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枫桥成名胜 钦点诗人做翰林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夜泊枫桥成名胜 钦点诗人做翰林

以《枫桥夜泊》而青史留名的张继人品极佳,对爱情忠贞不渝,当上探花郎的他因为坚拒成为高官女婿而断送了前程,堪称爱情模范;而韩翃与柳氏因战乱分离,作《章台柳》、《杨柳枝》以寄相思,最终破镜重圆的故事,也被世人传诵千年。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本来是姑苏城外一座平凡的小石桥,但是在张继写过《枫桥夜泊》之后,已经成为苏州最值得一游的去处。苏州园林这样的建筑其他地方也有,甚至更精致,只有张继的枫桥独此一家,无法复制。

相传章太炎的夫人汤国梨曾经说过“不是阳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苏州”。我虽然也是好吃之徒,但要是有一天长住姑苏,一定是因为枫桥。

后来晚唐才子张祜也写过一首《枫桥》。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程岁月遥。

惟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疏雨过枫桥。

在这张继的枫桥,暮烟疏雨中曾与那人携手,一生何求?

张继的家乡有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两种说法,两地多年来为了争夺诸葛亮差点发生战争,却对张继的归属漠不关心。

张继和夫人是一对璧人,而且相守终生。唐朝诗人夫妻比较恩爱的有元稹和李商隐,但是元稹早年对莺莺始乱终弃,婚后也和薛涛眉来眼去,李商隐给情人写过很多无题诗,只有张继始终如一。夫妻俩白天并马漫游,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夜晚相偎读书,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这种恩爱缠绵甚至影响了张继的前程。张继从不刻意追求功名,“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因为在遥远的故乡,有佳人妆楼顒望。天宝十二年(753年)张继题名金榜,年轻英俊的他还被选为探花郎。接受皇帝召见之后,张继没有和同年一道去平康里庆祝,而是回到住处给夫人写报喜家书。他刚把墨磨好,店小二敲门告诉他有人找。他以为是同年进士皇甫曾的哥哥皇甫冉,赶紧起身相迎。他和皇甫冉通过皇甫曾认识之后,已经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

张继来到客栈前院,却发现到访的是位陌生中年人。那人锦衣华服,身后还站着两个挑着食盒的家丁。他看见张继后立刻满面春风,恭喜张继金榜题名。

张继将他们请进客房。中年人招呼两个家丁把酒菜拿出来。张继客套一番。家丁摆好酒菜后退下。中年人坐在炕上和张继饮酒聊天。

张继问:“请问兄台高姓大名?我们素不相识,为何如此盛情?”

中年人说:“你先回答我一个问题,我再决定要不要告诉你我的姓名身份。”

“请讲。”

“我家主人是皇亲国戚。他想知道你是不是愿意做他的乘龙快婿?”

“我已经结婚了。”

“新科进士都已经结婚了。如果你愿意离婚,我家主人不在乎你的婚史。”

“我和内子青梅竹马,这件事我恐怕不能答应你。”

“你想清楚了再回答。今年所有进士我家主人就看上了你,这是锦上添花的好事。”

“多谢贵主人厚爱,我真的不想离婚。”

“考上进士虽然很风光,但最多也就是做个校书郎。可是如果有我家主人帮忙,你很快就可以出将入相。”

“我从来没有非分之想。”

“只要你答应做我们家女婿,封侯拜相就不是非分之想,可以说易如反掌。”

“对不起。我建议你去找其他人,别在我这里浪费时间。”

张继起身端茶送客。那中年男子急了。

“我在我家主人面前夸下海口,说你一定会答应。你这样让我怎么回复?我很可能丢掉饭碗流落街头。”

“小弟爱莫能助。”

“既然你这么无情,那我也把话和你挑明。你只要拒绝了我家主人,那你就是得罪了京城所有豪门。”

张继以为中年人只是虚声恫吓,没想到后来在吏部铨选时果然落马。这时适逢安史乱起,他只好收拾行李回家。

皇甫冉在三年后的天宝十五年(756年)高中状元。张继写信祝贺。皇甫冉随即做了无锡尉。无锡离皇甫冉家乡丹阳不远,他邀请张继去做客。张继夫人知道他心情郁闷,也劝他出门散心。张继在至德二年(757年)沿长江东下,和皇甫冉相见,顺便漫游江南。《枫桥夜泊》就写于这段时间。

安史之乱主要发生在黄河两岸。苏杭一带依然是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烟柳画桥的江南适合在白天漫游,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也适合在夜晚经过,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明末清初江南才子张岱有本书就叫《夜航船》。

