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志华《中国丛书综录》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顾志华

《中国丛书综录》,上海图书馆编,1959至196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分为三册,第一册是《总目分类目录》,收集全国四十一个主要图书馆所藏丛书2797种,包括汇编和类编两部分,汇编分类纂、辑佚、郡邑、氏族、独撰五类,类编分经、史、子、集四类。每种丛书详列书名、种数、编撰者姓名、刻印年月及地点,并以子目附于后。每一子目也注明卷数和撰者的时代、姓名。目录后附“全国主要图书馆收藏情况表”及“丛书书名索引”、“索引字头笔画检字”。这一册可以查出某一种丛书收了哪些书以及各个图书馆的收藏情况。第二册是《子目分类目录》,反映2797种丛书所收38891种子目的内容。子目按经、史、子、集排列。每条子目后,注明总目中的丛书号数和所在页码,从页码以检丛书。这一册可以查出这些书收刻或收抄在哪些丛书中。第三册是《子目书名索引》和《子目著者索引》,这两个索引皆用四角号码排列,供检索《子目分类目录》用。书名索引指示每一种书在《子目分类目录》中的位置,著者索引反映每一著者的著作名称。索引前附有“索引字头笔画检字”和“索引字头拼音检字”。《中国丛书综录》使用十分方便,无论从总目、分类、书名、著者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查到所需要的书,不但能了解一部丛书的全貌,内容包括哪些书,而且也可以知道某种书和某作者的著作收在哪些丛书里。所以这是一部篇幅宏大,内容丰富,很有参考价值的工具书,是丛书目录的集大成之作,对于清理祖国文化遗产和进行科学研究工作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所谓丛书,就是汇集许多种书冠以总名而成为一部书。我国最早的丛书是宋代俞鼎孙、俞经编的《儒学警悟》,成于公元1202年(南宋宁宗嘉泰二年),到了清代,特别是中叶以后,丛书达到了全盛。各科学术的重要著作,几乎全被收入丛书之中。由于丛书大量增加,丛书目录应运而生。第一部丛书目录是清代顾修辑的《汇刻书目》,公元1799年(清仁宗嘉庆四年)出版,收丛书260种。以后编者不断,按分类排列的有朱学勤、杨守敬、李之鼎、刘声木、孙殿起等十余家,按字顺排列的有沈乾一的《丛书书目汇编》。这些丛书目录,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只能查出一部丛书内收了哪些书,而不能查出某一种书收在哪部丛书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金步瀛、施廷镛、曹祖彬分别编了《丛书子目索引》、《丛书子目书名索引》、《丛书子目备检·著者之部》。这三种目录虽便于子目的检索,但忽略了丛书本身的反映,所收的丛书也不够丰富。一直到解放后,《中国丛书综录》的出版,才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说给古籍的丛书目录做了总结性的工作。这书是上海图书馆的同志们在党的领导下,发挥了集体的力量,得到全国各大图书馆的通力协作,用了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精心编成的。它的编辑出版,很有意义,为全面整理我国古典文献做好了重要的基础工作,为扩大古籍的流通和使用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为科学研究工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由于它反映了全国四十一个主要图书馆的馆藏,我们可以通过“全国主要图书馆收藏情况表”了解丛书的收藏情况,便于前往借阅,所以这个目录起到了联合目录的作用,这更是以前任何一部丛书目录所不可企及的。

《中国丛书综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收录丛书不够完备。因为它编入的只是全国四十一个主要图书馆收藏的丛书,所以遗漏的不少,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编印的《中央民族学院图书馆藏丛书目录初稿》,就补有其未收丛书一百三十种。仅就这四十一个图书馆收藏的丛书来说,也还有遗漏的地方,如北京图书馆有《安越堂残稿》十三种、《书钞阁钞书》五种,这个目录没有收入。另外,讹误之处也还存在,如清郭伯苍撰《云闲堂全集》,错题为《郭氏丛刻》,清戚学标撰《景文堂五种》,也错题为《戚鹤泉所著书》。至于释藏和新学这两类丛书,限于篇幅,《中国丛书综录》也没有收入。这需要不断进行补充、修订,使之更趋完善,成为一部质量更高,价值更大的丛书目录,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作出更多的贡献。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