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的不朽著作《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因游家里的后花园,惜花伤春,触景生情,因情而梦,因梦而相思而痴而亡,最终又因情死而复生,还魂与梦中的情郎柳梦梅喜结良缘的“情至”传奇,打动了多少当世女子的芳心。时宜黄演员许细因此英年早逝,杭州演员商小玲在表演此戏的舞台上晕死。扬州才女冯小青在读《牡丹亭》后爱不释手,向往、叹息之余,挥笔感慨“稽首慈云大师前,莫生西土莫生天,愿为一滴杨枝水,洒作人间并蒂莲”;“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也有痴于我,岂止伤心是小青?”更有娄江女子俞二娘读《牡丹亭》后如醉如痴,倾慕作者,非似汤翁者不嫁。她在《牡丹亭》书旁批注,倾吐其隐密的少女情怀,惊世骇俗,17岁的芳龄因此抑郁成疾而亡。四百多年来,汤显祖的《牡丹亭》能盛演不衰,历久弥新,除了具有相当的艺术成就外,就是他借助杜丽娘之口,张扬“情至”自由个性,喊出了时代女性的心声。
中国女性,在漫长的封建礼教束缚和桎梏下,没有受到应有的人的尊重,更没有自己的婚姻自由,没有追求自己情与爱的权利,世世代代忍受情与性的折磨与压抑。可怕的是,对于女性这种悲惨的命运,几千年来竟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而是习以为常。只有汤显祖,他尊重女性,同情女性,第一次站在女性的角度,通过梦的形式,替女性着想,为女性说话。所以《牡丹亭》一出,人人传诵,家喻户晓;每每演出,更是倾城而出,万人空巷。其情其景,当可想象。
不要说四百多前的明代,就是在我过去生活的年代,我的周围,女性在情在爱方面受到伤害和委曲的事也屡有发生。
我小时候,老家乡下的一位邻居姐姐,十七八岁时已出落得如花似玉,亭亭玉立。她没读过多少书,但她喜欢听戏曲、看电影,知道《天仙配》,也知道《柳堡的故事》。在她朦胧的心中,有着对美好爱情的无限向往。可现实是,由于家贫,她的父母把她许配给了一个她并不喜欢的铁匠。她父母认为,男人有一门手艺,全家就不会被饿死。打铁虽然苦,但好歹是门手艺,靠得住。硬是逼着她,嫁给了铁匠。就这样,她的爱情梦彻底破灭。若干年后,当我回乡再看到她时,她已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妇人了。对于自己当年的爱情向往,她肯定已经忘得一干二净。
村里还有一位大姐姐,长得也是方圆几里数一数二的好看,她被母亲和哥哥安排嫁给了同村的一位木工。因为父亲早逝,她得听母亲和哥哥的,十分不情愿地嫁了出去。她对这位木工丈夫太了解:从小尿床,成人后还总是流着鼻涕。她对他从来恶心,但因为他会木工活,现在却成了她丈夫。结婚十年,她从未让丈夫碰过自己的身子。这十年,不知道她是怎样过来的。但十年之后,她有一天忽然想开、认命了,从此和丈夫过上了正常的家庭生活,并开始有了自己的儿女。
老家的这二位姐姐,如果她们有更多的文化,如果她们之前或之后看过《牡丹亭》,我不知道她们会怎么想,她们的生活又因此会有什么样的改变。
我参加工作以后,已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我那时所在的县城,虽然地处山区,也很偏僻,但因为毕竟年份不同,加上那里有条鹰厦铁路必须经过并停靠县站。从沿海和大城市带来的时代气息和先进思想,还是给小小的县城,吹来了一股又一股清新的风。县里的年轻人,不光衣着时尚、光鲜,意识、观念也很超前,普遍追求自由,张扬个性。特别是青年女性在追求自己的情、爱方面,显得特别的大胆和叛逆。那些年,我在小小的县城,竟然遇見了三位勇敢的杜丽娘。
第一位杜丽娘是我的一位远房亲戚的女友。她出身干部家庭,父亲是当地的一位老领导,自己又在一家好行政单位工作。我的这位远亲的父亲只是乡下的一名普通教师,自己所在单位也一般。对于他们的爱情,女友家坚决反对。在万般无奈之下,这位现代杜丽娘选择了割腕自杀。幸亏抢救及时,才没闹出人命。通过这种轰动一时的极端的抗争方式,女友父母只好将就,勉强同意了他们的婚姻。至今他们生活得幸福美满,双双事业有成。
第二位杜丽娘是我的同事。她长相一般,但追求自己的幸福极其有主见。她的情郎是乡镇化工厂的一位普通工人,但长得帅气,有男子气,也有些流氓习气。她的父母也坚决不同意他们的婚事。我的这位女同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从家里搬出去和人家同吃同住同睡觉。“三同”之后,肚子圆了。木已成舟,父母不同意也不行。婚后,他们打打闹闹,离而又复。现在,年纪大了,又有了孙子,反而不吵不闹,过得就像平常人家一样安静。
第三位杜丽娘还是我的同事。她长得好看,不仅身材窈窕,五官也很精致,是很多男孩子追求的对象。她自己找的男朋友,竟然是父母单位同事的儿子,工作不如她,当时也看不出有多少出息,她的父母当然也不同意他们相处。不知道她最后到底使用了什么手段,她还是与自己找的男友结了婚。婚后她丈夫出息得极快,先是从原单位调到了一家银行,不出几年,竟然当上了这家银行的行长,风光极了。我的这位女同事后来对我说,当初她父母不同意他们结合,现在就喜欢我带他上门显摆。言语之中,洋溢着无限自豪。
我遇见的这些杜丽娘,她们也不一定读过《牡丹亭》,不一定都知道杜丽娘。但她们在追求自己的幸福、自由时,比杜丽娘更直接、更大胆。杜丽娘只是在梦中敢作敢为,而她们则是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执着与抗争。这就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她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新思想、新观念,从而导致了她们的敢作敢为。
《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在畅游后花园后唱道:“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这些新时期的杜丽娘们,正是以自己的执着和信念,实践着汤显祖的人文精神,也印证了汤显祖戏剧思想至今仍有着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