安史之乱平定后,百废待兴,张继以检校祠部员外郎、盐铁判官的身份在洪州分掌财赋,起用他的是神童出身的宰相刘晏。刘晏号称大唐财神,提拔了大批理财能手。他非常信任张继,一度委托张继帮他选拔人才。中唐著名诗人戴叔伦就是张继推荐给刘晏的,后来官至容管经略使。这时已是大历末年,张继上任仅一年多即病逝于南昌。刘长卿作诗《哭张员外继》,说他“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作为一个分掌财赋的官员,竟然穷到没钱归葬故乡。在今天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

如果把苏州比做一个江南美女,那么《枫桥夜泊》告诉我们她出生在书香门第。《枫桥夜泊》是最好的唐诗之一,无论是面对王昌龄的《出塞》还是李商隐的《锦瑟》,《枫桥夜泊》都毫无愧色。如果单论诗歌本身的影响力,《枫桥夜泊》几乎无与伦比。这首诗在唐代就随遣唐使传到日本,据说和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一道被选入日本教材。千百年来无数日本人漂洋过海,就为了看月落乌啼霜满天,听夜半钟声到客船。苏州一直是日本游客来中国的首选之地。当年,侵华日军甚至把《枫桥夜泊》诗碑盗回东京。

张继留传下来的作品很少,不过一首《枫桥夜泊》已经让他流芳千古。这首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纷纷,其实寒山寺一直有夜半鸣钟的习惯,直到欧阳修的时代依然。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就是证明。

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

张继还有几首诗值得一提,其中《阊门即事》也是写在苏州。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这首诗描述苏州一带的农夫被征为战船水手后,田地大量荒芜。他还写过一些六言诗,其中《归山》的意境和柳宗元的《江雪》神似。

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

空林有雪相待,古道无人独还。

张继写给好朋友皇甫冉的《奉寄皇甫补缺》也是一首六言。

京口情人别久,扬州估客来疏。

潮至浔阳回去,相思无处通书。

皇甫冉小时候是唐朝众多神童之一,十岁便以文才受到张九龄赏识。天宝十五年(756年)高中状元,后来又被王维的弟弟河南节度使王缙延揽。他当时的名声远在张继之上,不过和张继一样也没留下多少事迹和诗文。

除了无锡尉他还做过右补阙,安史之乱后期为了躲避战乱,他先是弃官逃回家乡,后又离家避难。不过他没有走远,就在太湖边的宜兴住了下来,写了很多和宜兴山水有关的诗篇,如《三月三日同义兴李明府泛舟》。

江南烟景复如何,闻道新亭便可过。

处处艺兰春浦绿,萋萋藉草远山多。

壶觞须就陶彭泽,风俗犹传晋永和。

更使轻桡随转去,微风落日水无波。

张继文武双全,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可能曾经投军。而皇甫冉则认为保命要紧,他审时度势,觉得最安全的地方还是天府之国剑南,于是借口投奔唐玄宗,雇了一条帆船沿长江逆流而上进入四川。经过三峡的时候留下名作《巫山峡》。

巫峡见巴东,迢迢出半空。

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

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

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

这首诗文词清丽,音韵流畅。刘禹锡做夔州刺史经过巫山时,觉得古人上千首三峡题材的诗歌中只有皇甫冉等四位作者的诗可以保留,而明代胡应麟则认为四首中又是皇甫冉的这首《巫山峡》独占鳌头。

皇甫冉的好朋友除了张继之外,还有刘方平。他在安史之乱后曾去刘方平隐居的颍川、汝水一带拜访过刘方平,也曾评论过刘方平的画作。如果我们从诗人互相赠答的频率来判断他们之间的友谊,那么皇甫冉和刘方平的关系要好过他和张继。

《全唐诗》说皇甫冉“天机独得,远出情外”。作品不多的皇甫冉何以得到如此盛誉?因为他写过《春思》。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皇甫冉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但这首诗很像是盛唐诗人的作品。其实大历十才子是个笼统的说法,皇甫冉和张继同时代,所以说他是盛唐诗人也不是不可以。

《春思》也是我最喜欢的唐诗之一。胆小怕事的皇甫冉却偏偏擅长写边塞诗。整首诗如风行水面,珠落玉盘,气脉连贯,浑然天成,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异曲同工。律诗写到极致就是让人意识不到这是律诗,意识不到它的格律。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高华悠远。战争导致的生离死别,即使贵族家庭也不能幸免。第一次去北京的时候,半夜坐车经过天安门广场,忽然想起这句诗,看到清冷的月光照在城楼上,让人有一种穿越时空的迷惘。

