无家可归在四处游荡。在没有月色的夜里,还能听到乒乒乓乓的刀枪剑戟的碰撞声和“杀杀”的呼喊,能听到“咴儿咴儿”的战马嘶鸣。那是地下的阴兵仍在厮杀。这些说法当然不会有人较真,但“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将功成万骨枯”,这里掩埋了多少英魂忠魂?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祁连山的确经历了太多的腥风血雨。
是的,祁连山在嵯峨巍巍,峦削刺天,怪石乱堆之中,她体现的那种铁骨英姿、义气侠风,给弱者以力量,给强者以无畏。祁连山连绵冰峰雪岭,三千多条冰川所形成的庞大固体水源,使山上山下、山里山外构成一幅连绵不绝、立体有序的生命图谱。在这如诗如歌如画的乾坤大合唱中,虽然也伴有那么多默然、冷傲和悲怆,但你深层次理解到的,一定会是豪气、勇气和正气的不变底蕴。
走出祁连山以后,我们驻足于山麓的一个休息站,远望黑水河出山而去,我们的心依然没有从祁连山出来。回望祁连,我感慨万千。她就是一部历史大书,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不同的章节,闪耀着华夏先祖文明的光芒,积淀着厚重的人文基因。礼拜祁连,我一直告诫自己,这神山圣水,万不可误读。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