张继和皇甫冉都是因为一首诗青史留名,但他们生前并不得意。和皇甫冉同为大历十才子的韩翃比他们幸运,他虽然也只有一首诗堪称绝唱,却因此做了翰林。自从李白供奉翰林之后,这个通常兼任知制诰的职务就成了最让人羡慕的皇帝侍从官。到了明清两朝,如果宰相没有做过翰林学士,就会被认为资历不够滥竽充数。

韩翃的家乡也在河南南阳,和张继可能是同乡。他似乎也不讨南阳人喜欢,南阳人心里只有诸葛孔明。诸葛亮除了帮助刘备建国,真实的理政带兵能力远没有《三国演义》渲染的那么神,多次北伐一事无成。一个国家民族最值得骄傲的是他的文学艺术家而不是政客。中国最值得骄傲的应该是陶渊明、李白和苏东坡,就像英国最值得骄傲的是莎士比亚而不是丘吉尔,德国最值得骄傲的是歌德而不是希特勒。

韩翃在天宝十三年(754年)考中进士,比张继晚一年,次年即发生安史之乱。韩翃从珠穆朗玛掉进马里亚纳。十年寒窗得到这么一个结果,命运似乎在和他开玩笑。

有个李姓豪门子弟非常欣赏韩翃,把家中歌姬柳氏相送。柳氏也仰慕韩翃才名。两人深情缱绻,不羡鸳鸯只羡仙。安史叛军进入长安之后,韩翃带柳氏逃难,叛军被打退后又回到长安。这时淄青节度使侯希逸慕名征召韩翃为幕僚。韩翃不想给侯希逸耽于女色的印象,就把柳氏留在京城。当时长安依然兵荒马乱,柳氏为安全起见,一度遁入空门。

两人分别数年,期间韩翃给柳氏寄了一首词,委婉地询问她是不是已经跟了别人。

章台柳,章台柳,颜色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柳氏写了一首词回寄,告诉他流光容易把人抛,只怕见面时红颜已老。

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增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韩翃不擅交际,在侯希逸帐下并不受重视,所以也不敢请假回京迎接柳氏。柳氏无依无靠,被偶然看见她姿色的番将沙咤利劫走。当时朝廷为了平定来自东北的安史叛军,向西北回纥等少数民族借兵。据说唐肃宗曾经和回纥首领约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回纥兵因此横行无忌。

正好这时韩翃奉侯希逸之命进京执行公务,在路上和沙咤利、柳氏擦肩而过。沙咤利倒也豪爽,听柳氏说韩翃是她故人,允许柳氏和韩翃见面。韩翃和柳氏知道现在是沙咤利这些武夫的天下,他生未卜此生休,客套完后随即分手。

当天韩翃到达临淄,临淄驻军的校尉宴请韩翃。韩翃闷闷不乐精神恍惚,在座将校追问原因,韩翃如实相告。席上有位青年军官许俊向来爱打抱不平,立刻上马追踪,趁沙咤利不注意把柳氏抢走,带回来交给韩翃。侯希逸本是安禄山部将,性格豪放,知道这件事后不但不责怪许俊,反而说:“以前我也干过这种事情。”

这个故事出现在许尧佐的传奇《柳氏传》里,按照唐传奇作者喜欢写真人真事绝不造谣的传统,应该有一定根据,不是空穴来风。许尧佐出身书香门第,兄弟多人皆中进士,他还考取过博学宏词,官至谏议大夫。

韩翃和柳氏的故事还影响到另一位中唐诗人赵嘏。赵嘏是淮南山阳县人,唐武宗会昌四年(844年)的进士。因为写过《长安秋望》“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得名“赵倚楼”。赵嘏年轻时客居江苏润州,当他进京赶考的时候,他的姬妾桂娘也被当地驻军将领夺走。赵嘏闻讯写了一首《有赠》派人送给这位将军。

寂寞堂前日又曛,阳台去作不归云。

当时闻说沙咤利,今日青娥属使君。

那位将军听幕僚解释了这首诗的意思之后,生怕赵嘏在京城起诉,只好把桂娘放走。桂娘比柳氏坚贞,她认为破镜不能重圆,和赵嘏见了最后一面后随即自尽。

侯希逸的窝里反给了安史叛军致命一击,他也成为凌烟阁留下画像的功臣之一,受封淮阳郡王。此后侯希逸逐渐得意忘形,不理军政。他喜欢做两件自相矛盾的事情,一是崇信佛教兴建寺庙,一是耽于游猎大量杀生。军民对他怀恨在心。永泰元年(765年)侯希逸打猎归来,竟被部下将士拒之门外。侯希逸无奈只好前往长安,韩翃也跟他回京。不久侯希逸病死,韩翃失去靠山,在长安闲居十年。这期间韩翃一度加入汴宋节度使田神功兄弟的幕府,可是田氏兄弟也很快死而不朽。

河南少尹李勉镇守开封的时候,韩翃再次做了幕僚。因为郁郁不得志,他很少和同僚交往。这天他在家里睡得正香,有人大声敲门。开门之后来人立刻向他讨赏。

“员外已经官拜驾部郎中知制诰。”

韩翃愕然:“不可能,你肯定弄错了。”

来人说:“错不了,我刚才看了邸报。”

原来朝中知制诰缺人,宰相两次推荐的候选人唐德宗都没首肯,只好当面请示。唐德宗点名要韩翃。

无巧不成书,当时有个江淮刺史也叫韩翃。宰相只好把他们的简历同时递上去。

唐德宗批示: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与此韩翃。

这首寒食诗和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样,写的是一派承平景象。德宗是唐朝最喜欢诗歌的皇帝之一,韩翃之所以得到他激赏,大概是因为这首诗让他想起盛唐。

《寒食》之外,韩翃还写过几首好诗,比如《宿石邑山中》。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那些和我一样生长在山村的人对这首诗肯定特别喜欢,因为“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是我们常见的故乡风景。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是韩翃的另一首代表作,这首诗也入选《唐诗三百首》。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已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同题仙游观》同样入选《唐诗三百首》,不过有点勉强。这首诗工整有余,韵味不足。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毕竟是爱情故事的男主角,韩翃还善于写女儿情态。比如这首《想得》。

两重门里玉堂前,寒食花枝月午天。

想得那人垂手立,娇羞不肯上秋千。

《中兴间气集》的编者高仲武高度评介韩翃的“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他说韩翃“意放经史,兴致繁富,一篇一韵,朝野珍之”。

韩翃晚年做了一段时间悠闲的宫廷诗人,经常和李端、钱起等人出席王公贵族的酒宴,再也没有写出像样的诗文,只有“塞草连天暮,边风动地秋”被人记住,当时他和皇甫冉等人一起送宰相王缙赴幽州巡边。

对诗人来说,自己的诗歌能够上达天听,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唐宪宗在位的时候,北方少数民族武装经常南侵。朝堂之上有大臣主张和亲。唐宪宗问:“最近有个很会写诗但是姓名比较罕见的士子,你们知道是谁吗?”

宰相回答:“可能是包子虚或冷朝阳。”

唐宪宗摇头。他当场吟诵了一首诗。

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

世路尽嫌良马瘦,惟君不弃卧龙贫。

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

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

大臣们这才反应过来皇帝说的是戎昱。这首诗是戎昱的《上湖南崔中丞》。

唐宪宗又问:“你们还记得戎昱的《咏史》吗?”他又随口背诵出戎昱这首诗。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大臣们知道了皇帝的态度,不敢再提和亲。

经过这件事之后,戎昱诗名大振。京兆尹李銮想把女儿嫁给他,条件是让他改姓,姓戎不太好听。戎昱坚决不答应。

戎昱在江西赣州以及湖南永州做过刺史。在永州做刺史期间,当地出了个特别会唱歌的湘妹子,山南东道节度使于頔听说后希望戎昱把他献给上司。戎昱无奈只好答应,临行前他写了一首歌,吩咐这位妹子见到于頔后一有机会就唱出来。

那湘妹子到了节度使府,果然找机会高唱此歌。

宝钿香蛾翡翠裙,妆成掩泣欲行云。

殷勤好取襄王意,莫向阳台梦使君。

于頔听出戎昱很喜欢这个小阿妹,只好把她送回。

有的史家认为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峰,唐以后开始走下坡路。这样的说法比较空泛,不过从皇帝本身的文艺修养来看,倒是确实有这么一种趋势。唐宣宗李忱凭吊白居易的“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堪称名篇,南唐李后主也是著名词人。到了北宋,宋徽宗虽然做了金人俘虏,但谁也不能否认他的书法绘画功力。元明清以后,帝王中再也没有出现一个文艺大师。乾隆皇帝一生写了上万首诗,可惜才过了几百年就已经无人提起。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